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研發技術最重要 P.78

研發技術最重要 P.78

最近聯電響應政府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主辦第一場「科技經濟會議」,我也代表聯發科技應邀參加。我在會中提到台灣要發展知識經濟,必須更加緊發展技術與知識密集的產業,尤其是要把最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究發展,藉著「知識含量自製率」的提升,強化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我想利用這個專欄的機會,再把我的想法解釋清楚。

近來全球個人電腦產業面臨轉型的衝擊,許多企業都受到影響並出現經營上的困境,不僅國外如此,台灣也有不少企業著手進行組織重整及再造,其中又以成立已二十幾年的宏碁電腦為代表。許多台灣的系統製造業者過去二十年來快速成長,在個人電腦發展的過程中,台灣掌握了快速跟進及優秀的工程師素質,再加上台灣又有全世界最早的專業晶圓代工廠及封裝廠,在國際競爭上展現相對優勢。

一般分析產業競爭力的人都會從兩個角度切入,第一個是「資源論」,包括人才、資金甚至到政策的支持等,這部分是比較靜態的因素,至於第二個是「競爭動態論」,主要的重點是與產業結構及核心競爭力有關的因素。

過去台灣在這兩個部分都很強,因此造就了資訊電子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如今卻因不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出現差異,已經有分道揚鑣的現象。簡單地說,由於半導體業所創造的知識含量比一般的系統製造業要高,因此台灣半導體業在這一波的產業調整中,依然還可以維持比較強勢的競爭力。

台灣的系統製造業努力了二十年,有的還建立了品牌的知名度,但是面臨產業轉型時,卻出現了嚴苛的考驗甚至經營危機,最主要原因是很多企業只有生產基礎,卻沒有建立本身的核心技術,因此在面臨轉型時相當痛苦。

如果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及深厚的研發基礎,即使累積出一些品牌知名度,我不知道沒有技術實力的品牌到底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像許多知名的企業如 IBM、惠普、昇陽、新力等,這些企業的品牌知名度相當高,但是在品牌背後都有強力核心技術做後盾, 即使是像戴爾電腦及 Gateway 等品牌,或是像知名監視器品牌ViewSonic, 雖然不是在技術上領先,但是在經營模式或運籌、通路等領域也有他們特殊的專長,因此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台灣企業的品牌能做什麼?在中國大陸,當地的市場已經被本地品牌如聯想等企業占住了,未來他們依然會以本身的市場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台灣企業要與全世界各地區當地品牌競爭的機會是很小的。

台灣的系統製造業技術扎根做得不夠好,成為產業轉型中很大的致命傷,可是,相對來看,台灣半導體業在技術扎根上顯然就做得比較好,在全球產業競爭中因此占有一席之地。為什麼台灣半導體業技術可以生根?我覺得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話,早期工研院進行半導體發展計畫時,就堅持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尤其是當初像胡定華、史欽泰及楊丁元等人,他們都不是生意人,都是以長期發展為目標,因此在向 RCA 取經時, 並不只是將技術移轉過來而已,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技術及研發實力,每個派去學習的人都知道自己有這樣的任務,因此這些人回來之後,把技術生根的觀念帶到工研院及之後的各個衍生公司,也建立台灣半導體工業在初期就普遍擁有以研發根基為主的觀念。

相對於半導體是以大型專案計畫開始的模式,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歷程則完全不同,很多電腦公司早期都是小本創業,也有不少家族企業的影子,大部分人都不覺得研發很重要,也沒有花大錢投資,這種產業的發展軌跡和台灣早期發展汽車及家電業是很類似的,當時大部分企業只做到技術合作,但沒有投入太多資源或人力在研發上,因此本身的技術實力不夠扎實,當產業進行調整時,競爭利基就消失了。

像聲寶、裕隆早期都曾經比現在的台積電風光,在家電產品正值高成長期時,大家都還要拿現金排隊去買電視,當時生產電視機的許多家電公司因此賺了不少錢,但後來產業進入成熟期後,許多企業就逐步走下坡,而且從此沒有再上來。另外像裕隆汽車,過去也被批評為沒有技術實力,但其實裕隆還曾經投入一些資源及人力自行研發飛羚一○一,也是因為擁有部分自有技術的基礎, 因此後來還有機會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反敗為勝。

從公司一開始就建立研發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遊戲規則中研發其實就是根本,而且,如果很早就開始做,競爭力一定很可怕。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初孫運璿及李國鼎的確是相當有遠見的人,不僅決定做得很早,而且也相當堅持要發展自己的技術。早在一九七六年,政府就決定做半導體,當時半導體工業才剛發端,英特爾也不過是一九六八年成立的,如果台灣晚了十年,恐怕要花的經費及人力就會大很多, 而且還不一定就有效果,當時台灣花一千萬美元向 RCA 進行移轉, 至於像韓國是在八○年代中期才開始大力發展半導體業,花的錢是台灣的好幾倍。

不過,這裡要補充一點,韓國政府後來相當積極,不僅花大錢發展半導體,八年前政府還大力介入無線通訊產業,政府拿出一億美元向 Qualcomm 移轉 CDMA 技術,這個技術授權後可以移轉給許多韓國公司使用,因此現在韓國的行動通訊及CDMA 基地台實力已經擠到全世界前幾位, 成為很可怕的競爭者,這是值得台灣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很重要的參考。

