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中國新能源車嚴重「內卷」,比亞迪賣贏特斯拉後、瞄準歐洲、東南亞攻擊!殺戮戰場誰能全身而退?

中國新能源車嚴重「內卷」,比亞迪賣贏特斯拉後、瞄準歐洲、東南亞攻擊!殺戮戰場誰能全身而退?
比亞迪銷量首度超越特斯拉。

黃靖文

科技

shutterstock

2024-01-05 16:00

2023年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是關鍵一年,整體汽車出口數在新能源車的帶動下,首度超車日本,比亞迪更是擠下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龍頭。

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準備邁開大步,加速向歐洲、東南亞市場擴張,將撼動全球汽車產業的版圖。目前,唯獨美國靠著嚴格的補貼審查政策,讓中國車吃閉門羹,專家點出,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準備變成紅海了。

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比亞迪日前宣布,2023年第4季共銷售52.6萬輛電動車擠下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龍頭。2023年比亞迪全年汽車銷售為302.4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達157萬輛。


據特斯拉日前公布,2023年第4季合計共交付48.4萬輛電動車,年增率高達38%,全年銷量達180.8萬輛,儘管再創歷史新高,但鋒芒仍被比亞迪蓋過。

 

比亞迪成為電動車龍頭一事在社群發酵,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還親自上陣,在X(原推特)淡然回復:「特斯拉其實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雖然很多人認為它是汽車製造商。」


TrendForce分析,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包含BEV、PHEV、FCV)預估約1,280萬輛,各區域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中國60%、西歐22%、美國11%、其他區域6%,中國市場需求明顯領先。不過,到了2024年,TrendForce預估,中國占比將微幅下降到56%。
 

TrendForce說明,中國政策補貼陸續退場,以及當地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逐漸增高,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率將逐年放緩,當海外市場對電動車需求漸增,促使眾多中國汽車品牌布局海外。



內卷嚴重 特斯拉啟動價格戰,壓垮新創車廠


「內卷」是中國網路流行用語,被拿來形容白熱化的過度競爭,也是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近年的縮影。新創車廠因為中國補貼退場、電動車價格戰開打,紛紛倒閉,為了維持成長,中國電動車廠勢必得加速海外擴張。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王忠慶指出,中國補貼政策退場,壓抑新能源車廠的獲利。更關鍵是2022年底特斯拉在中國展開連串降價。「百貨公司頂多1年1次周年慶,特斯拉卻1年內4度降價」,王忠慶直言,「電動車市場已從藍海變紅海」。


王忠慶指出,由於特斯拉除了售車業務,自動駕駛軟體服務的訂閱費用,占比也逐年增高,讓特斯拉有底氣能夠與中國車廠打價格戰。他推估,2023年特斯拉軟體服務的營收占比可達8.2%之上。


去年,中國新創電動車廠威馬汽車宣布重整,曾獲170億人民幣融資的奇點汽車申請破產,近5年,中國境內已有近500家電動車商經營不善倒閉。王忠慶直指,這些正是特斯拉啟動價格戰的結果。


比亞迪搶進匈牙利、泰國設廠


2024年,比亞迪預計在巴西、泰國設廠並開始投產,去年底更宣布赴匈牙利設廠,更驚人的是,比亞迪甚至以7.1億美元訂購船隻,預計今年就要交船,不惜投入航運業要出口自家汽車。專家解釋,比亞迪大舉赴海外投資的背後,是中國新能源車的嚴重「內卷」。


「2024會是電動車的戰國時代。」TrendForce研究經理陳虹燕認為,中國新能源車廠想要壯大、存活,就得達成規模生產,突破月銷10萬輛是一大門檻。


根據TrendForce整理,目前僅比亞迪達標,其餘新能源車如上汽通用五菱、理想、長安汽車等,都低於門檻。
 

拒紅色供應鏈!美加墨祭補貼高牆 電池成美中新戰場


中國車廠大舉海外擴張,唯北美市場遲遲無法打進。王忠慶說明,主要是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IRA),祭出高達7,500美元(折合約新台幣23.2萬元)的電動車補助,但補助條件卻極度排外,不僅拒絕紅色供應鏈,非美車廠更全數出局,甚至引起歐系、韓系車廠不滿。

 

TrendForce分析,美國已採取的措施包括電動車及其電池必須在北美組裝,且電池內的關鍵礦物須來自與美國簽訂自由貿協議的國家,才能取得合計約7,500美元的補助。

 

由於電動車電池技術,幾乎都由亞系廠商把持,譬如寧德時代、比亞迪、LG新能源等。王忠慶認為,美國拒紅色供應鏈於門外,反而壓抑美國新創車廠發展。他提到,目前寧德時代以技術支援角色,與福特合作在美國設電池廠,但能否繞過美國禁令,仍待觀察。
 

2024年起,美國財政部更嚴格限制,由「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生產或組裝電池原料的電動車,將不再符合7,500美元稅收抵免條件,等於限制車廠使用由中國、俄羅斯、北韓或伊朗擁有、控股或管轄的公司生產電池,中國車想要打入美國,難度又再拉高。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電動車電池技術幾乎由亞系廠商把持。圖/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鴻華先進才三歲,4原型車已2台量產!何時賺錢?總座喊2025年值得期待…謝金河示警電動車2警訊

2023-12-05

聚集逾千家廠商,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陳建仁:盼電動車綠色供應鏈成兆元產業

2023-12-04

台灣國產電動車的黎明要來了?納智捷n7熱賣9000多輛後 鴻海吃到海外車廠下單代工EV的最大機會在哪裡?

2023-11-22

電動車得特價才賣得出去…全球價格割喉戰鴻海挺得住?「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殺出血路」

2023-11-20

中國電動車「比亞迪」低價搶市...再逢高通膨+高利率夾擊 2024車市亮黃燈!國際大廠高度警戒

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