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生技未來寬廣 台灣發展得找利基

生技未來寬廣  台灣發展得找利基

李喬琚 攝影:陳永錚

科技線上

達志

502期

2006-08-03 17:50

由於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逐漸步入高齡,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到,導致人類對醫療需求大幅上升,也讓生物技術的未來更受到各方的注目。台灣若要搶占這片廣大的市場,得找到自己的利基點。

編按:由生物技術中心與《今周刊》聯合主辦的生物科技高峰會,邀請到工研院院長李鍾熙、恆信創投董事長方瑞賢、生技中心副執行長汪嘉林三位參與,並由《今周刊》駐矽谷特派、《改寫生命密碼》一書作者李喬琚主持,以下是節錄此次高峰會的精采對談。

 技業不是以製造為導向,也不是以量產來獲利。」工研院院長李鍾熙首先定義了「生技」,這項帶著迷思,令人想接觸又擔心受傷害的產業。再者,生技業產品具有生命、多樣性、臨床證明等,產業模式需要靠專利和豐富的經驗來做投資,從政府機制、投資形態、研發觀念,「得冒風險、習慣不同於以往的產業模式,相當不容易。」

生技專業人士也常提到,生技業是必須長期投資的產業,李鍾熙坦言,台灣當前,一、投入時間短,也尚未出現成功的好案子;二、中期投資機會少;三、產品研發時間久;這都和台灣產業慣有的模式非常地不同。


產業模式不同 要分工合作

台灣二十年前就開始發展生物科技,但仍不算成功,除了李鍾熙前述的產業大環境之外,恆信創投董事長方瑞賢也提到,生技業在行銷模式上的不同,西方已有很成熟的藥物或醫療相關產業的行銷管道,這是另一項瓶頸。他提出,印度生技業對西方法規制度學習的步伐非常快,「台灣學得並不夠,好比你拿著台灣駕照,到上海開起車來還是很有問題。」

也正因產業模式的不同,生技中心副執行長汪嘉林特別強調「分工合作」,共同發展生技的觀念。雖然外界對於生技發展仍有多頭火車或資源難以整合的質疑,汪嘉林則以「分工合作」來打破「多頭火車」之說,所扶植台灣生技發展的幾個單位,「各有任務。」他舉例,台灣以中草藥為利基,並非一個單位從頭做到底,而是一起合作分工。

李鍾熙也以「接力賽」來形容生技業需要長時間經營的觀念,一棒接一棒,往往研發到一個階段,有了專利,仍能股票上市或是授權合作,甚至談購併,這都是提高投資者的意願,也鼓勵創業者,是生技往前走的推動力量。李鍾熙指出,所幸,這樣的想法已逐步在台灣生根,生技產品審查程序在政策上已有新改變,「是一大進步。」

了解生技產業的困境,並不代表台灣不能有所發展。汪嘉林就提出,該中心在蛋白質工程藥物合成上掌握關鍵性技術,移轉給台灣的公司,抑或是國外的公司。汪嘉林提到,預估在二○一○年,每兩個上市的藥物中,就有一個屬於蛋白質藥物,尤其知名的紅血球生成素Epo專利到期,正是可切入的時間點,「結合國內廠商,形成蛋白藥物聯盟。」其他如,流感疫苗、檢測也與中研院以及海外院士何大一進行研發計畫。


發展中草藥 台灣有利基

三位與談人,都相當認同台灣發展中草藥的利基市場。做為台灣中草藥產業五年國家型計畫規畫者,汪嘉林強調,生技中心的中草藥研發項目,切中在治療服用西藥時有副作用情況的病症,「有顯著成果。」像是可抑制直腸癌細胞對肝轉移、老年痴呆症、紅斑性狼瘡等中草藥。

中草藥打入國際藥物市場一直被認為是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有好消息,市場傳言,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可望在今年七月通過一項由德國技術,日本中藥材研製,象徵中草藥在國際藥物市場的接受度提高,前景樂觀。

李鍾熙則提出,中草藥值得做,但是要能與一般中藥店做區隔,透過臨床,做出有專利的產品。方瑞賢也認為,中草藥標準化是當務之急,「發展起來,才會有前途。」

擔任工研院院長,具有化工背景的李鍾熙認為,醫療器材和診斷工具,台灣有很好的切入點。

一方面,「早期預防」和「保健」已成為生技業非常重要的課題,診斷工具自是重要的一環;另一方面,台灣有很好的電子資訊基礎,正可把資訊電子和醫療診斷、器材結合起來。

李鍾熙同時提到,因個人化、分散式的醫療照顧趨勢下,結合網路與醫療器材的遠距照護值得耕耘。也在同樣的台灣產業的利基上,例如,生物晶片、檢測,甚至是高附加價值,具治療性的醫療器材(如前總統李登輝的心導管),都是台灣生技業可進行的方向。

