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合併是良性循環的開始 P.18

合併是良性循環的開始 P.18

過去我們提過很多次的企業合併,最近終於在台灣掀起了一股熱潮;太遠的不提,政府主導的不提,光是近一個月來,先是聯友及達碁,接著有欣興電子與未上市的群策,再來是東元和聲寶,這兩天又有開發宣布要合併大華證券。過去中國人常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尾」,現在經濟情勢欠佳,老闆心裡會想,只要這頭牛夠大,當牛尾巴也不是太壞的事。

美國人有句話,意思大概是:只有退潮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誰沒有穿游泳褲;同樣地,當資金充沛、游資浮濫的漲潮階段,每家公司隨便做都可以活得很好;可是等到退潮時,體質不好、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就現出原形、撐不下去了。而也只有在這種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合併案才談得下去。
 
自一九九四、九五年以來, 那斯達克的 IPO (首次公開發行)行情非常迷人,看到這種盛況,有愈來愈多的公司成立,為的就是要 IPO;近兩年美國新公司成立的數目創下新高紀錄,台灣的情況也不遑多讓。
 
這是因為  IPO 的成績很好,愈來愈多的錢尋求創投管道, 只希望能在新公司IPO 時大賺一票;而創投基金募到太多的錢,便四處發掘有機會,或是有夢的新公司,一股資金氾濫所形成的泡沫就此誕生。根據統計,最近兩年創投基金所募到的錢,跟之前的二十年所募的金額一樣多,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
 
由於過去五年多的時間,創投一直在找新成立的公司;但是在去年第四季突然被急速衰退的景氣給嚇到了,不敢再隨便放錢出去。當初新成立的公司看到錢很好募,不願意一下子募太多,心想下一次增資的價格可以賣得更高,手頭的現金其實並不多;可是當經濟情況不好,創投不願再丟錢進去,新公司先前募的錢又已經燒完了,於是便陷入經營困境,拖到最後只有走上合併一途。
 
當然,政府也一直在導引金融業者合併,而整個社會對合併的觀念也一直在調整;過去一般人會認為被合併的一方是做不下去了才被迫賣掉公司,現在則有了新的想法。同時過去也因為台灣市場封閉,地域氣息濃厚,所以企業的規模不必做得太大就可以活得好好的;加上上下游的客戶大多是本地企業,所以也沒有必要投入過大的資本。
 
不過世界貿易組織要來了,台灣也日益自由化、國際化,消費者對企業的要求也愈多,希望企業不單只是提供產品,還要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務。拿這兩年被購併最多的投信業來說,台灣市場已經有四、五家投信賣給外商,這也給其他本地的投信不小的壓力;首先是外商可以其國際金融公司的品牌打動消費者,而且外商資產管理公司的歷史悠久、營運規模和資本額都不是國內業者所能匹敵的。
 
其次,台灣投信業者因為競爭壓力大,所以必須很積極地跟著市場操作;當看到股票上漲時,非得追著買熱門股不可,所以在多頭市場的績效都不錯;可是一旦行情不好時,之前追逐的熱門股的跌幅通常都是最深的,而且立刻變得無量暴跌,因此多頭時績效好的基金,在空頭階段績效往往會成為最差的。至於外資投信的操作一向比較穩健,注重風險管理,在意的是基本面;所以行情好時,績效不會特別好,但是行情差時,績效也不至於太難看。
 
另外,本土業者通常會與某家券商有密切的關係,這樣的結合雖有助於投信成立初期快速站穩腳步,但是難免會有利益衝突。在國外,除了美林之外,最大的幾家基金管理公司都是獨立運作的,不然就是與銀行有緊密的關係;尤其是歐洲的銀行也承作資產管理業務,所以這種現象更明顯。但是外國基金公司與券商多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是有利益輸送的疑慮,會影響到投資人的權益。
 
面對外資的挑戰,國內投信業者終將跟著銀行與券商的趨勢,走上合併的道路。這樣除了可以壯大規模外,也可以避開或減少與單一券商的親密關係,一方面會有更多的券商願意賣它的基金,再者加強獨立性,可以博得投資人的信賴。
 
