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下載App 快用這四招護個資

下載App 快用這四招護個資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生活是私領域,但在科技業,個人資料卻是企業眼中的珍寶,每家企業無不努力蒐集這些資料,轉化為對公司有利的應用。

擁有最多個資的當屬Google和臉書兩大網路巨擘,此外,還有Acxiom、CoreLogic、Datalogix和ID Analytics等多家資料經紀商,這些業者蒐集、分析上億筆與消費者線上活動有關的資料,再將匿名化資料賣給其他公司做商業用途。

對消費者來說,有時得提供一些資料,才能使用吸引人的個人化服務,但這並不代表消費者只能被動地被當成資料肥羊。隱私專家提供了幾個方法,讓我們能保護自己不陷入無止盡的資料蒐集漩渦中。

細讀隱私權政策。以信箱清理服務提供商Unroll.me為例,該公司免費讓用戶能快速取消訂閱電子報,但也會掃描用戶信箱中的信件,並將資料賣給第三方企業。Unroll.me公開在隱私權政策中指出:「我們可能會以任何目的蒐集、使用、轉讓、販賣並公開無法辨識個人身份的資料…資料也會用於打造不記名的市場研究產品和服務。」

紐約時報資訊安全主管珊德維肯表示,即便Unroll.me表明可能把用戶資料挪作他用,許多人仍表示對此一無所知,顯示這些人很少費心去看包含隱私權在內的服務條款。

登入新的App或網頁工具時,通常都會要求使用者同意服務條款。若想避免資料遭濫用,記得逐條仔細閱讀,尤其是隱私政策。若文中提到資料可能會被分享,而分享方式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就別使用...

看原文:https://goo.gl/5RXGrs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蜜蘋果」不是一個品種!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福壽山農場揭真相:別再問店家怎麼沒賣了

2023-10-15

「爸爸,我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房間?」工作12年才年收入破百萬,45歲國中老師:人生似乎是一場空

2023-07-12

國旅太貴CP值低不如出國去?台日「觀光逆差」已達5倍,觀光署拆解2原因:明後年才是重點

2023-10-16

免刷洗!廚房抽油煙機「1招」像新的一樣 內行人教學:省時省力還省錢

2023-10-16

最低溫僅剩18度!明起「秋老虎」報到 東北季風2波變天「氣溫驟降、有雨濕涼」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