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水管工不上大學

水管工不上大學

2013-05-23 13:56

紐約市長彭博的水管工說法,反映在投資上即是提醒投資人,不妨跳脫市場傳統典範,才能找到獲利新契機。

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五月十七日在廣播電台節目中公開表示,成績不怎麼樣的高中生,與其借錢上大學,不如去當水管工。

我有一位國中同學,考上了台大資訊系,畢業出社會後成為一名工程師。他分析指出,念醫科不如念工學院,因為醫科七年畢業,還要繼續當三年的住院醫師,才算出師;醫學生習醫的這段十年時間,他已經大學畢業又工作了六年。

且當其時,正當新竹科學園區興起。當年去園區工作的人,就算剛開始加入的公司倒閉破產,之後也很容易在聯電、台積電這些勝組找到工作機會,只要撐過五年、十年,大概都領了足夠的股票。

從個人經濟利益來看,彭博市長與我同學講的道理相同。及早進入職場的優勢,超過薪資上的差異。一個人創造的財富,不光看月收入,還要看能收得多久。計算公式和面積類似,由兩個變數來決定這面積的大小。普遍說來,大學學歷的工資是比高中或高職來得高,但這差異越來越小。而且時代演變,需要大學學歷的工作受經濟環境變化影響最大,反而技術性工作相較穩定許多。

台灣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觀念,總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家長的,不會為了可能多賺點錢,教育小孩放棄拿學位的機會。彭博就是能打破這種傳統思惟,所以能當創業家賺大錢,又選上紐約市長這個重要的政治角色。

投資上,也有類似的情形:跳脫市場傳統典範,才能找到獲利新契機。

就像這些年,傳產股整體表現比科技股好。當大多數機構投資人,還停留在電子股找高成長概念的時候,正新、美利達、和泰車這些以前冷門的傳產股,卻緩緩地成為三位數的股票,漲幅領先、配息也領先。

在市場活躍的投資者,通常偏好高成長的股票,就是有故事可講的題材股。但真實世界的王子會禿頭、公主會挖鼻孔,所以這些美美題材包裝的熱門股,往往最終都以泡沫作收。

另一頭,被冠上「傳統產業」稱號,幾乎就是無聊的代名詞。以自行車來講,這已經做了兩百年的簡單機械裝置,還不就是兩個三角形結構拼成的菱形,再搭上兩個輪子;這個基本設計,到現在沒變。這種產業,怎麼會吸引人?不會出現於科幻電影裡的東西,就不符合高成長炒作的需求。

台灣一度是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幾千萬輛腳踏車賣到世界各地。後來自行車產業搬到中國去,幾經折騰,現在生產數量減少了一個量級,只剩幾百萬輛。不管製造或外銷量,都已經不在排行榜內,怎麼看,都不像是高成長的行業。偏偏過去十年,如果買衰退產業的巨大、美利達,績效卻勝過所有股票型基金,甚至比巴菲特更強。

產業可以變成傳統,表示人類對這項服務有真實的需求。就像彭博講的水管工人,再怎樣高科技、外包外移,遇到水管漏水了,總要找人來抓漏、修理管線,印度、中國的人工再便宜,也幫不上忙。

除了自行車、輪胎之外,還有很多沒人照顧的傳產,大家一起來當水管工吧!

延伸閱讀

負利率難救歐洲經濟

2014-06-12

歐盟祭俄油禁令 陶冬:幾乎衝擊所有產業「歐洲經濟下半年出現衰退」

2022-06-05

日本經濟失落十年、歐洲經濟復甦之路漫長,全都是「殭屍企業」造成的?

2024-04-23

抽中一張現賺1.3萬「只限3天」!大武山5/31申購開跑,全台首例「只賣雞蛋」賣到掛牌上市

2024-05-30

政治陰霾消除、又吹來企業獲利復甦東風 跟著歐洲基金領頭羊 抓對投資方向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