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兆元市場大餅 基因公司看得到吞不下

兆元市場大餅  基因公司看得到吞不下
為裘莉進行乳癌基因篩檢的「無限大數」基因公司獲利穩定,但本益比不高, 這也是市場上大多數基因公司的共同問題。

乾隆來

焦點新聞

達志

862期

2013-06-27 14:15

為裘莉進行乳癌基因篩檢的「無限大數」基因科技公司,既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又有裘莉這樣超級無敵的明星作為代言人,為什麼股價無法一飛沖天?反而像個老紳士,枯坐在百億現金的鈔票上?

安潔莉娜.裘莉在《紐約時報》投書,說明她因乳癌基因檢測,決定接受手術根除潛藏乳癌的威脅;全世界的投資人立刻將焦點鎖定在為裘莉進行乳癌基因篩檢的「無限大數」基因科技公司(Myriad Genetics,那斯達克上市代碼MYGN)。無限大數公司的股價原本在二十四美元上下遊走,五月初公布今年第一季季報,突然升至三十美元;裘莉發表投書的五月十四日,又漲了三%,創下二○○九年至今四年來的新高。

但擁有全球獨占乳癌基因(BRCA)檢測專利權的無限大數公司,即使一個月股價暴漲三成,加上裘莉乳癌檢測的世界級利多,股價本益比卻只有二十二倍,並未享受生技公司「本夢比」的待遇。


不如生技股夢幻
基因檢測龍頭Quest 本益比僅十四倍


從財務指標來看,這家公司更像一家經營多年的「歐吉桑股」,一點也沒有生技股的夢幻感。無限大數公司從一九九四年八月,確認BRCA基因的定序,至今將近二十年。去年營業額逼近新台幣一五○億元,稅後盈餘三十四億元,過去五年的營收與盈餘穩定成長;公司帳上有超過一百億元現金,沒有銀行貸款,完全零負債經營。五月股價大漲後,公司總市值七五○億元,是營業額的五倍、去年稅後盈餘的二十二倍。

這不是無限大數公司獨有的現象,從下頁附表中可以看到,已經上市的基因定序或醫療生物檢測公司股價的表現,大都像是穩健績優的藍籌股。例如總部位在紐澤西的Quest Diagnostics,早年是康寧玻璃旗下的生物醫療部門,一九九七年從康寧獨立出來,之後持續進行購併;如今是一家年營業額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的大型跨國企業。

Quest生物檢測公司列名全美五百大企業,《財星》(Fortune)更從○八年至今,連續評選這家公司進入「全球最令人尊敬的企業」排行榜中。令人疑惑的是,這些榮耀並沒有讓投資人太興奮,Quest生物檢測的本益比只有十四倍,總市值二千七百多億元,只有年營業額的一.二倍。

規模比Quest略小,總部位於荷蘭,在全世界二十個國家營運,且在美國那斯達克、德國法蘭克福股票上市的Qiagen也是如此。Qiagen是細胞與基因檢測的老祖宗,從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擁有超過五百個檢測項目,以及超過二千四百張專利權與執照。Qiagen股票總市值是無限大數公司的兩倍,但是本益比與股價營收比,與無限大數公司幾乎一模一樣。

台灣生醫科技業非常熟悉的Affymetrix公司,是全球生物晶片的領導廠商,國內生醫學術研究都使用它的晶片。早在○五年,台灣的賽亞基因公司就曾經與Affymetrix簽訂授權合約,共同開發B肝與氣喘相關的檢測晶片。Affymetrix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九六年上市,已是產業龍頭;但是五年前大賠新台幣百億元,之後仍然年年虧損,去年營業額達新台幣九十億元,虧損縮小到新台幣三億元,總市值卻只有約年營業額的八成,目前是新台幣七十七億元。

基因生物科技不是醫學突破的新紀元嗎?為什麼這麼多家基因生物科技公司,無法像當年網路公司網景(Netscape)上市那樣,創造網路科技風潮?網景在九五年八月九日股票上市,原本預計以每股十四美元上市,但因需求太強,臨時提高價格到二十八美元,上市當日竟以七十五美元收盤。

 

基因


聲稱有獨家專利
每年僅乳癌基因檢測 營收就一五○億


網景股票上市,創造網路科技泡沫的狂潮、帶著所有投資人作夢的故事,為什麼沒有在基因生技公司身上重演?

