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90%戰友已陣亡!電池大廠立凱20年血淚教訓:為何想抗衡中國低價搶單,台灣一定要加入美國隊?

90%戰友已陣亡!電池大廠立凱20年血淚教訓:為何想抗衡中國低價搶單,台灣一定要加入美國隊?

劉煥彥

科技

shutterstock、數字台灣節目截圖、立凱法說會簡報

2024-05-14 09:00

全球歷史最久的磷酸鋰鐵(LFP)電池材料商立凱電能科技(5227),成立於2005年。

自從2013年股票上櫃以來,立凱已經連續虧損11年,主因就是中國同業憑藉政府給予的優渥補助,大開產能後以低價搶奪全球市場,打亂市場秩序,把各國同業打得落花流水。

其次,北京以政策豎立市場壁壘,讓外國電池廠商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廠商卻挾著政府資源,在全世界搶單,導致許多各國同業最後活不下去,關門大吉。

立凱電能創辦人暨董事長張聖時指出,沉睡多年的美國終於覺醒,除了封殺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也將鋰電池列為要打擊中國的「神聖不可侵犯領域」。

他認為,在美中爭霸背景下,台灣相關廠商「一定要加入美國隊」,或是加入由美國、日本、南韓及歐洲組成的聯盟,才能有一線生機。

 

謝金河:凡是中國以產能低價搶單的產業 莫不成為慘業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周日(12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從面板、LED(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模組到電池,只要是中國大開產能後,以低價搶食全球市場的產業,無一不成為殺戮戰場的慘業。

 

以台灣的電池正極材料廠為例,2004年就有16家,當時國內產業界都寄予厚望,沒想到在經過中國的血腥殺戮後,如今只剩下兩家。

而且即使是還苦撐經營的立凱電能,也已經多次增資。

 

 

專利戰+政府補貼 中國有計畫地扶植本土電池產業

 

立凱電能創辦人暨董事長張聖時在節目中坦言,在中國的殺價競爭壓力下,「90%的戰友(同業)已經陣亡!」

 

他回顧,在2016年以前,立凱電能都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鋰鐵(LFP)電池材料商,之前中國主要是投入三元材料電池(包含鎳、鈷及錳或鋁等三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

 

然而,中國政府從2012年就開始有計畫地進軍磷酸鋰鐵電池產業,首先是取消磷酸鋰鐵電池技術在中國的各項專利(在中國境內無效),變成外商必須支付高昂權利金,陸廠卻不用付半毛錢。

 

中國第二步是提供大量政府補貼給相關本土廠商,「它打開一個市場,不准外面的人進來,然後大量補貼(陸廠)」,例如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2023年拿到的政府補貼高達735億台幣!

 

「中國在整個電動車跟鋰電池的補貼,達到5.6兆台幣!」

 

 

比亞迪去年獲得官方補貼 高達735億台幣!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到了2023年中國的磷酸鋰鐵電池產量達160萬噸,比三元電池高出一倍。「中國最大的廠商一年出貨50萬噸,是立凱的一萬倍!」

 

「中國的做法就是,我做大以後,就反過來威脅你(歐美),由我來定價,它創造一個你不可進入的門檻,你再也不想進來了。」

 

「中國是刻意創造一個門檻,讓全世界進不來,它就壟斷這個市場。」

 

張聖時也提到,美國終於醒過來,把半導體及鋰電池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蛋黃區,不僅將中國廠商利用政府補貼申請的美國專利均視為無效,而且不准中國電池廠商去美國設廠。

 

 

張聖時:台廠機會在全球大聯盟

 

在美中互相封鎖對方電池技術的背景下,台廠的機會在哪裡?答案就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大聯盟。

 

張聖時說明,美國有市場、有補貼、有貿易壁壘(針對中國);日本及韓國有三元電池的技術;澳洲有鋰礦及稀土。

 

「所以,台灣現在的角色開始去扶持、去供應美國及歐洲,在鋰鐵電池的所有解決方案,不是只有(立凱採取的)IP授權模式,還包括我們告訴你怎麼量產。」

 

「要靠聯盟,要靠大家一起,台灣、美國、日本、韓國一起努力,去對抗中國的經濟侵略。」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我們總裁是學化工的」 前股王大立光投資4.5億台幣做電池材料!著眼4500億美元商機 有機會重回股王?

 

 

 

延伸閱讀

鴻華相中橋科,斥資10億投資電動巴士新廠,2025年市占上看5成…導入國產馬達、電池自製率將衝7成

2024-04-11

「我們總裁是學化工的」 前股王大立光投資4.5億台幣做電池材料!著眼4500億美元商機 有機會重回股王?

2024-03-12

特斯拉、比亞迪也比不過?輝能固態電池那麼厲害?陸行之潑冷水:投資新創公司還是要小心點

2024-01-25

與寧德合作喊卡?福特暫停興建35億美元電池廠!寧德:「假消息」推進順利,股價先跌再說

2023-09-26

媽媽抗癌失敗了...「癌王」胰臟癌折磨,體重只剩36公斤 毒物專家招名威:若時間重來,我希望做到這些事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