我們曾經說過,  經濟是活的,  有自動調整的功能, 當成長過熱時, 一定會slow-down; 投資過熱時,不管是投資在生產設備、新公司還是股票上,也一定會自動調整。目前是上市上櫃等已掛牌公司的合併,下一波將會掀起上市公司合併未上市公司的風潮;這樣一來,未上市公司可以立刻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未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包括創投在內,可以把錢拿出來再投入新的公司。
 
日前達碁和聯友突然成為全世界第二大 TFT-LCD 的製造商, 而且有機會很快就變成全球第一大業者,這給台灣其他產業帶來很好的示範效果,如緊接著東元與聲寶也宣布合併,相信後續還會有大大小小的合併案冒出來。
 
對於整體資本市場而言,合併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資金,怎麼說呢?外國法人投資台積電、聯電,不是因為它們是台灣的半導體公司,而是因為它們是全球屬一屬二的晶圓代工業者;外國法人看的不是單一國家,而是跨國籍的個別產業中的個別公司。過去外資要買 TFT-LCD 的股票,大概只能買韓國的三星及 LG,而不會考慮達碁或聯友;可是現在 LG 已經被排除在外了,未來可能連三星都不買了,因為他們看到了友達光電。
 
合併可以有效吸引國際資金,降低公司募集資金的成本,投資又好又多的機器設備,產品的成本更便宜,可以增加市占率或提升毛利率,然後吸引更多的資金,如此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過去我們只看到台灣的經濟,現在大家都看到大陸市場,而要進軍大陸市場,起碼要有一定的規模,才具有基本的競爭能力;在這種要求下,合併便成為最直接的手段。
 
上個世紀的八○年代,美國出現合併熱,八二年到八七年股票行情大漲了三.五倍,正因為幾宗龍頭企業的合併案產生了一加一等於三的效果,刺激了整個經濟起飛,也讓原本凍結的資金釋放出來。希望台灣的這股合併趨勢可以維持得更久一些,因為合併對台灣也將會產生相同的效果。
 
另外,我想談談對控股公司的看法。台灣有很多製造業的本質其實就是控股公司,但是它們仍舊保留本業繼續營運;投資人多不願意碰這類公司的股票,因為股本太大,公司績效不透明,其他上市公司也擁有它的部分股權;這樣的結構會影響這家公司的經營方針,經營者也很難將心力專注在公司本業上。
 
台灣有很多公司很喜歡轉投資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業,當本業不好時,可以藉著賣掉轉投資公司的股票,來美化帳面數字;但是他們以為這樣騙得了誰啊?台灣的投資人愈來愈精,也看得出經營者的用意,結果這些每股盈餘高、配股也高的股票,股價就是漲不起來。
 
假如經營者想利用出售轉投資收益把不賺錢的部分蓋起來,這樣問題永遠存在;亞洲金融風暴和台灣金融呆帳問題,就是一直想把問題蓋起來。如果一個部門或事業不好,就應該轉型或收掉或賣掉,而不該從績效好的事業把錢拿出來補洞,反而要把錢留在獲利的部分,繼續擴充發展才對。
 
這類集團企業應該重組成更為清楚的架構,好壞容易區分,壞的蓋不住了,單位主管才願意積極面對、解決問題,而集團中的好公司也可以因為與不好的部分有所區別,會提高市場對其合理本益比的認同度。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mrtaiwan@ mrtaiwan.com.tw,  MrTaiwan.Com 的網址: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投資0050,多久才能存到1431萬退休金?每年同樣存股12萬,退休時間竟差22年...做對2件事提早退休

2024-09-02

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他把《富爸爸窮爸爸》看了100遍體悟「有錢人和普通人5個差別」,從0元翻身破億資產

2024-09-09

不盯盤,也能3年賺1倍!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3條件挑「贏勢股」,不要今天吃和牛,明天睡公園

2024-09-02

存0056、兆豐金領股息退休,其實很危險!她49歲提早退休:除了勞保勞退「打造第3筆退休金」,不管股市好壞都穩領4萬

2024-09-04

退休沒收入「呼吸睡覺都燒錢」,擔心存款見底?專家丟理財3個震撼彈:年紀越老,更要買股票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