無限大數公司本身的故事非常夢幻,公司的三位創始人,一位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爾伯特(Walter Gilbert),一位是猶他州大學的醫學教授史柯尼克(Mark Skolnick),以及現任公司執行長梅爾莊(Peter Meldrum)。早在一九九四年,史柯尼克就已經率領猶他大學與無限大數公司的研究團隊,對於BRCA基因定序,並且確認這個基因與女性的乳癌、卵巢癌有高度關聯。

無限大數公司在BRCA基因的發現,對於人類有重大貢獻。裘莉在《紐約時報》的投書說,「做過基因檢測後,我的醫師告訴我,我有八七%的機率會得乳癌,有近五○%的機率會得卵巢癌。」無限大數公司網站也以非常明確的統計圖表指明,檢驗出BRCA基因突變的人,在五十歲之前罹患乳癌的機率逼近五○%,在七十歲之前罹癌的機率更升高至八七%,而且有高達六四%的患者會發生兩次乳癌。

一般人七十歲前罹患乳癌的機率只有八%,是BRCA基因突變者的十分之一。由於BRCA基因研究已超過二十年,累計學術論文超過一萬篇,這個結論早已確認。九四年八月,史柯尼克定序BRCA基因後,就向美國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三年後又對子型BRCA2基因申請專利,全球獨家的基因檢測專利權,因此牢牢掌握在無限大數公司手中。

乳癌檢測與醫療是一門大生意,光是去年美國就有二十二萬七千名婦女被檢測出乳癌(外加兩千名男性患者),另有約四萬名乳癌患者在去年死亡,這還只是傳統檢測程序篩選的結果。如果美國三億人口,或全球數十億人口,都透過無限大數公司授權,進行與裘莉同樣的BRCA基因檢測,「預防性」地篩選估計占總人口七%的遺傳性乳癌基因;並仿效裘莉,在毫無徵狀的情況下進行乳房切除、重建,將創造每年新台幣數千億元的商機。

根據裘莉的投書,她在無限大數基因做BRCA的基因檢測,花費四千美元(約新台幣十二萬元);而公司網站則揭露,每年進行的BRCA基因檢測件數高達二十五萬件,在保險公司或健保體系並未完全支持的狀況下,BRCA檢測一項業務,每年就有高達新台幣三百億元的市場規模;其中大約二分之一,會成為專利擁有人無限大數基因公司的營收。

 

基因


基因專利「太霸道」
阻礙同業研究 消費者望價格卻步


乳癌只是潛力巨大基因檢測市場的一小塊,美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Health Economics研究報告顯示,有將近九成的受測者,考慮使用基因檢測的程序,來早期發現自己的疾病。另外,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的報告估算,如果基因檢測成本能夠下降,引進保險機制,成為所有消費者都能使用的醫療程序,那麼到了二○二一年,光是基因檢測市場每年就有超過新台幣七千五百億元的商機。

基因檢測只是一連串醫療革命的開端,正如同裘莉做了檢測後,後續進行了乳房切除與重建,原本無中生有的「預防性醫療」程序長達三個月,還有後續的回診與復健。基因檢測,不只代表了每年以兆元計算的「無限大數」商機,更可能徹底改變目前的醫療產業結構。

無限大數公司坐在商機如此龐大的金山上,既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又有裘莉這樣超級的明星作為代言人,為什麼股價表現無法像當年網景那樣一飛沖天?反而像個老紳士,枯坐在百億現金的鈔票上?裘莉從接受檢測到正式發表,前後超過三個月,但是無限大數公司的股價卻毫無反映,直到裘莉投書成為轟動全球的大新聞,股價也只漲個三%,意思意思交代過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的批評,可以為「基因為何不能像網路公司那樣一飛沖天」提出一部分解答。史迪格里茲撰文批評,無限大數公司的基因專利「太霸道」,阻止同業在基因科技上的研究,妨礙消費者的權利。耶魯大學原本早就推出更便宜的乳癌基因檢測,但受制無限大數公司專利權,無奈之下打了退堂鼓。

史迪格里茲說,「對基因定序的專利權,就好像把數學方程式當作專利。」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法則、物理現象給予專利保護,反而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比無限大數公司與猶他州大學教授史柯尼克更早發表BRCA基因與乳癌關聯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前教授金恩(Mary Claire King),更站在第一線批評無限大數公司。金恩認為,無限大數公司使用的篩檢技術「是一九九○年代的技術」,不僅太昂貴、技術老舊,而且不完全。

