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打破阻隔在前的許多座山 P.52

打破阻隔在前的許多座山 P.52

在台灣的大學校長中,很少人有張俊彥的影響力。他一方面領導造就最多科技大亨的交通大學,一方面又是國家級矽導計畫的主持人,同時又曾是陳水扁總統大選時國政顧問團成員,並擔任過財團法人航發會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八月初,張俊彥即將展開他的第二任交大校長任期,在百忙之中接受《今周刊》的專訪,談他想進行改革交大的許多創新制度,以及他對高科技大亨的看法,另外華航又發生空難後,航發會該如何改革及定位等問題。以下是專訪紀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八月就將是你的第二任交大校長任期,你有沒有新的目標?

答:第一任我做了一些事,但第二任開始,我覺得好像「有一座山在前面」,會遇到阻力。


第二任將遇到像山一樣的阻力 系所本位主義最難改

現在很多大學校長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學校要進行比較宏觀的規畫,到了校務會議表決時,經常無法通過,因為大家都有本位主義,尤其每個系、所堅持自己的利益不放,最後決策品質都很差,也阻礙學校進行大型的改造計畫。

問:這種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答:很難解決。例如現在台灣的大學流行票選院長或系所主任,其實票選制度是很糟糕的,很容易形成派系,讓風氣變壞。美國一流的大學,根本沒有這種制度。可是,選舉又像吃鴉片一樣,要戒掉很難,所以這一點我比較悲觀。

系所的本位主義有如家族觀念,有時候幾個人就壟斷了整個系所的資源,像銅牆鐵壁一樣難以搖撼,像有的系所堅持教授員額絕對不能動,只要損及個人利益,即使一項立意良好的方案也會被拒絕,如此讓系、所的重整變得困難重重,也影響到學校整體的發展。

事實上, 我很早就主張應該在每個學院下面設立學程( program )或學群,而不應設立系、所,如此每個學院可以根據環境變化,讓師資及其他各種資源做更有利的調配。日本竺波大學在一九七三年就採用這種制度,改變原來僵化的制度,結果後來就創造出得諾貝爾獎的教授。

另外,在這種制度下,不同系所也可以合聘教授,邀請一流的師資來授課。像麻省理工學院( MIT )有一個基金會 White Head Institute,投入數億元做生物科技的研究計畫,並聘請一流的師資開課, 讓 MIT 增加十幾個世界一流的學者教授來講學,這種制度不是很好嗎?反觀國內,學校聘了一流的師資給某些系,也不增加系的負擔,但還是會被拒絕,這不是很可惜嗎?

雖然很多事情積習已深,但交大還是堅持要走改革的路,目前已開始大幅調整理、工及電機資訊學院的系所進行整合,目標是讓研究領域更加完整,並以追求學術卓越為目標。明年交大電資學院就要招收最新的「不分系專班」,也就是大一新生不分科系,在電資學院內修習基礎電資及人文的課程,直到大三才決定要選哪個系,如此應該可以有效改善過去選到的科系與本身興趣不符的弊病。


交大已號召到多位諾貝爾級教授來授課

問:日前你曾到矽谷去招攬人才,打出薪水之外再加一百萬元以上的有力號召,徵求諾貝爾級教授到交大講課,目前有沒有什麼成果?

答:已有很多世界級的教授要到交大講課, 例如美商 IBM 公司系統整合晶片(SOC )計畫主持人黃葳教授,他同時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 IEEE )的院士,已決定從八月起到交大擔任電子資訊中心主任。另外,像財經所的李正福教授,還有應化系的林明璋教授,都有世界級水準。

交大很早就開始力邀一流教授前來教學,例如九○年就請施敏教授來做「聯電講座」,中研院院士姚鴻澤也在交大授課,另外還有諾貝爾級的教授如日籍的江崎玲於奈在交大擔任榮譽教授,其他還包括胡正明、顧慰華、厲鼎毅、小林俊一等數十人。九月交大要頒給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名譽博士學位,同時也會請他來指導及講課。

問:你長期觀察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很多園區的主管都是你的學生,你對這些電子大亨如郭台銘、施振榮有沒有什麼觀察?台灣電子業幾乎都在做代工,你覺得應該如何改進才好?


