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科技業如何面對內外交迫

科技業如何面對內外交迫

謝春滿

台股

攝影/林煒凱

973期

2015-08-13 18:29

最近以來,台灣科技業肅殺氣氛強烈,先是聯發科在法說會上宣布下修業績展望,引來市場一陣驚呼,一份份研究報告接連發出。我仔細看了最有感的那份報告,標題寫著:「我們的悲觀已不是悲觀」,看到這樣的標題,也就不難想像聯發科接下來的股價表現了。

這一波,其實不只聯發科,包括面板、LED、晶圓代工、IC設計等重要產業,都面臨僅次於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挑戰。


資本市場的邏輯,從來是錦上添花、雨天收傘,投資人習慣了追紅踩黑。近期,我們見證台灣電子產業在股市的表現,正是如此;許多公司的股價一再破底,對投資人的信心,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擊。


從市場現況來看,電子股占台股成交比重超過一半以上,但是經過我們逐一追蹤發現,股價低於淨值的上市櫃公司,竟占了四九%,就連LED龍頭晶電跌幅都達六成,股價淨值比只有○.五一倍,晶電董事長李秉傑都不禁叫屈:「股價跌幅是有點超過了!」充分顯示挑戰之嚴酷。


探究這次科技產業大跳水的原因,其實是受到雙面夾擊,一方面是終端需求趨緩,以及整體景氣低迷不振的影響,相關產業當然跟著下修預測。除了景氣因素之外,台灣科技業其實還面臨「後有追兵」的窘境,這個追兵正是中國的「紅色供應鏈」。


這些年,中國大陸科技業日益壯大,對台廠的威脅與日俱增,就連龍頭大廠聯發科都受到影響,更遑論其他業者。


不過,儘管面臨嚴峻挑戰,科技業老闆們,卻還是有信心的逆風迎戰,包括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群創董事長段行建、晶電董事長李秉傑,這些擁有數十年產業經驗、見慣景氣大風大浪的老將們,他們如何因應?我們有來自他們的第一手看法。


科技業是台灣經濟榮枯的重要指標,現下,不論是業者、從業人員、投資大眾,大家都在關心,這波肅殺,該如何解圍?何時會脫困?這一次,我們希望看見現實,更希望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

軍工第一股!拚國機、國艦國造新里程碑,漢翔毛利率不到10%...謝金河:20%起跳才是使命

2023-06-28

各國備戰 相關銷售五年增30% 揭軍工一○○強神祕面紗 誰是最大軍火商?

2023-03-22

晟田、漢翔…軍工股為何滿手訂單卻不肥?地緣政治殺戮、晶片戰爭卡脖子,謝金河:根本飛不出去

2023-06-29

軍工、AI股飆一波,還有這些「營收高成長股」能撿!13檔外資投信搶吃籌碼快跟上

2023-04-19

台灣大未來》軍工產業正夯!林佳龍:台灣進行「不對稱作戰」,無人機將是制敵重要利器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