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看報治國 P.4

看報治國 P.4

中國緊縮部分投資及銀行貸放審批,儘管財經專家普遍認為這對台灣經濟影響屬於短空長多,台北許多機構投資人及菜籃族仍然大拋持股。這種不究事物本質,儘憑新聞媒體報導或標題立做即興反應的現象,無以名之,姑且以「看報治國」稱呼。

懷持這種心態的,不只投資大眾。不少人應該還記得今年元月的吳憶樺事件;台灣與巴西混血孤兒監護權歸屬巴西外婆,引起部分媒體及政客不滿,以「喪權辱國」之污名強加於政府司法及行政部門之上,且幾乎釀成台巴兩國外交齟齬。

這一事件在媒體報導中被忽略的基本事實是:根據中華民國民法第一○九四條,父母不能行使監權時,其監護人順位祖父母優於伯叔。既依國法辦事,則所謂「台灣之子判歸外族」的反應即屬過當。然而,許多人不明基本事實,難免被炒作新聞的媒體牽著鼻子走,激起情緒。

新聞媒體在本質上是公家取得資訊的來源,一般人據以瞭解所處的時空環境,對事物形成觀感,產生價值判斷;健全的媒體因而是公民社會所不可或缺的部門,也是民主法治所倚賴的公器。

媒體既為現象、消息來源與事實之間的中介,它要善盡其責,即必須傾力報導事實真相;如果媒體所報導的不是真相,而只是求快求聳動卻不完整不實在,則杻曲的資訊勢必導致公眾誤判,進而做出錯誤的抉擇或決定。

台灣自十六年前媒體解禁以來的情況似乎正是如此。在實務上,媒體並非不沾商業利益、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的明鏡,卻往往是凹凸不平的變形鏡,有時是放大鏡,有的是顯微鏡,還有時竟是哈哈鏡。透過變形的媒體世界,人們在每天萬般熱鬧的新聞中,很難如實地看到真相。

變形鏡所反映的,往往是未經查證平衡所導致的不實描繪,或者反映媒體主管「從台北看天下」的自大與狹隘,也可能只是為求引人注意而刻意強調的人咬狗。如果人們再根據這種變形鏡所傳遞的內容去做反應,不論是形成觀感、判斷、評論或決策,即有如在沙灘上蓋大樓;樓蓋得愈高,因根基不實而傾倒的危險愈大。

事實上,容易「看報治國」的,不限於只從報紙斗大標題、電視跑馬燈即做反應的一般公家;愈來愈多專家學者,亦不免在未搞清楚基本事實之前,率爾根據記者轉述而驟下斷語,大發議論。至於有些「名嘴」,聞道總比別人快一步,自然是助長甚或創造「看報治國」的源頭。

而媒體在其間,操控議題,口水當做新聞,當然對於彙集各方反應,充塞版面或時報。台灣的新聞,不論平面電子,張三說李四說的眾說紛紜特別多,而真相往往不明白,正是其必然產物。

李登輝前總統似乎是少數最能看透這種媒體製造假象的領導人。一九九○年代的修憲,有一家報紙寫了幾十篇社論罵他,李先生對於這種不屬「正論」的文章,完全不加理睬。其實,這些社論並非旨在講理,只是凸顯社論作家「逢李必反」的心態,如果隨之起舞,台灣的憲改,包括凍省、總統直選,迄今都不可能實現。

就此而言,李先生是破除「看報治國」而敢於拂逆媒體的堅定領導人。他在九○年代中期堅持戒急用忍政策,抗拒中國磁吸,為台灣產業保留根基與元氣,同樣也是敢於對媒體,至少是向統派媒體說不的勇者作風。

最近有人以關電視機、退報或抽廣告抵制不良媒體,似乎顯示屬於的不良媒體說不的民間李登輝愈來愈多。如果有更多人抗拒「看報治國」,台灣社會明天一定更好。

延伸閱讀

既能獲利又能開發新事業的創新法 百事靠這招 稱霸食品飲料業

2017-07-27

她賣肉圓50年賺10間房、兒女不接班「只想等遺產」…10個路邊攤發大財故事「做水煎包賺上億」

2023-07-09

站旁邊看人吐就可能中!「諾羅」噴酒精也沒用,16萬人腹瀉就醫,8症狀注意不是「腸胃型感冒」

2023-03-02

波蜜搶先推出AI智能平台 飲料界台積電團購「億」起來

2024-03-14

影/百事可樂Tesla Semi全電動卡車跑起來!最高時速近百「超車很OK」續航力800公里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