再談談為什麼大部分的系統製造廠商沒有做研發,最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是研發很花錢,第二個是花錢也可能做不出來,第三是做出來也不見得賣得掉。而且,技術的變化太快,投入的時間可能不對,技術也可能不如人,研發人才更是不好管,人才很容易跳槽、跑掉。雖然有這麼多困難,但是企業依然有成長的壓力,因此,為了維持成長軌跡,只好還是走接單、生產,然後進行擴廠,以便接更大訂單的老路,這個循環一直持續下去,當然就讓企業無法花心力在短期看不到績效的研發上。

宏碁已經成立二十五年,是最早的個人電腦公司,施振榮也是這個領域最資深的CEO, 像新力、IBM 及惠普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公司,但是像昇陽電腦成立的時間並沒有比宏碁長,這些公司一開始就是以技術為發展核心,在每個產品推出的過程,都確定可以掌握技術,但是台灣電腦系統製造業似乎還是延續家電業的想法,這是很可惜的。不僅無法和昇陽這種公司競爭,即使是像戴爾、Gateway 這種不以技術見長的公司,台灣似乎也很難有競爭利基。

最近我從報紙上讀到一則消息,內容是說今年台灣在資訊家電(IA)預估可以出貨一千萬台,是繼電腦之後台灣很重要的產業,並且還說經濟部要與業者組團到美國去爭取代工訂單。看到這個消息後,我實在有些哭笑不得,台灣的代工遊戲到底要玩到什麼時候?如果只能複製過去的模式,那麼成功機會一定很小,要代工也要看產品對象是否合乎代工的條件,為何不跳開來看,除了代工,台灣有什麼路更寬廣?

大家都知道, Palm 的作業系統只授權給五家公司, 包括 IBM、 新力、 TRG、Handspring 等, 其中沒有任何一家台灣公司,至於早期蘋果電腦也根本不授權,因為產能到處都有,為何要授權給你。所以,如果本身沒有很好的技術,就只能爭取單子來生產,但是,要找生產地點,為何一定要找台灣?一旦大陸比較便宜,生產就移到大陸,如果越南更便宜,那就再移到越南,那一天非洲起來了,說不定就移到非洲去。

企業如果本身有研發的基礎,即使外在環境轉變的時候,本身適應調整的能力會比較好,因為有自己的技術基礎時,可以比競爭者有更強的資源,而且重心移轉的速度會比較快,不會受制於人,或是看別人的臉色,依賴別人移轉更多新的技術。

我想再談談政府的角色。政府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一直很重要,前面提到韓國政府強力推動半導體及無線通訊業,以政府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授權,台灣在通訊領域可以說已落後許多,目前也有一些企業開始努力投入研發,像 IC 設計及基地台都已有人在做,政府若是在這個時候想要介入產業的發展,如果訂出來的計畫前瞻性不夠,業界一定會反對,時機晚了,複雜度會變高,推動起來也會很困難。

記得日前易利信總裁來訪,他說台灣若要發展無線通訊基地台技術,從第三代切入已經太晚,但是可以從第四代切入。台灣八年前沒有像韓國政府介入無線通訊,錯失發展良機,但現在不見得就太晚,如果能夠在關鍵技術上由政府出面,讓智慧財產能夠普遍開放給企業,時間上永遠都不會太晚。

過去台灣在無線通訊的基地台上完全空白,交換機的訂單被四家大廠瓜分,自己沒有留下任何技術,但是未來通訊產業是國際性的競爭,台灣要趕快思考如何利用國際性的資源,除了用本身的內需市場做交換外,我們也要在眾多的國際大廠中挑出可以合作的夥伴,趕快把我們的落後差距補起來,否則台灣在下一波的通訊產業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不過,現在政府要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政策,難度的確愈來愈高,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政府首要工作是做到維持公平競爭的環境,干擾應該愈少愈好。我倒覺得與其要求政府進行更多新的產業政策,倒不如反求諸己,企業本身應該提出更具前瞻性的研究,例如像鴻海宣布十年要投資三十億美元在光通訊產業,這種氣魄令人尊敬。很多企業都是大型的上市公司,資源也很多,即使沒有這麼大的計畫,投資五千萬美元或一億美元進行一個比較大型的研發計畫應該也不難,然後政府應該進行比較嚴格的考核,贊助部分經費,或是給予某些優惠,但是要嚴格進行考核,如果企業做不好就取消優惠資格,說不定這種讓民間來主導的研究發展,可以給台灣產業發展帶來一絲希望。

我想提出一個觀念與大家分享,我覺得研發與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好幾個層次,分別是第一層的 know what,第二層的 know how,以及第三層 know why,一般來說, 大部分的企業,都只能做到第一層或第二層,能夠做到第三層的 knowwhy 的已經相當少了, 當初電子所派到 RCA 學習的取經大使,就是秉持著不僅要知道 know how,還要挖到更深的 know why,而只有挖掘到這一層,才能夠建立真正的技術自主。不過,我認為還有第四層的 care what,這已經不只是技術的層次了,已經跨越到管理的層面,要做頂尖的企業,除了前三者,就必須跨越這個層次,才有機會做得更出色。

延伸閱讀

兆豐金(2886)帳上賺40%,該賣掉改買0050?她把50萬滾成5千萬、不到45歲財富自由:2個最佳賣股時機

2024-04-08

如何10年內財富自由?億萬富豪:身無分文被丟路上,我也能把錢賺回來的39個致富法則

2024-02-26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

女強人30歲財富自由關鍵「和弟弟、妹妹斷捨離」:扛下養家重擔,給手足第一筆錢就說清楚「最多養到18歲」

2024-01-17

退休月領10萬元!0056、00878、00919...存股哪1檔CP值最高、成本最低?3張圖看「你離財富自由有多近」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