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普發6千現金錢哪來的?揭曉2021年18家繳稅大戶,這3家沒上市也繳百億...一表看懂誰貢獻最多

普發6千現金錢哪來的?揭曉2021年18家繳稅大戶,這3家沒上市也繳百億...一表看懂誰貢獻最多

財訊 文/洪綾襄

理財

財訊雙週刊

2023-02-02 21:00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4950億元。企業繳稅貢獻超標稅額75%。是哪些企業大戶抖內6000元現金大紅包給民眾呢?

府院決議將2021年超標(指超過預算編列金額,以下同)稅收中的1400億元「還稅於民」,每人普發6000元。若細究發放財源,超標占比最高為營利事業所得稅,這其實是企業因為業績成長,為稅收帶來的巨額貢獻;那麼,到底是哪些企業抖內(donate)這個大紅包給全國民眾呢?

 

《財訊》報導指出,財政部1月10日發布2022年全年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顯示2022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比預算編列數超出4950億元。其中超標金額最多的稅目為營業利益所得稅,金額達到2943億元,個人綜合所得稅則超標1208億元,營業稅超標752億元。換句話說,企業貢獻的營所稅和營業稅,貢獻超標稅額達75%。

 

稅收超標 企業貢獻75%

 

事實上,2021年整體稅收也是超標,金額為4327億元,當年度超標金額最高為證交稅1554億元,其次為營所稅與營業稅。

 

財政部解釋,近3年整體經濟環境變動劇烈,稅賦收入自籌編到執行完畢有時間差,所得稅的時間軸更拉長將近兩年。例如2021年營所稅的預算是在2020年的4~8月編列,當時受到疫情衝擊,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當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1.67%,結果最後2020年實際經濟成長率為3.39%;原本預測上市櫃公司獲利恐衰退,結果是大幅成長了逾兩成,導致稅收往往很難無法精準預測。

 

《財訊》分析,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開發行公司的綜合損益表,2021年企業繳稅超過百億元者有18家。繳稅最高者為護國神山台積電,所得稅費用高達661億元,其次為鴻海397億元,當年題材最熱絡的航運三雄中,陽明繳稅最多,稅費達368億元,萬海和長榮則繳了250億元左右的稅。

 

 

2021年股市極為熱絡,國泰金和富邦金積極處分股債,獲利雙雙創歷史新高,所得稅也繳了超過180億元。塑化類獲利也非常亮眼,不僅南亞、台塑、台塑化繳稅百億元以上,長春集團旗下3家公開發行公司─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也貢獻國庫良多,雖然都沒有上市,但在18家繳稅百億元大戶俱樂部裡,就占了3家。

 

2022年企業獲利 恐兩極化

 

另外,根據《財訊》報導,台積電2021年的稅前淨利達6631億元,繳了661億元稅金,實質稅務負擔其實不到10%;反觀陽明,稅率就繳足20%。主要是科技公司享有兩大產創租稅優惠,一為研發投資抵減,可抵減率15%,二為投資於智慧機械、55G和資安的設備支出,可抵減率為5%。去年底《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台版晶片法案)通過後,針對技術創新,且是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最高可再享25%的減租稅優惠,台積電在抵減後最終上繳多少?值得後續關注。

 

不過2022年的企業獲利表現已然M型分歧。台積電、聯電、航運三雄2022年前3季稅前淨利,就遠遠高過2021年全年,聯發科等公司2022年也已確定賺贏2021年;但金融股、台塑四寶、面板2022年獲利大幅衰退,甚至虧損,可能會讓稅額貢獻更為集中在特定企業大戶身上。…(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7期)

 

延伸閱讀:

散戶口袋名單 暗藏熱門股多空密碼!韓國鐵粉狂買特斯拉、美國迷因股站上浪頭

內行報你知》春節彩券這樣買  4大中獎祕訣曝光!

電動車、AI將成驅動科技發展兩大趨勢  走進CES看見一場汽車創新大秀

熱血理工男重現台灣花磚百年風華!搶救手繪工藝  徐嘉彬復古之路添新意

延伸閱讀

「00878存股2年又8個月,我決定賣掉了!」年領200萬股息、上班族從白手到財務自由告白

2023-06-14

00878股價突破20元,該逢高賣出嗎?達人分析「存股高股息ETF」4個正確觀念:一次賺進20年配息

2023-07-12

月薪3萬,如何存到1千萬退休金?她當護理師3年,在醫院看遍「沒錢的煩惱」:辭鐵飯碗、27歲年收200萬

2024-06-12

85歲老伯存股1200張00878,年領百萬股利、帳上賺500多萬!高股息ETF投資2大重點「真的會上癮」

2023-07-14

提前退休「勞保老年年金被打8折」不划算?一定要滿65歲才領嗎?試算「這年齡」請領賺更多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