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在變動的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在變動的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天下雜誌出版

科技

2014-11-11 10:16

有些活動需要停止,因為它們不再有優異的成長潛力,又或者競爭對手已經把它變成一般商品,或是已無成長的前景了。

良性割捨
 
談論策略與創新的文章裡,往往充斥著領導者應該採用的卓越概念,但是最近我聽到一位資深的管理者感嘆:「沒有一本教科書教我們該停止做什麼!」在充滿短暫優勢的世界裡,停止做某事(亦即退出衰退的優勢)和開始做某事一樣重要。

有些活動需要停止,因為它們不再有優異的成長潛力,又或者競爭對手已經把它變成一般商品,或是已無成長的前景了。

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當事業衰退的速度比預期還快(例如1990年代富士底片面臨的情況)、市場驟變( 例如iPhone上市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或是因為公司留戀「豐收期」太久,未能持續改造。

衰退的初期警訊
事業或商業模式開始衰退的證據,早在企業陷入危機前就已經很清楚了。只要有心觀察,通常可以找到很多資訊。問題在於,這些資訊鮮少出現在公司用來驅動事業的衡量標準中。

創新報酬遞減
第一個明顯的警訊是,下一代的產品創新在用戶體驗上的進步愈來愈小。如果設計新一代產品的人難以想出讓產品脫穎而出的新方法,那就是警訊了。例如,黑莓機可以收發電子郵件, 但那是靠傳呼機搭配鍵盤,自然演變而來的。開發的軌跡並沒有太大改變,只是添加新功能,例如彩色螢幕、拍照、錄音等一些應用程式。顧客雖然喜歡,但不會再為此感到興奮。

一般商品化
第二個明顯警訊是,當你開始聽到顧客說他們愈來愈能接受新的替代品了,或者,更糟的是,比較便宜的替代品跟你的產品一樣好,幾乎沒什麼差異。例如,Google 為Android 手機開發的地圖應用程式可以提供詳細的語音導航,使得獨立式GPS 導航裝置的吸引力下降。更糟的是,競爭的商品或替代品可能改變顧客關注的面向,尤其是突然冒出的意外之作。

資本報酬遞減
最後,你當然可以從數字中發現警訊。通常最早出現的現象是銷售成長率小幅下跌,接著是成長扁平,最後是銷量下滑。不幸的是,當績效開始下滑時,通常要積極回應已經太遲,你會發現自己只能回到比以前更弱的位置。

誰決定退出?
當管理者的職涯和前景有賴事業能否持續經營下去時,期待他主動提議割捨哪個事業是不切實際的。在豐收階段,提升效率和培養顧客忠誠度的技巧都非常寶貴,但對應該割捨的事業來說,那些技巧可能讓事業維持假性魅力很久。此外,在多數企業裡,沒有人會整合或向上提報可能讓人質疑某個事業或部門的資訊,所以,公司不可能做出退出某個事業的決定。這個挑戰有三種方式可以克服, 第一是設立持久的專屬團隊,經常檢討公司的產品組合,找出應該割捨或變賣的單位。第二是積極且經常地改變管理團隊。第三,執行長定期評估公司的事業組合中,哪些該留下來,哪些該淘汰。

雅虎日本的投資人關係部主管濱邊真紀子也呼應這種想法:「我們的執行長說,他自己就是最重度的用戶。身為用戶,他也不希望雅虎日本做出惹惱他的事,那就是我們的基本概念。」這種事業上的連結,讓他可以做出比較冷靜的數字評估,衡量雅虎日本應該提供與放棄哪些服務。在雅虎日本裡,割捨一項服務的主因是使用率和獲利太低,或是該項服務與其他事業衝突。濱邊真紀子表示:「管理團隊看到一項事業獲利太低,或是和其他的事業有所衝突時,就會終止那項事業。例如,幾年前我們停止提供影音服務,那個服務很像YouTube, 因為用戶可以上傳影片。但你也知道,YouTube 上有很多沒授權的盜版影片,所以我們改換一種類似Hulu 的服務,我們稱之為Yell。那也是影音服務,但內容是合法授權的。」後來因為發現這項影音服務有礙他們和內容製造商的良好關係,所以結束了這項服務。