台灣所謂的「生技產業」已發展得相當廣泛,花卉、蔬果的改良等也被納入。李鍾熙則認為,這樣的產業在企業化、經營管理,甚至做品牌都有可以著力之處,看中這項發展,「農業技術研究院」即將孕育而生。

生技中心的醫藥研發專注在癌症、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三大領域,都是台灣死亡率前幾名的疾病,汪嘉林指出,台灣在糖尿病醫療市場只占全球的一%,研發得以打入全球市場為目標才有用,「生技中心做的,是要走在產業界的前端。」

李鍾熙也以此強調團隊精神,尤其生技領域之廣,在這場接力賽中,必須往國際合作上走。他特別鼓勵人才出國留學,他坦言,生技專才在台灣找事是一大困境,不妨先出國深造,更進一步取得海外工作經驗,對於有志之士,他的建議是:「生技會發展起來,方向不會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從台灣資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來看,方瑞賢對台灣是有信心的,「台灣有台積電,就會衍生出下一代的人才,又再創造出好的公司。」生技業也是如此,美國的Genentech就是一例,「台灣也要有這樣一家成功的公司。」

八○年代便在矽谷創辦基因庫公司Clontech,二○○○年開始從事生技創投,方瑞賢非常看好台灣在資金運作上的成熟度。在矽谷投資二十家生技公司,其中就有五家創辦人為中國留美學人,台灣的並不多;但台灣早期在生技界發展的人才已有成就,現以資金投入方式扶植不少後來的創業者,這樣的例子在矽谷不少。

在方瑞賢的投資策略中,一是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除了對生技專業的認知,也包括對行銷、市場和智財權的知識;二是有利基市場(niche market),進入太大的市場,成功率反而不高。他也建議台灣能把握專利到期(off-patent)藥物,預估這塊市場在未來八到十年,商機將達六百億美元,兩岸可朝此合作,從創新、市場、藥物配送,甚至建立品牌來走,增加利基,降低研發風險,提高成功率。

生技產業樂觀嗎?方瑞賢以甲骨文公司執行長艾利森的一句話來回答,「如果重生一次,我會選擇做生物科技。」


高齡化社會 醫療需求更強

看未來二十年,是醫療人員、醫療設備器材需求極高的市場,其一的原因就是約有五千萬人口的「嬰兒潮」(指二戰後出生的人口潮,現已趨於高齡化)帶來老齡化社會極大的醫療市場,加上個人化醫療時代的到來,社會文明病的凸顯,「生技業會快速發展起來。」

「預防重於治療」,汪嘉林和李鍾熙都很強調,台灣以保健和醫療器材為利基的發展方向,並以國際合作為方向。

在經續會中,生技業的醫療照顧也是一項話題,李鍾熙提到,從永續和自由市場經濟的概念下,服務也可以是營利,有利潤才可能投入更多的研發,且不可忽略台灣在農產品上的地利優勢。「發展與眾不同,且比別人好的產品。」汪嘉林期許生技業對有發展潛力的公司,能夠少點批評,多一分合作的用心。


█汪嘉林

 

現職:生技中心副執行長兼研發處處長
學歷:哈佛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匹茲堡大學化學博士
經歷:杜邦默克製藥公司主任研究員、負責規畫台灣中草藥產業5年國家型計畫

 

█李鍾熙
 

現職:工研院院長兼生物醫學科技領域召集人
學歷: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美國阿岡國家研究院研究員兼計畫主持人、工研院化工所所長、副院長

延伸閱讀

天選之人?糞便驗出邦克列酸人沒事,寶林茶室廚師遭疑「傷寒瑪麗」翻版...毒物權威分析情況

2024-04-07

寶林中毒案/緯創集團旗下工程師急救中!他孝順顧家是經濟支柱、公司動員募捐集氣…5重症已2人需換肝

2024-04-01

寶林禍首「米酵菌酸」謎團解開最大功臣是它!1瓶要3.8萬、彰基為何有全台唯一標準品?過程全還原

2024-03-29

寶林4人搶命已1人腦病變…理賠有譜:遠百保單cover數億元!9天91筆消費曝光「3症狀快就醫」

2024-03-29

寶林茶室案有新進度!是人為下毒?北市警局長曝重大發現「應該會破案」…偵查「相關嫌疑人」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