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悟天提到近期很多人都認為領息不過就是左手換右手,這樣的想法對嗎?
從「穩賠」到「穩賺」,投資17年後才懂除權息真諦
悟天說:「其實別看我股齡27年,前10幾年,我也覺得配息就是左手換右手,有啥好參與除權息的?」
因此只要那個時候買進股票即將參與除權息就會選擇出脫,之後再買回,甚至覺得參與除權息的人都是「白○」......除權息前後的權值都相同,又有什麼好參與的呢?我要賺的是「資本利得」,是「價差」!
也因為思維上這麼認定,覺得每年領個5~6%是在賺什麼?還不如我一次看準,幾天就可以賺超過5~6%,拜託,一個漲停板就7%了耶(以前是7%,後來才放寬至10%)!
然後...悟天的這個思維就是造就了他「穩定的賠錢」!
從完全不參與除權息,到第一次參與除權息居然是投資17年之後。
第一金配股配息8萬元心態轉變:從「賭漲跌」到「投資股東」
是的,第一次參與除權息是參與第一金(2892)的配股配息,印象深刻,領了8萬元!
但,「心態」不同了,雖然息不多,但投資心態從想要「賺取資本利得為主」轉換成「跟著公司成長」為主的心態!
所謂的配股配息就是公司有獲利,扣除掉營利成本之後,發放給股東共享的成果,所以參與除權息就是把自己的投資心態從「賭漲跌」轉換至「投資股東」的心態!
存股階段一:累積股數
也因此,在存股階段一時,「累積股數」就變成了成為股東最在意的事情!
記得當時很多人在存金融股,且很多存股夥伴到達分行時還會說:「我來巡視分行狀態了」,也蠻有趣的!
所以悟天的感想是,他以前不參與除權息,也覺得除權息=笨蛋,但因為投資心態偏重價差,所以穩定賠錢!
後來開始參與除權息,但投資心態改為長期持有,長期投資,不再侷限於資本利得,而是與公司共榮共享,卻也因此開始穩定獲利並成長!
所以,不是除權息好不好,而是「投資心態決定一切」!
為何從金融股改存股ETF?穩定現金流就是最大的底氣
價差,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人驚慌失措!長期投資,看的是趨勢以及最後的結果!
但當我們用長期的角度來觀看股市時,就可以發現長期趨勢是往上的,也因此,只要能「長期持有」,基本上都是獲利狀態!
存股階段二:足夠現金流穩定長期投資心態
而如何讓自己能「長期持有」呢?就變成存股階段二的重點:「足夠現金流穩定長期投資心態」。
其實長期投資有很多方法,但萬法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你必須有穩定的現金流讓自己好好生活。
畢竟,如果連生活都不好過了,這時又開始遭遇到股災回檔,又怎麼能保持平穩的心態呢?
這個穩定金流可以是本業薪水、房租收入、股票配息or...只要你有穩定的金流,基本上長期投資時就算遇到短期回檔,對於你的心態影響也不會過大,因為「你的生活還是照樣過」!
但只要過了回檔期,你的持股甚至有機會續創新高,你的投資成果比之前更進一步,這時你又會感受到......原來長期投資這麼好!
也因此,追求更穩定的現金流,減少個股的影響,讓孫太進入了ETF投資階段!
「左手換右手」的真相:領息目的與心理帳戶的奧秘
最後,「除權息不過是左手換右手」就是觀看角度的差異:
1. 現金流變得可控與可運用
當股息變成現金入袋,投資人可以自由決定這筆錢的用途。
再投入:買更多高股息ETF,形成雪球效應
生活開銷:對退休族或追求被動收入的人來說,這是實際可用的現金流
如果是「成長股」不配息,那就只能靠賣股才能變現,這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族群來說,風險與心理負擔都比較大。
2. 心理帳戶 vs 現實使用
領息後即使股價除息下跌,但投資人會更容易認定這筆配息為可使用的收入。
這是心理帳戶的作用,實際上能幫助人更有紀律地使用與規劃資金(例如每季設定預算、退休生活開銷等)
3. 長期來看,息與價不脫鉤
除息會跌,但如果標的是穩定成長的高股息ETF,股價也會在一段時間後慢慢填息、甚至超過原價。
例如很多ETF就常出現快速填息現象,表示市場認同其基本面與配息策略。
4. 左手換右手這件事,其實也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追求資產總價值最大化,你會關注配息與資本利得的總和,相反的如果你是退休族或現金流投資人,那麼能規律地領到一筆不靠賣股的錢,就會是很大的優勢。
結論:「領息是左手換右手」不是錯,要看角度
說「領息是左手換右手」並不是錯,但這句話過於簡化了投資的現實,忽略了現金流管理、心理因素、投資習慣與人生階段等重要變因。
最後最後!又快到了要猜配息的時間了,孫太許願這次00919依舊配息0.72元,讓孫太有機會領息86萬(7月義大利的團費就靠你了)。
小叮嚀,適合我的投資方式不見得適合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最重要!
不看盤、等領息、做自己——是我目前的存股狀態。
作者簡介_孫太
《存股輕鬆學》系列作者。
孫悟天存股-孫太(粉絲團)版主,本身擁有美國催眠師證照。從小出身貧困,國小時就開始利用暑假打工幫忙分攤家計,國中畢業展開半工半讀的生活,16歲開啟理財之路、20歲存百萬,擁有20多年投資經驗。
2008年金融海嘯和先生悟天一起在股海受過傷,為此努力尋找賠錢的真正原因,踏上終身學習這條路,不僅在心理學下功夫,甚至取得美國心理學相關證照,也曾進入銀行工作,了解富人思維以及學習如何錢滾錢的方法。
存股0056+00878+00919,2022~2024年3年領息561萬。
人生哲理:「保守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金錢是用來幫助生活變好的工具,但不是人生唯一目標,應該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和家人,成為生活的主人。
期許每一位看完書的讀者都能有所收穫,找出自己生命的閃光點,拿回生命主控權,運用投資理財工具,打造屬於你獨一無二的幸福人生。
本文獲孫太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