不過,我們也在思考一個免不了會遇到的問題:從企業的組合中割捨創造優勢的事業。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有三種,第一,你可能認為目前的核心產品已經過時,需要把顧客、供應商、組織轉移到新的平台;第二,某個事業可能仍有穩健的現金流量,也很有吸引力,但已經不符合你的策略了;第三,某個事業或能力愈來愈落伍。此外,我們也面臨時間的壓力。有些優勢的轉變是漸進的,公司有很多時間可以因應;有些則是發生得很快,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組合上述幾項要素,可以得出六種不同的割捨方式。

不同的割捨策略

第一次認識挪威的薛布史德公司(Schibsted),是看到2010年《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的報導。薛布史德是一家報紙發行商,成立於1839年,歷史悠久,就像世界各地的報社一樣,面臨廣告收入的大量流失。報導指出,美國的報紙廣告收入在2000年到2010年間巨幅萎縮,從486 億美元腰斬至248億美元,其中又以分類廣告的跌幅最大。薛布史德的狀況就像美國的報業一樣,旗下《VG》與挪威《晚郵報》(Aftenposten)等日報的廣告營收都大幅下跌,分類廣告萎縮得最多。不過,和美國同業不同的是,薛布史德並不在意,因為流失的客戶大多是從薛布史德旗下的某家公司流向另一家。1999 年,薛布史德把網路事業分拆出去,成立FINN.no,為線上廣告提供一個平台,直接和平面媒體競爭。執行長瑞斯達爾(Rolv Erik Ryssdal)覺得這樣的競爭無妨,他對記者說:「我們不怕蠶食自己。」

薛布史德採用的線上商業模式,其實和讓美國報社高層頭痛不已的Craigslist 差不多。多數廣告都可以免費刊登,但想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就需要付費。薛布史德的網站也刊登企業廣告,Craigslist 並沒有。薛布史德還有其他姐妹站,專做求職廣告及銷售汽車,營運成本都很低,線上廣告比平面廣告更有利可圖。挪威人還把這套模式推廣到其他國家, 透過併購或自己成立網站的方式,在22個國家開設廣告網站。現在,薛布史德是全球第三大的線上廣告業者,僅次於Craigslist 和eBay。據報導,有些網站的利潤高達六成。

薛布史德的故事充分說明了,企業如何把顧客、營收、營運模式逐漸從老舊優勢轉到新的優勢,從而割捨一個事業。這也是「反向顧客採用」(reverse customer
adoption)的有趣例子。想上網的顧客發現有現成的機制可用,所以很早就改用那種機制;不想上網的顧客可以等準備好以後才換,沒有人會逼他們提早更換。從早期採用者的轉換到多數大眾的轉換,薛布史德都管理得非常巧妙。

獨自屹立到底
有種割捨策略是促成衰退的產業整合,讓自己成為碩果僅存的幾家供應商之一。

採用這個策略的邏輯是,衰退的策略不太需要投資,成本已經投入,你也不需要面對多大的競爭,即使產業的量能衰退了,仍有不錯的現金流量。當然,不是每個業者都能成功,有些恐會因此退出產業。當一家業者可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運作,並且削減成本以逼退其他業者時,就能促成這個流程。另一種削減業界過多產能的方式是你自己來做,例如買下其他公司的資產,承接他們的產能,組成合資事業以削減產能,或是當外包的合作夥伴。對結構穩健的業者來說, 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積極投資衰退的事業,讓其他業者覺得繼續留下來沒什麼吸引力。

當然,這種策略並非毫無風險,因為競爭對手的反應和可能的未來定價都很難預期,全球鋼鐵業正是說明這種情況的有趣個案。沒人會說安賽樂米塔爾公司
(ArcelorMittal) 的執行長米塔爾(Lakshmi Mittal) 缺乏信心或遠見。米塔爾憑著「膽識改變一切」的口號,一手促成了數十個併購案。而讓他一戰成名、舉世皆知的案子,是2006 年他的印度公司(當時已經成長到很大的規模)鎖定法國鋼鐵業者安賽樂(Arcelor)做為併購目標的時候,法國人不把他放在眼裡,還戲稱他是暴發戶。歐洲人對於這家來自新興市場的公司竟有能力收購歐洲大廠,感到震驚不已。

