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到過大陸投資或現在才準備去投資的台商,應該都知道號稱中共建國以來最嚴重的貪汙走私案||遠華案,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問題。從一九九九年起,台商就陸續發生因為逃漏稅事件而遭海關逮捕,有些人花錢脫身,有些人至今仍身陷囹圄,除了美隆東莞廠廠長蕭聯元遭扣押外,還有一家比美隆規模大四、五倍的上市公司,也發生類似狀況。
大陸漏稅不是補繳罰款就能了事
這些問題,完全是因兩岸在稅法上的嚴重差異而起,擁有上海財金大學會計博士的兩岸會計師蔡松棋就表示,大陸稅法相當嚴苛,對於懲治偷稅、抗稅的相關規定,比台灣嚴格太多。在台灣,很多人對「逃漏稅」的態度認為只不過是補稅或罰款就了事,連曾經擔任過副總統的連戰,也曾經發生妻子連方瑀補繳稅款的情況。
但是,根據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懲治偷稅、抗稅犯罪行為刑法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等行為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就是「偷稅」,意指竊取國家稅收,因此,必須接受刑罰的懲治。
大陸逃漏稅問題有多嚴重,從轟動全世界的遠華案,相關涉案人陸續遭到槍決即可略見一二。蔡松棋說,根據中共稅法,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一○%以上且金額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上者,可處三年以下徒刑併科五倍以下罰金;偷稅額占應繳稅款三○%且金額在十萬元人民幣以上者,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併科五倍以下罰金,事業單位以假報出口的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刑度亦同。
而且海關還有直接權力查扣納稅人或事業主管的銀行帳戶,這些刑責,對於習慣在台灣「作帳」的台商來說,問題實在很頭痛,至於台商最容易發生的原物料進口核銷問題,幾乎無一倖免。
東莞台商三不五時就要被查稅
至於公司在遭到查稅之後,要如何因應?東莞台商協會祕書長陳明致表示,前一陣子中共海關大規模的查稅行動,不少台商至今仍然提心弔膽,有些廠商出了問題,都只是盡量息事寧人,尤其上市上櫃公司,更不可能在公開訊息中揭露。
前一陣子查稅事件風聲鶴唳時,一家廠商被查出問題,相關的上、下游廠商無一倖免,因此,確實有很多台商把企業移轉到內地,東莞四千多家台商,海關在管理上也有相當的壓力。
包括台達電、鴻海、燦坤等已經在大陸投資有一定時間的台商,都紛紛將工廠移往內地的蘇州、上海、武漢、西安。對東莞台商而言,三不五時就要被查稅,台幹不小心就被帶走,對上市上櫃的公司影響深遠。
另一位經常受理台商法律糾紛的兩岸律師表示,他曾經受理桃園一家製鞋工廠委託,這家工廠有四名台籍幹部被海關抓走,他從大陸方面主動得知訊息之後與該公司聯繫時,公司的反應相當「詭異」,後來一位高層主管才透露:「在你之前,至少有三十個人來過了,他們都聲稱有辦法救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拿了錢卻無疾而終」。
海關總署棒打廣東
這位律師說,後來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直接從北京了解案件的相關問題,發現要放人根本不可能,海關總署的人員就透露,因為遠華案牽涉的層面太大了,對於類似遠華案的走私、逃稅案件,幾乎都是由中央直接控管。
雖然這位在東莞擁有兩個工廠的老闆,願意花一個廠的全部費用四千萬元人民幣,救出四個被扣押的員工,但還是沒辦法,只能靜觀其變。一位在東莞投資連接器的許姓台商就說,他的好朋友七個月前才被抓走,到目前也是沒有眉目,不知道何時才能重獲自由。
至於台商的查稅問題,為何以東莞最為嚴重?熟知兩岸法律問題的北大法學博士譚湘龍表示,雖然遠華案發生在福建,但海關總署卻選擇「最不聽話」的廣東作為查緝逃漏稅的首要目標。
有人說,這是因為幾任廣東省長一直以「經濟諸侯」自居,另一方面是東莞的台商實在太多了,早期官方為了發展經濟只顧招商,現在台商逐漸壯大,尤其遠華案也牽涉到部分台籍人士,才讓整個「嚴打偷稅運動」波及台商。據他估計,這些台商偷稅、漏稅事件,甚至包括被扣押的台商,至少還要熬三年,讓遠華案真相逐漸明朗,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法令也跟著修訂,問題才會逐步解決。
譚湘龍說,在中共宏觀調控的原則下,台商與外資企業所扮演的是「創匯」的角色,在嚴格把關下,政策上並不允許台商從事內銷,造成與國營企業競爭的狀態。
不過,有些台商會利用與大陸人成立內銷公司的手法避稅,而這些行為一旦被查獲,情況可能更糟。這些問題多少是因為一般公司初次踏上大陸投資的時候,只找會計師,不會找律師,因此忽略了許多投資合約的談判空間,例如合約簽訂一○○%外銷的公司,一旦被查出內銷,問題就相當嚴重。除了忽略內、外銷比率的談判空間外,在簽訂內銷合同的同時,又多出一個遭查核的陷阱,總之,台商的查稅經,每一個人都有說不盡的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