希望台灣還有第二個施振榮 以及更多的張忠謀及曹興誠

答:台灣有很多電子業老闆很了不起,表現也很突出,像郭台銘就掌握了創新的祕訣,抓住市場及產品。其他很多人像林百里、施振榮、張忠謀及曹興誠,表現也都很傑出。

但是,台灣除了做代工外,應該朝品牌及服務發展,雖說去歐美發展品牌比較困難,但是第三世界的市場仍然很有機會,像宏碁的表現就很好,現在的施振榮已是新的施振榮,朝服務發展,而且我相信他應該會做得很成功,因為他有經驗及服務專業。

如果十年前政府就讓宏碁到大陸發展,現在的宏碁應該不只如此,大陸的聯想電腦可能就不會這麼大,台灣應該更大力發展品牌及服務,最好有第二個宏碁及第二個施振榮出現。

問:過去十年電子業的榮景造就了張忠謀、曹興誠及郭台銘等人,但是很多人認為未來台灣會陷入「成長的極限」,你認為台灣可能再造就出新的張忠謀及曹興誠嗎?

答:當然會有。 像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 )產業至少可以再創造出兩個超級大廠,至於像通訊產業也會出現大廠,我記得這個產業十年前是零,但現在就不同了,至於網路、光通訊及 IC 設計,也都有機會創造出新的張忠謀及曹興誠。


矽導計畫提升台灣價值 十年後 IC 設計超越美國

問:「矽導計畫」的推動,可以解決台灣代工產業的問題嗎?

答:目前台灣個人電腦業已有超過六成外移了,台灣本來就沒有太多產業,現在半導體也開始想動,把大家都嚇死了。推動矽導計畫,是因為台灣半導體現在還有世界一流的水準,趁著我們還有優勢,趕快把原來代工的形態,轉到以系統、軟體及設計為主的產業形態,提高我們的附加價值。現在台灣 IC 設計在全球排第二名,說不定十年後就可追過美國變成第一名。

要推動台灣成為科技矽島,最需要突破的還是人才。目前台灣每年需要三萬個資訊人才,但是在四萬多個理工科系畢業生中,只有一.二萬名是屬於資訊業的人才,人力嚴重不足,因此交大也負責主持國家級矽導計畫的人才培育工作,將加強相關系所、師資及人才的設置及推動。

問:過去交大校友在產業的表現很突出,你如何建立校友的回饋機制?近來交大計畫再擴校,你對校友有沒有什麼期許?

答:九九年交大推動校友成立創投基金,是全台首創的計畫,目前已有四家交校友籌組的創投,包括邱羅火負責五億元的「交大創投」、宣明智及池新明負責二億元的「思源創投」,另外國外還有包括曾煥哲的華晶網際網路創投,以及林建昌與程有威所負責的創投,基金規模也都在千萬美元以上。


校友設立創投基金回饋母校 獲利的四成捐給學校

以「交大創投」基金為例,前三年會捐出部分管理費給本校,之後將把四○%的利潤所得回饋給本校,至於國外的創投基金,每年也會回饋五%到一○%給母校。預估十年後,這幾個創投基金的價值將會很可觀,應該可貢獻母校數十億元。校友為母校籌設創投的方式,讓校友「既賺錢又愛校」,許多學校已開始參考模仿。

問:你有三個兒子現在都在半導體產業服務,你是怎麼教育他們的?

答:三個兒子中有兩個念交大,一個念清大,現在都畢業了。其中老二在華邦電子服務,老大和老三都在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工作,做的也都是系統整合晶片的工作。

我給小孩很大的空間,並沒要求他們一定要朝半導體業發展,但是他們可能耳目染,最後也都選擇這條路。其實我常跟他們說,台灣除了電子業以外,也應該要有搞藝術、人文的人,否則很難平衡,交大最近幾年的發展,就很積極朝這些領域發展,希望能夠創造更多元化的環境。


台灣聯大明年就要聯合招生 航發會應賣掉華航股權

問:你認為未來台灣要轉型,在教育方式上是否應有調整?你籌組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計畫(由中央、交大、清大及陽明四所學校共同籌組),目前成效如何?

