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七年前就說過,台灣的資產會有腰斬、大縮水的一天,如果當時有誰真的把我所說的聽進去,現在必定是個大贏家。
台灣把土地泡沫弄得太不像話,物價變得太高了,所以台灣人想去大陸,為的就是想要降低成本。我認為多數台灣人還是愛台灣這塊土地的,會去大陸是一個競爭力的問題。依我看,接下來台灣不得了的好日子要來了,只要你保持不失業,就會發現物價、租金什麼都漸漸變便宜,房價會大幅滑落,利息也會下降。只要不弄到崩盤,台灣股票可是愈跌愈好。
江丙坤只看到大陸的繁榮表象
我每個月跑日本、上海、東莞、深圳一趟,剩下一半的時間待在台北。我感覺住在上海滿舒服的。之前我去的時候,飛機上沒有什麼人,回來台灣談起大陸,大家都不想聽。一直到八月初,我回寶來一趟,遇見以前的總裁白先生,他知道我常跑上海,還回了我一句:「你不去紐約,去上海做什麼?」這時候還是沒人對上海感興趣。
結果三個禮拜後,白先生打電話來給我,問我到底何時要再去上海?還和我約好一起去。後來我聽從前的部下提起才知道,白先生聽我說了之後,開始經常跑去上海。
更有意思的是,我回來一看電視,先是江丙坤、後有王永在,說大陸會有不得了的發展,連張忠謀也在談上海的話題。上海這幾年的變化我非常清楚,所以我很訝異,原本去那裡的飛機是空空盪盪的,不是大陸人就是港仔,我身處其中還滿孤單,現在,竟然變成訂不到機票!
依我對上海的了解,現在的上海根本是台商間的搏鬥,而非大陸自身的企業競爭。看到的是台灣的影子,卻回來說大陸要不得了了,當時上海十八層以上的大樓只有約五十棟,現在年已經多達五千棟了。
記得九一年我去上海,機場沒有冷氣,海關人員冷冰冰的,讓人毛骨悚然。我出去後找出租車,只找到又破又小的車,坐上去很緊張,整個上海印象都是灰灰的。我在路上看見每個人都著藍色的人民服,心想這真是個不一樣的世界啊!印象非常深刻。我知道當年的十里洋場現在叫南京路,我問路人南京路在哪裡?「你就在南京路上啊!」對方回答。一看,才八點多路就全黑了,這就是十里洋場?我真的很灰心。
鄧小平到深圳、珠海 台商一窩蜂跑上海
之後,我就開始經常跑上海。我認為台商和我一樣對上海很有興趣,普遍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有心理上的憧憬。從小就聽說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一個地方,能在這裡有一個據點,多麼光榮。
第二是台灣剛結束土地的暴漲,很多人口袋裡的錢很多,覺得去花掉一點不算什麼。而且有一個誘因就是股票,四九年毛澤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把上海的證券交易所關掉了。從四九年到九一年,整整關掉四十二年,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打底打了四十二年了。打底打了四十二年的股票,哪裡只會漲二、三十倍啊!搞不好兩萬點都有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
九二年初,鄧小平跑到珠海深圳去勘察,驚訝的發現,當初的小漁村已經都是高樓大廈了。當時他說了一句話:「十年前,我沒有指定上海為經濟特區,是一個錯誤。」就這麼一句話,讓全世界的華人都跑到上海去卡位。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找朋友覺得很難找,到了上海反而很容易就見到面。
台商一到上海就搶著買地,請當地政府在郊區蓋一大片新住宅,將原來的居民搬到郊區去。每搬一戶就給上海政府五萬人民幣,以當時月薪兩百人民幣來看,是很大的一筆錢。上海市政府想了想,原本那些地租給上海市民,一個月只收十八塊人民幣,根本像是沒有收。再加上上海的居住環境非常緊張,平均一個人的居住環境相當於兩坪多,所以搬到郊區居住環境變大,居民也高興。於是輕輕鬆鬆,五百、一千萬美元就到市政府口袋了。
在台灣已被刮了一個巴掌 去大陸再挨一個巴掌
四九年到九○年,近四十年上海市政府的收入為十億美元,這四十年來上海是停住沒有動的,因為沒錢。終於,台商來了。反正土地台商又搬不走,還願意花大筆的錢,上海發現錢根本是整批從天上掉下來的。僅僅從九二年到九六年,就有三百億美元進到上海市府,而且幾乎什麼都不用費心。三百億美元能做什麼?內環道、外環道、地下鐵、國際機場、陸家嘴金融中心……想得到的都要做,因為他們發現,愈弄這些東西錢就來得愈快。
