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屢次對外發出營收及獲利警訊的美商思科系統公司,不僅股價大幅重挫,也成為美國高科技股甚至經濟前景能否回升的信心指標。不過,在全球各地業績都頻頻出狀況下,思科系統公司仍有一個地區的業績一枝獨秀,並且還能保持每季均有成長,那就是中國大陸。
杜家濱引用思科總裁錢伯斯在今年初訪問中國時強調的一句話:「作為思科全球投資戰略的一個重心,中國的網路建設和應用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在未來三至五年內,中國將凌駕歐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如果真如預期的話,在思科系統全世界二二五個據點中,杜家濱當然就是僅次於錢伯斯的第二把手了。
服務軟體巨人及網路巨人
從台灣到大陸,杜家濱可以說是台灣專業經理人中表現最傑出的一個。在微軟中國總裁的五年,杜家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代表微軟打敗 IBM,使得微軟得以長驅直入大陸市場,五年內讓微軟的 WIN95、WIN98 成為中國政府推薦的作業系統,並促成微軟業務在中國全面展開,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在五年內訪問大陸兩次,杜家濱的事業生涯也達到高峰。
如今,他揮別軟體巨人,又站在另一個網路巨人的肩膀,放眼望去則是潛力十足的中國大陸市場,杜家濱更加意氣風發。不過,出生高雄,父母都還住在高雄老家的杜家濱,卻相當關心台灣本土資訊產業的現況,他在北京的住處,成為接待許多台灣人的招待所,並且經常回到台灣探望父母親,也關心台灣的產業發展。
日前杜家濱率領思科中國五大事業部門的副總裁,回台灣舉辦一場研討會,除了說明中國大陸銳意發展高新事業的現況外,也提醒台灣本地企業,要有逐鹿中原、搶占市場大餅的企圖。尤其對照台灣目前行政效率低落、科技產業政策不明等等現況,杜家濱的建言尤其值得重視,他並且接受本刊的專訪,以下就是他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紀要。
兩年半業績排到思科全球第四位
兩年半前,我接下思科中國總裁一職,當時中國的業績只占思科全世界的五十幾名,但是短短兩年多,現在中國已是思科全世界營業額第四大的國家,我們幾個副總裁級的主管,有人負責的業務達到新台幣二五○億元以上,這種成長速度,連我都很驚訝。
光看幾個數字就可以證明這個市場的潛力。大陸今年很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移動電話市場,使用人口超過一億人,從福州到烏魯木齊五個半小時的飛機航程,涵蓋三百一十七個城市。光是一個農業銀行,全中國大陸就有六萬個分行,像這樣大型的銀行還有好幾個。
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成都四個主要城市中,光是廣州一個地方,思科全年的業績就比思科台灣加思科香港還要多,上海則比廣州多一些,成都則比廣州少一點,至於北京則比前面三個城市都還大。除了這四個主力城市外,還有像武漢、南京等多個衛星城市,未來市場機會都不會輸給北京。
思科在中國的業務不斷成長,現在思科中國已赴美國設立辦事處,我跟同仁開玩笑說,思科中國已設有「駐美辦事處」,未來還要設立「對台辦」,至於「陸委會」也在考慮中。
基礎建設快速,經濟成長率超過八%
思科在中國不僅已是網路的領導品牌, 在 VoIP 的閘道( Gateway )、路由器、轉換器等都居領先地位,而且占有率都是壓倒性的八、九成。以 VoIP 為例,這個市場的成長速度相當快,中國聯通在一九九九年開始知道這個業務,從收到訂單到完成交貨,前後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目前這個市場還是急劇成長,截至今年二月,全中國每個月的 VoIP 市場已達到二億三千五百萬分鐘,我相信目前每個月的需求應該已超過三億分鐘。
我們發現不僅企業要用 VoIP, 連軍隊、公安也都大量採用,因為這種網路電話的保密性比較高,市場的成長動力源源不絕。有一次,我到杭州去看,發現杭州有四十萬名家庭用戶,都已經拉好有線電視的線路,雖然尚未開始付費使用,但不論是網路、節目或內容等,都已經準備好了。杭州不是大城市,比杭州做得好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長江三角洲周邊的許多城市,建設都比杭州好很多,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對科技投資的積極。
過去幾年是中國大陸投資網路科技最積極的階段,一九九六年八月,思科在中國的訂單,只有四%是透過網路進行,但是到目前,思科中國百分之百的訂單都是透過網路,五年來這個比率每年平均成長九二%,顯示企業在網路科技上的投資相當驚人。