已轉任華盛頓大學教授的金恩說,一一年無限大數公司對每次BRCA檢測收取三三四○美元(約新台幣十萬元,今年裘莉檢測已經漲價到十二萬元);而正在發展中的新技術,一次就能篩檢出人體全部的兩萬三千個基因,提供消費者完整的基因訊息,檢測所有潛藏的疾病風險,收費比只能檢測兩個基因的無限大數公司還便宜。

 

基因能否申請專利,爭論已久,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已做出否定的判決。

基因能否申請專利,爭論已久,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已做出否定的判決。(圖片/Getty)

 

美國完全基因公司順利被中 國購併,讓中國也加入這場 基因科技追逐戰。

美國完全基因公司順利被中國購併,讓中國也加入這場基因科技追逐戰。(圖片/Getty)


美國判決大逆轉
基因檢測不能申請專利 衝擊相關產業


到底「基因檢測」該不該獲得專利保護?還是應該像科學家發現物理現象、數學公式那樣,成為全人類的公共資產?美國法院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九年五月,著名的紐約公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代表一群醫事檢驗醫師、乳癌患者、基因諮詢專家等,對無限大數公司提出訴訟,就是希望撤銷美國專利局發給的BRCA檢測專利。他們主張,基因原本就存在於自然界,無限大數公司的定序「只是發現,不是發明」、「專利權人並沒有賦予更多用途」。

ACLU對無限大數公司的訴訟,成為美國基因科技產業指標。從紐約地方法院、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到最高法院,陸續做出對無限大數公司有利、不利的反覆判決。最新的發展是,今年六月十三日,聯邦最高法院對BRCA專利訴訟做出最後判決,法官以九票對零票,否決BRCA的專利權,簡單說,「基因,不能成為專利」。

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對基因科技產業帶來重大衝擊。估計人體總數兩萬三千種基因,有將近兩成被註冊成專利,而困擾人類千年的癌症、心臟病、老人痴呆等疾病,全部與基因有密切的關聯,這些基因的發現與檢測,不能授予專利權。

基因定序屬於公共財,原本是沒有爭議的定論。一九八七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啟動預算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畫出人體兩萬三千種基因地圖。這個計畫原本只是純粹的學術研究,不過後來因為商機浮現,吸引許多民間投資與參與,加速原本的進度,在○三年四月提前大功告成。而民間投入的企業,則迅速向美國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之後更藉著不斷的企業購併,成了大型企業獲利的金雞母。

在慶祝基因地圖完成十周年的一三年四月,生醫科技業龍頭企業「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 Inc.)宣布將賣給儀器大廠 Thermo Fisher,購併的金額為一三六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億元)。生命科技公司是生醫界的巨頭,擁有五千多項專利,基因定序、基因合成、基因選殖、細胞分析,從傳統的身分鑑識,到最尖端的生物生產科技,本身就是一連串合併的產物。不過,生命科技的購併價格也不夢幻,就只有十七倍本益比,三倍多的年營業額。

在生命科技被合併之前,還有一個敏感的交易,擁有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定序、在全球基因業界擁有先進地位的北京基因研究院,成功以新台幣三十五億元的價格,購併美國的「完全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完全基因公司提供基因定序的服務,卻能夠順利賣給中國公司,其中的意義耐人尋味。

基因科技龍頭生命科技最終被傳統儀器公司購併,享有乳癌檢測專利的無限大數公司長期陷入專利訴訟,完全基因公司賣給中國,說明基因科技的市場雖然迷人,卻不夢幻,雖然有利潤,最終卻得面臨「分潤歸公」的產業本質。

這是裘莉割除乳房,給華爾街投資人最大的啟發。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藍白推「國會改革」僅排一場公聽會?民進黨團提三主張:國會要健全而非擴權、濫權

2024-04-01

回應金管會期待!新光金大股東擬再現增125億元,新壽今年將獲注資195億元

2024-03-15

台積電指名一定要找它!德國百年企業史上最大投資之一,默克揭露加碼投資台灣關鍵

2023-02-08

新光金44萬股東能笑了!2利多加持上季虧轉盈...轉機股是你?開盤爆6萬張量,連外資都來卡位

2024-04-10

美股全線回彈!台積電ADR狂衝1.35%、輝達市值超車Google母公司「擠進全美前3強企業」

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