答:過去的教育方式,可以培養出現在台積電及聯電需要的人,但是未來台灣要發展矽導計畫,要朝系統整合晶片發展,就不能沿用過去的教育制度,必須要更加靈活,讓學生能夠多元發展。

我們聯合四所大學進行跨校整合,預計明年就會開始聯合招生,四所學校整合資源的做法,對每個參與的學校都有好處,除了聯合招生外,還包括校際間可轉系、交換學生,跨校修讀輔系或修雙學位及直升博士,甚至合辦跨校研究所等等。這些都對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有很大的好處,只要有好處,交大都會積極去做。

問:你擔任過航發會的董事長,最近華航又出事,你認為未來華航與航發會的關係應該怎麼處理?

答:二○○○年五月,當時唐飛院長請我到航發會,不到一年我就辭掉了,後來聽說航發會干涉華航嚴重,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不好,這是關乎二千三百萬人的生命,不應該草率。 

我認為航發會應該和華航徹底脫鉤,航發會是屬於全國人民的,應該做和整個國家航空相關的規畫,而不是只管華航,我認為航發會應該把華航的股票賣掉,賣到低於五○%,然後幫華航找一個「頭家」,讓專業的人來管理,這兩個調整要一起做,這樣子華航才有機會。


「 Mr. Double 」張俊彥

撰文:林宏文

最近許多人改口稱張俊彥為 Mr. Double (雙倍先生),因為在他四年交大校長任內,交大的校務基金、研究經費及圖書館藏書都增加了一倍。

根據交大的統計資料,由於近四年來交大校友及各界的踴躍捐款,校務基金結餘成長到七億元,為張俊彥上任前三億餘元的兩倍。另外,研究計畫總經費收入增加到十四億元,為過去七億元的兩倍。至於交大圖書館藏書已由四十萬冊成長到八十萬冊,也是增加一倍。

除了這些有形的數據外,交大也一改過去給人理工大學的印象,大幅度增加了人文社會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及生物科技暨醫學學院。在新增的生物科技學院中,去年生物科技學系的招生排名已位居全國第一,並超越歷史悠久的台大醫學院大部分科系。

事實上,在這四年任期內,也是台灣政經環境變化最劇烈的階段,其中民進黨一躍成為執政黨,也讓國政顧問團成員之一的張俊彥,被推上華航基金會董事長等要職,並且屢次在重要官職空缺時,成為外界猜測將接任的人選。

不過,張俊彥說,「我無所求,對做官沒有興趣,只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也因此,他屢屢推辭來自高層的邀請,最後在許多人拚命爭取官位時,當然也就很快地被換掉,不再擔任華航基金會董事長職務。

張俊彥的父親在二二八事件中過世,這個身分讓他無法出國深造,但是他也更加用功,取得台灣第一個本土博士學位。這種背景,讓張俊彥在民進黨中具有相當的分量,也讓外界把他歸類為民進黨人,不過,二○○○年他率領台灣代表團加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 IEEE )的年會,他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 IEEE 院士的台藉人士,在會場上首次飄起中華民國的國旗,是他最感驕傲的事。

張俊彥說,他對政治沒興趣,而是以貢獻學術界及產業界為榮,現在他最重要的目標,是在第二個校長任期內,把交大推向世界級學府,並完成矽導計畫的產業提升及人才培育工作,創造更多的「雙倍」傳奇。


張俊彥小檔案
出生:1937 年生於高雄鳳山
現職:交通大學校長
國家級矽導計畫主持人
學歷:成大電機系、交大電子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經歷:歷任交大、清大、台大、成大兼任及專任教授
交大工學院院長、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創辦人
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院科技顧問
國家講座教授
中研院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 IEEE )院士
美國貝爾研究院研究員
德國史徒加大學客座教授
日本精機研究部顧問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

延伸閱讀

花東旅遊補助6/1上路,1條件就能申請「預算用完就結束」!台灣觀光如何行銷?將砸2億放送國際

2024-05-06

夏天真的來了!梅雨季掰了台灣將越來越熱 「這天起」各地氣溫普遍36度,專家:不排除更高溫出現

2024-06-17

最新250元「農粉幣」領取無上限!2024花蓮旅遊補助再一枚…何時起跑、怎麼拿一次看

2024-05-15

旅遊補助來了!出國玩能賺5000元、完成「這步驟」就有機會到手…如何申請?回國後能補登?

2024-04-17

超微轉單三星3奈米「想威脅台積電」?陸行之曝蘇姿丰盤算:2風險不注意恐重蹈覆轍被玩死?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