後來米塔爾贏了。他的目標是在20年內整合全球鋼鐵業,取得業界的領導地位,讓整個鋼鐵業除了靠成本競爭以外,沒有別的優勢,而收購安賽樂只是實現願景的一個里程碑罷了。不幸的是,多年的努力並未替米塔爾帶來預期的成本效益或合併效益。2010年夏季,安賽樂米塔爾宣布轉賣不鏽鋼事業,這反映出想在衰退的競技場中當領導者的困難。一位不願具名的觀察家指出:「只要削減產能,整個產業都會受惠,但是沒人自願削減,所以我覺得什麼都不會發生。」

良性割捨的原則。第一,先發現警訊,通常警訊是定性的領先指標, 而非量化的落後指標。第二,設計一種方法以確認取得的數字,一旦做出決定,就能判斷所處的情況,並設計最合理的割捨策略。

你已經看到,在短期優勢的情境中,傳統的預算編列和規劃流程都沒有多大的幫助。決定退出某個事業並有效地退出,需要有能力突破預算僵局,把資源有效地
移到其他地方。〈本文選自第三章,曾琳之 整理〉

作者:莉塔・岡瑟・麥奎斯(Rita Gunther McGrath)
麥奎斯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也是為瞬息萬變的環境提出應變策略的頂尖專家。她與全球的各型企業合作,幫他們培養創業思維,驅動成長,辨識何時及如何擺脫停滯的市場。她是深受歡迎的教師、熱門的演講者,也是資深領導團隊的顧問。2011年全球管理大獎「Thinkers50」將她評選為「二十大管理思想家」,她也是Twitter上公認最受歡迎的十大商學院教授之一。2009年,她因在策略管理界擁有卓越的影響力,而獲選為策略管理學會的學者,並於2013年擔任會長。

麥奎斯寫過幾本暢銷書,包括《發現導向的成長》(Discovery-Driven Growth)、《引爆市場力》(MarketBusters)、《創業心智》(Th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其中《引爆市場力》已翻譯成十國語言,《strategy + business》把它評選為2005年最佳商業書。比爾蓋茲在2005年的微軟執行長高峰會上,以〈成長新途徑〉為主題,就是取自該書。

麥奎斯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過多篇文章,包括最暢銷的〈發現導向的規劃〉,被公認是最早探討「精實創業」的文章。她也是備受推崇的研究學者,研究屢獲知名管理期刊的獎項肯定。麥奎斯常受邀上電視和電台受訪,《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BusinessWeek》、《高速企業》、《Inc.》等媒體經常引述她的說法。

出版:天下雜誌

書名:動態競爭優勢時代:在跨界變局中割捨+轉型+勝出的策略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 快轉年代的應變指南  古爾雷
導讀  創新接力賽     邱奕嘉
前 言 策略的演變
第一章 競爭優勢的終結
第二章 持續改造:既穩定又靈活
第三章 良性割捨
第四章 以資源配置提升敏捷度
第五章 培養創新力
第六章 面對短暫優勢的領導力和思維
第七章 短暫優勢對個人的意義

延伸閱讀

文華苑有個美麗後花園,陳泰銘買8戶…反觀文華東方人潮稀落,謝金河:當年也許應把大門開在這

2023-06-17

「大家只認識象山、不熟豹山!」這次捷兔穿梭四獸山…謝金河:在寸土寸金信義區,多了喘息空間

2023-06-15

謝金河失足滾下山崖「整個人彈飛翻滾好幾圈,以為凶多吉少」:又是一次難忘捷兔路

2023-06-21

歐銀維持升息、美財長保證「存款一定拿得出來」!全球股市喘一下,台股大漲200點、台積電填息

2023-03-17

全球股市強勁反彈,這波來真的?郭恭克:追買股票風險仍高,但「這商品」將迎來多頭行情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