台灣人蓋了大樓等增值,等的過程中要有人來租,結果擺在那裡每年一直繳稅金,就是沒有見到房客。在白天看起來,這麼繁華比香港還漂亮。我問當地人對這些樓房有什麼看法?結果聽到的回答是:「這些樓房也不知道是哪些外資來蓋的,我們買不起也租不起,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到了晚上,大樓變為灰黑的一片。
王永在、江丙坤顯然是看到白天的大樓,覺得很了不起,卻不知道裡面只有住蚊子。上海人很聰明,知道把門面弄好就賺得到錢,像是打扮漂亮的小姐,不用做什麼就有男人喜歡。
所以對台商的大陸熱,我感觸很多很多。一家台中的機械工廠總裁對我說,他在杭州有工廠,大陸的錢有六成是台商的資金,這樣下去真的很糟糕,打開電視卻仍看見一片大陸熱。大家真的要小心,有時我遇到別人問我投資大陸如何,我乾脆直接說:「現在沒想清楚就去的人,兩年後除了剩下一條內褲,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在台灣已經被刮一個大巴掌的人,千萬不要跑到大陸去再被刮一個巴掌。當然大陸不是那麼沒有前途,她的經濟成長還是不錯。九八年朱鎔基當總理時有三大目標,一是要壓下通貨膨脹。當時大陸原本就開始通貨緊縮,所以這一點倒是很容易。二要達成 GNP 到八。 去年是七.一,也沒有差到哪裡去。三是國企的問題,還算處理得不錯。所以我並沒有否定大陸經濟的成長。
只是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一兩個禮拜前,我和一位王博士通過電話,就一再提醒他腦筋一定要清楚。今天在竹科找個廠房要五千萬台幣,到深圳找頂多一千萬台幣,台商以為很便宜就很高興,如果用這種想法去,兩年後就會只剩內褲一條。
到當地去一定要詳細打聽,如果五百萬可以買的東西,就不要用一千萬去買,不要管台灣這邊是多少錢。行情五百萬的東西如果能夠弄到四百萬,那麼你在中國大陸就沒什麼問題了,要知道大陸人不是呆子,將來他們都是競爭對手,他拿行情價五百萬,你一定要想辦法拿四百萬。
大家不要以為大陸市場很大,其實他們的市場很小。十三億人口,國民所得才八百塊,只有台灣的二十分之一,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購買力。沿海地區看似很有錢,國民所得也不過兩三千塊,沿海兩億多人口、五千多公里長度,加起來的所得也只不過和台灣兩千多萬人口差不多。
東京房價追台北 台北的房價追上海
我再舉個例子。今天有個產品在台灣銷售,一經媒體公布,大家很快都知道。但是在大陸沿海,想要讓兩億多人都知道,要經過一百多家地方電視台,唯一的中央台是不放商業廣告的。各地都有自己的電視台,要全部顧及談何容易,之沒有效率、之貴啊!
大陸沿海地區規模既然和我們相似,我們就來假設,大陸的市場商機算是三條魚,台灣就只算兩條魚好了,但是台灣的兩條魚是在後院的池塘裡,要吃時一撈就撈得到,大陸的魚卻像是在淡水河裡,要怎麼找?要到哪裡去找?這就叫「大陸市場真的很大」。
我要再次提醒,為什麼台商到大陸投資會有這麼大的挫折感,原因就是腦筋沒有搞清楚。九四年我在東京工作時,打開報紙看見一條新聞,上海不夜城土地很便宜,一坪才十萬台幣。台北土地十年後追上東京,上海土地十年後追上台北,現在台北忠孝東路土地一坪五十萬台幣,上海只要十萬台幣,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我看完後就在財訊月刊上寫了一篇文章:十年後東京的地價會和台北看齊,台北的地價會和上海看齊,上海的房地產呢,會和成都看齊。台商腦筋不清楚的癥結在哪裡?大家想想,那時上海人民的購買力才一千美元不到,按照那樣的購買力,他們的房價原本就該是我們的十分之一,如果忠孝東路值五十萬元,上海房市應該只值五萬元,十萬元怎麼會便宜呢?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之後,還會遇到一個狀況:當台商上海住膩了想要回台灣,要把房子脫手賣給上海人,他們只會願意出五萬塊,台商臉都綠了。我到世界各地,從來沒有看到哪個地方的房地產和上海一樣,東京的房價東京人自己決定,倫敦的房價倫敦人自己決定,唯獨北京和上海房地產的價格,是台灣人決定的,多麼奇怪!
去那邊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把台灣忘掉。中國政府也很聰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價,竟然分成好幾種價錢。大陸是有他的成長實力,只是台商千萬記得,一定要深入了解狀況,想得夠清楚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