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生技業將改寫製造業版圖? P.116

生技業將改寫製造業版圖? P.116

2015-11-09 15:24

事實上,許多生物產品的商業性存活能力還是一個問號,但生物科技業者沒有因此退縮,而且加入這場角逐的業者還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有時候,推動科學的唯一之道,就是從身邊隨處可見的東西開始著手,而迪佛沙公司(Diversa Corp.)的科學家正是如此測試一種特製的酵素。這種對環境無害的酵素,有一天可能取代有毒的化學藥劑,成為製紙業用來化樹木為紙漿的主要工具。迪佛沙的執行長蕭特(Jay M. Short),希望憑藉這種酵素帶進滾滾財源。他預測,「製造過程生物化的腳步會大幅加速。並讓產業改頭換面。」

三十年多來,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各式活體細胞,研發出多種全球暢銷藥物,打造了一個四百億美元規模的製藥業。迪佛沙等業者相信生物科技也能為製紙、紡品、與石油化學等工業創下同樣奇蹟。關鍵所在,就是新品種的酵素,能提升相對酵素蛋白質的催化活性。在未來業者可以將酵素納入製程,使傳統化學藥劑更為有效,或者完全取代。


瓶頸──酵素製程不夠經濟效益

化學家數十年來一直在鼓吹酵素的好處,但製造業者卻總是興趣缺缺。目前全球酵素消費每年大約只有二十億美元,而且主要用於牛仔布洗白、強化清潔劑的除污力與製造維生素B2等單一步驟。

由於業者無意為了節省小額化學藥劑成本開支而花費鉅資改變生產線,酵素的使用一直打不開市場。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助理署長吉爾曼(Paul Gilman)說,「就環保而言,酵素當然很有價值,但它們必須在經濟上也很有價值才行。」不過,科學家已經朝這方面加緊努力。他們正在研發更廉價、有效、而且更易於運用的酵素處理程序,成果預期將不同凡響。

改善酵素處理作法只是生物科技業者面對的一項挑戰而已,他們還必須贏得傳統製造業者的信心。在這些傳統業者中,為數不少的製程百年不變,華府若能提供稅賦優惠鼓勵他們改用新式生物科技,會有相當幫助,只是目前還看不出這類政策轉變的跡象。


目標──融入既有製程進行量產

早期的酵素由於製造手段粗糙,十之八九以失敗收場。許多業者,現已完全根據製造業要求的條件與效率,設計酵素製造的整個過程。有些研究人員將現有酵素進行改造,還有些則嘗試一種所謂定位演化策略的激進作法。

就本質而言,他們正在創造嶄新的、製做超級酵素的微生物。這麼做的最終目標,就在於可製成能夠融入既有製程、無需製造業者改變生產線的特製酵素。

有些複雜的製造程序需要多種特製酵素。以杜邦(DuPont)為例。杜邦的科學家為謀減低生產成本,並降低產品毒性,決定不用石油,改用玉米製造Sorona(一種柔軟的、防靜電的聚合物,為多元酯與尼龍的代用品)。

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有新的生產程序。他們將兩種微生物的六個遺傳因子植入一個菌體,製成四種酵素,將玉米提煉的葡萄糖轉換為Sorona的主要成分純丙烷。

可別以為這樣就大功告成,科學家們還必須改造這個菌體的DNA,使它能全力製造純丙烷。杜邦經過七年奮戰,終於在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宣布建造第一座Sorona商業生產廠,並預計於○六年展開量產。

事實上,許多生物產品的商業性存活能力還是一個問號。但生物科技業者沒有因此退縮,而且加入這場角逐的業者還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出處By Arlene Weintraub in san Diego, BusinessWeek)



延伸閱讀

電價上漲贏家!機電四雄成飆股,士電、華城、中興電...外資法人看好營運,重電概念股還值得投資?

2024-03-26

士電今年股價119➝299元、華城342➝785元...還能繼續漲?達人解析4檔重電概念股「利多這時間才結束」

2024-03-26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3-06-20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權威醫師陳晉興:做對這件事,是所有治療的根本

2022-03-02

華城漲停躋身「準千金股」!士電、中興電、亞力...重電股要噴到何時?千億元訂單量能當靠山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