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打一場成功的專利攻防戰

打一場成功的專利攻防戰

2020-04-16 17:19

要將研發能量轉化成市場地位,專利無疑是最重要的工具。然而,儘管這幾10年來臺灣企業在專利布局上已投注不少資源,每每在專利訴訟戰場還是輸多勝少。競爭對手的急速成長是原因之一,但我們自己能否有更扎實、更系統性的國際專利布局,才是真正影響成敗的關鍵。

細節、人才、策略缺一不可

臺灣科技業須重視國際專利布局

 

 

根據智財服務機構IFI CLAIMS統計,2019年時台灣企業的美國發明專利總獲證量為10,742件,比起2018年成長了6.82%,居全球(含美國在內)第六名。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專利戰場,也是台灣企業最常在專利攻防上失利的地方;經歷幾十年的生聚教訓後,從專利獲證數看來,台灣企業在國際專利布局上終於略有小成。

 

從早期處處挨打開始,臺灣企業開始懂得一步一步地累積競爭實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就算現在已略有小成,不少臺灣企業還是在國際專利戰場上討不到便宜,使得不少企業主大嘆:為什麼每年都已經花費大筆人力、物力在研發和專利上,好像一點用都沒有?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從專利的本質說起。前智慧財產法院法官、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Deloitte Legal)法律科技創新服務負責人熊誦梅律師指出,專利是保護一可實施之技術思想,思想如何受到保護,必須以文字表達寫成專利說明書,文字可以愈清楚地表達技術內容,法律給予的保護就愈充足。他解釋,專利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獨占利益,而是為了促進技術創新,「所以專利法給予發明人一定的保護期間,讓他們願意把發明成果貢獻出來,其他人才能以此為基礎繼續研發,讓整個社會都能受益。」

 

因此,在國際競爭當中,若要評斷一家企業技術能力的優劣,專利的質與量絕對是最重要的指標。「專利就像是汽車內的各種安全配備;雖然我們都不希望用到它們,但沒有這些配備,我們也不敢貿然開車上路,」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解釋,申請了專利就算不能完全免除訴訟風險,但至少能起到嚇阻作用。「同樣是興訟,如果你手上的專利夠多、夠強,對方在選擇起訴對象時,看到你會多想一下自己勝算大不大、成本是多少。」

延伸閱讀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輝達黃仁勳掀AI熱潮!家長憂「該讓孩子提早學嗎」…葉丙成給建議:先讓自己成為願意使用AI做事的人

2024-06-10

碳有價時代即將來臨,台灣電資產業供應鏈將面臨洗牌危機 你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2023-08-15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他花31萬買輝達,抱10年「如今飆破8400萬」!身價跟著黃仁勳翻倍,曬一圖爽喊:謝謝NVIDIA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