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金融股存股還是賺價差?達人推中信金和「這檔」跑短線...元大金、台新金長線更讚

金融股存股還是賺價差?達人推中信金和「這檔」跑短線...元大金、台新金長線更讚
▲金融股因為升息的受惠之下,股價表現亮眼,理財專家阿格力認為,目前的金融股才僅到主升段而已。

張家麒

台股

shutterstock

2022-04-07 20:56

金融股變飆股!差不多可以「跑了」嗎?還是繼續「存股下去」呢?

財經專家阿格力點名4檔,若是想賺波段價差,他推薦中信金(2891)和永豐金(2890);想要存股則可以考慮台新金(2887)及元大金(2885)。

 

以下市阿格力於《理財達人秀》內容分享:

 

勇追波段賺價差

 

這段時間購入一些金融股賺波段價差也都可以!

 

銀行為主要的營收,利差可望增加

 

銀行為主,主要營收靠放貸的利息,業績才有成長的可能,論題材也被歸類在升息概念股,股價才有上漲的空間。

 

外資買盤進駐,股本龐大才推得動

 

金融股股本動輒上千億,要有外資賣盤進駐股價才動得起來,如果沒有外資就相對比較難。

 

兩檔舉例:

 

中信金(2891)

 

中信金受惠升息,利差一直還在擴大!

 

房屋的貸款業務它是民營銀行第一名,房屋貸款金額年年成長(五年增長達833億),房屋貸款那麼多,現在升息一碼,甚至下半年倘若又升息的話,那不是錢就被中信金賺走了,根本就是送分題!

 

而外資跟投信也早就知道這樣的趨勢,外資近三個月以來買超33.9萬張(近一年以來已累積買超100萬張以上);投信近三個月以來買超6.15萬張。

 

永豐金(2890)

 

倘若投資人擔心外資已經買超中信金那麼久了,去追可能會有危險,若有這樣的風險疑慮,可以參考外資才剛買的永豐金!

 

永豐金外資近五日就買超5.46萬張,投信近三個月則買超5.98萬張;外資五天買的量相當於外資三個月買的量,股價動能剛突破,如果現在投資人開始進場,其實會跟外資買的成本差不多。

 

永豐金也是EPS成長性很高的公司,去年EPS年增率約3成以上,且永豐金複委託是國內龍頭,複委託手續費比較好賺,去年永豐金除了銀行業務成長17%淨利以外,證券也年增67%!

 

永豐金最近在證券上,不論是在大戶投信、國內定期定額以及美股市佔率都相當不錯,所以永豐金投資人可以去留意它波段漲幅。

 

續抱繼續存股

 

升息受惠者,新生代客戶多

 

同樣要是升息的受惠者,且須要有一個重點:新生代的客戶多,就是需要有年輕客群,未來來看,除了既有升息動能以外,還會有新客戶收入!

 

EPS穩健成長多年,產業龍頭

 

舉例兩檔:

 

台新金(2887)

 

台新金新生代客戶很多,數位銀行用戶數達到274.8萬,遠遠領先第二名國泰金的145.1萬和第三名永豐金108.6萬,基本上在傳統銀行的開戶數,不可能出現這麼懸殊的狀況!

 

台新金推廣數位銀行時,用較高的活存利率和信用卡高回饋率吸引你開戶,未來這些用戶要買車買房的時候,就會優先跟台新金去貸款,因為你在該銀行有信用紀錄。

 

台新金光淨利息的收入就達48%,又受惠於升息有利的環境之下,淨手續收入也佔了34%,加總這兩項高達8成以上,反觀如果一家銀行是靠投資來賺錢的話,假設看它今年EPS表現很好,本益比也低,進去投資當存股的話,但明年投資若是虧損,就會得不到期望存股的結果了。

 

元大金(2885)

 

旗下元大證劵占了淨利50%以上的貢獻度,不過台股目前量縮還適合存證券股嗎?其實證券股就是要存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因為價格比較漂亮。

 

元大金今年成交量雖然比較低,但預估會有3000億元成交量,相比於2020年的2530億元來說還是比較好的,2020年每股賺1.99元,今年元大金賺2塊以上機會還是有的。

 

況且,股票成交量雖然現在減少,不過未來股市熱的時候,元大金在證劵經紀業務上占13%是市場龍頭,借劵、融資業務等都是佼佼者以外,如果台股下跌要放空,它也有元大期貨,也是期貨的龍頭,ETF的市占率30%,手續費的收入是非常穩定的。

 

而元大金在海外的泰國、南韓都是前十大券商,在國外收益的部分也是元大金下一個成長所在。

 

 

延伸閱讀

陳時中:4月底「上千例」幾乎一定會!染疫、感冒和流感該如何區分?

2022-04-12

新產、宏全、佳醫…都是逆勢大盤的定存成長股!殖利率5%↑、盈餘成長、K線也逆天

2022-04-11

不是中鋼(2002)!這檔鋼鐵股「K線是多頭中的多頭」 專家提點:它瘋狂下廣告代表有賺錢

2022-04-08

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竟是升息受害股!專家解析為何外資鎖定「另2檔」金融股

2022-04-08

桃園多管齊下打擊詐騙 呼籲三不三要原則避免受騙上當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