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很高,今年預估可以超過八%,總理朱鎔基曾宣示未來幾年經濟成長率都要超越八%,我相信中國絕對有能力做得到。上海市長日前還說,上海的經濟成長率達到一二%,這種數字只有低報,不會高報。
網路是中國追趕西方國家最好的機會
今年是中國推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第一年,中國很明顯有加強信息產業的企圖,並藉此帶動所有產業的成長,中國官員的薪水今年預計要成長三○%,在全球都籠罩在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似乎沒有感受到任何悲觀的氣氛。
中國要追趕超越世界其他國家,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這也是中國如此大力投資基礎建設的原因。兩百年前工業革命興起時,中國的汽車工業至少落後西方三十年至五十年。當西方國家開始看電視、用電腦時,中國還是落後了二十年至三十年。西方國家發明原子彈時,中國落後了十五年,現在網際網路興起,中國大約只晚了三至五年,這也是中國政府把網際網路視為追趕西方國家的大好機會,這種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中國政府信心十足地認為,中文將在網路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許到二○○六年或二○○七年,中文將成為網路上最通行的語言。因此,他們現在越是積極地投資基礎建設,就越能早日實現那個目標。
即使到了那時,美國有八○%的人使用網路,但也絕對不會超過美國的二億四千萬人口,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這個數字應該還是少報的,如果有二億四千萬人上網,就超越美國的上網人口,中文在網路上扮演的角色當然非常重要。目前大陸上使用手機的人口已有一億人, GPRS 已開始進入試用階段, 中國聯通已進行CDMA 第二期的擴充計畫, 中國一向主張要打倒三座大山:「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及「西方帝國主義」,依我看,網路恐怕是中國打倒這三座大山最好的機會。
中國發展高新科技 市場潛力驚人
一般來說,經濟成長通常會與能源消耗的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經濟越成長,能源會消耗得愈快,但是近來中國大陸卻發現,經濟依然保持快速成長,但對能源的消耗量卻已成長緩和,顯示中國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的速度相當快,附加價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業,能夠降低對能源及環境的消耗及汙染,當然是中國最積極要推動的事情。
綜合多個機構的預測,我會觀察從二○○○年到二○○五年中國的幾個數字,例如個人電腦的裝置量會從二千萬台成長到六千萬台,同時期電視機的裝置量則從三.二億台成長到三.三億台,至於有線電視則會從八千萬戶成長到二億戶,上網人口則從二千二百萬人成長到八千萬人。 至於中國的國民生產總額( GDP ),將會從一兆一千餘萬美元,成長到二○一○年的二兆二千餘萬美元,與美國相比,將從只有美國的八分之一不到,十年後達到美國的六分之一強。
有一次我遇到一名浙江人,他聽出我的口音,知道我來自台灣,就拚命地跟我講台灣話,後來和他一聊,才知道他為了做台灣人的生意,所以還特別努力學台灣話,大陸人賺錢的企圖心可見一斑。每次回台灣,我看到講了很久的事情像南部科學園區,都還在拖延沒有做,我就感到一股莫名的緊張和恐懼。
江主席勤做筆記 重視高新技術產業
日前,思科總裁錢伯斯到中國訪問,我陪同總裁去見國家主席江澤民,結果,原來預計一個小時的談話,卻在江主席一直提問題,結果延長到兩個半小時才結束。我與江主席見過幾次面,但很少看到他會自己做筆記,因為一般都有祕書協助做紀錄。可是,這次江主席針對不少問題一直與錢伯斯交換意見,他的問題包括網際網路如何協助經濟成長、 如何協助產業轉型、如何反映在 GDP 上、高科技產業要如何做資源重分配、員工認股權證( stock option )怎麼做、盈餘如何分配等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問得很仔細,還一個字一個字做筆記,錢伯斯也一一回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中國是個比較極權,但也比較有效率的地方,當政府決定要發展時,一定盡全力去做,雖然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是如果政策是鼓勵經濟發展的,則下面一定更積極地做,看到中國大陸這麼搞,台灣如何能夠不警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