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 助攻臺灣能源轉型新商機

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   助攻臺灣能源轉型新商機

工研院廣告

科技

2023-11-09 10:31

極端氣候挑戰兵臨城下,為守住地球暖化一.五度C防線,全球已有一五一國承諾二○五○淨零碳排,扭轉自工業革命以來,化石做為主要能源來源途徑,帶動綠色能源轉型與新興綠能商機崛起。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工研院在臺南打造全國唯一以綠能科技為中心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交流最新成果,助攻臺灣能源轉型商機,共創綠能科技新未來。

能源轉型是臺灣邁向二○五○淨零轉型的四大策略之一,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如火如荼啟動,經濟部能源署在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建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提供實場性能及試量產示範驗證,為產業化最後一哩路加持,不僅助我國能源轉型,透過系統整合、應用驗證及示範媒合,亦吸引國內外產研能量形成聚落,帶動南部產業發展,媒合綠能新商機,形塑亞太綠能產業中心。

 

工業技術研究院主辦「二○二三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日前特別選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登場,與台灣密切合作的澳洲、英國、日本在臺辦事處代表紛紛到場共襄盛舉,凸顯臺灣串接國內外綠能合作與投資企圖心,肩負創造永續未來的重大使命。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經濟部從制度與經濟面著手,完善我國綠能發展所需之環境,沙崙是臺灣最重要的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邀請日本、澳洲、英國等專家,以圓桌形式促進意見交流。

 

持續推動產官學研國際對話
沙崙成綠能產業化最後一哩路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沙崙是綠能科技的重要示範場域,也是推動產業化的最後一哩路,能源轉型為「臺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中重要的環節,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作為能源轉型推動重點,輔以其他類型再生能源等,透過擴大內需帶動我國綠能產業發展。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淨零轉型不能只靠政府,有待產官學研攜手並進。工研院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宣示全院要於二○五○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在產業淨零需求上,也從供給、需求、製造、環境、經貿法規標準五大主軸,協助產業創新與價值創造,並以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為基地,完整提供國內外綠能研發技術及產業測試、驗證及媒合場域,帶動綠能產業鏈群聚效益。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導入國內外產研資源,整合氫能、太陽能、地熱、儲能、電網等多元綠能科技,扮演國內綠能科技演進的搖籃,透過一站式綠能科技研發驗證、跨域整合的綠能科技示範應用Living Lab、連結上中下游廠商的前瞻綠能產業鏈、完善的氫能系統驗證平台四大構面,幫助產業淨零轉型。

 

英日澳在臺辦事處代表親臨
綠能所公布氫能技術藍圖規劃

 

臺灣推動能源轉型不應閉門造車,包括澳洲辦事處經濟暨政策處長柏丹禮(Daniel Bowman)、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奧正史(Masafumi Oku)與英國在台辦事處經濟署署長韓傑(Jessica Henry)重量級代表皆親臨論壇現場。

 

氫能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國發會發布淨零路徑圖中,二○五○年臺灣電力來源將有九~十二%需仰賴氫能。工研院持續就臺灣二○五○氫能藍圖及願景進行滾動式更新,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為務實更新臺灣氫氨需求量,同時針對新型氫能應用技術如海水電解、不同載體進出口技術等進行技術研析,將二○三五年設為短期目標,完成院內氫能技術關聯圖規劃,同時進行氫氨進口成本經濟分析初探。

 

工研院今年與多個國際產研機構達成合作協議,針對電解產氫技術部分,與日本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基礎設施方面則與日本川崎重工聯手進行國內液氫進口基礎設施可行性評估;另也與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合作,就氫氣洩漏偵測技術進行聯合研究。「希望在各領域加強與國際氫技術領先機構合作,帶領臺灣與國際接軌,找到臺灣產業鏈的關鍵角色。」萬皓鵬說。

 

日AIST推動氫能技術研究
KHI布局國際液態氫供應鏈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是日本國內最大的國家級研究所,能源與環境部門代表Yuki Kudoh介紹了AIST對於氫能技術的全面研究與開發,包括產氫技術、儲氫、氫能利用與評估。Yuki Kudoh強調氫能研究領域跨國合作的必要性。二○一七年日本率先制定出國家氫能戰略目標,並於二○二○年提出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日本成立了兩兆日圓規模的綠色創新基金會,其中最大投資項目為氫能相關領域。

 

「我們把重心放在人造光合作用產生氫,我們認為這是重要且低成本的製氫法。」Yuki Kudoh也坦言,日本與台灣情況相近,高度仰賴從澳洲或中東進口氫氣,也凸顯對於液態氫能源載體的需求,另外包括氫萃取也成為重點研究項目,成為全球率先做出氨氣渦輪示範國家。由於日本氫能仰賴進口,如何確保在整個供應鏈都能做到低碳,也至關重要。

 

日本川崎重工(KHI)代表Shintaro Onishi表示,KHI積極參與了氫能產業,預計未來超低溫液化氫載體研究可望達到商業化規模。Shintaro Onishi補充說明:「氫氣有許多載體應用,我們著重建立零碳排的液化氫供應鏈,最終實現脫碳的目標。此外,我們正在進行運輸、儲存和應用方面的重大研究,包括海運運輸與裝載。」目前KHI已達成在-235℃下,將氫氣體積可縮小至1/800,並透過雙層真空絕緣罐實現安全儲存環境,下一步正努力朝著商業化的方向前進。

 

英ESC支持投入氫能創新
產學聚焦氫能應用挑戰與機會

 

英國能源系統創新中心(ESC)代表Andrew Pease表示,氫能近年地位越顯重要,現階段預測英國每年需三百TWh單位,相當於國內一整年的發電量,然而,如果依賴電解法,未來氫能發電量還須擴大二至三倍,始足以滿足國內對於氫能之需求。ESC在氫能產業跨足各領域,提供系統觀點,從氫能生產、儲存、分配到最後終端消費者,除了制定相關報告外,也和國際夥伴合作了解氫能供應與需求、運輸與儲存。

 

座談會上,包括中油、台電、亞東工業氣體代表,也共同探討臺灣氫能發展的應用與機會。中油副總經理廖惠貞表示,中油是協助政府推動氫能轉型的專責單位,國內再生能源來源有限,未來綠氫必需仰賴進口,惟進口所需之液態氫運輸船仍在開發中,因此在可以進口綠氫之前,國內必須考慮以天然氣重組即SMR(Steam Methane Reformer)搭配CCS(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等生產藍氫,以供相關產業運用氫能。

 

台灣電力公司前瞻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綜合研究所所長鍾年勉認為,氨與氫是台電在未來燃氣生產的重點,目前已有五%氫氣加入燃氣渦輪機在興達發電廠,透過混氣方式做測試,另與西門子簽訂燃氣渦輪機MOU、三菱重工簽訂鍋爐燃燒混合氨氣MOU,針對氫能、氨推動先導計畫研究中。

 

亞東工業氣體營運長Erik Mota表示,公司在二○一七年公布氫能發展路徑,聚焦氫生產脫碳與如何進行CCS、裝置容量提升與產能進行提升、和商業夥伴合作減少廢氣產生三大主軸,針對台灣市場目前已有二十五MW電解設備正如火如荼進行,提供半導體產業所需之潔淨能源,預計在二○五○年投入八十億歐元全面擴大氫能價值鏈。

 

上午論壇的各國產業代表,皆贊同氫能是未來新能源的必要選項,可望創造減碳與產業發展雙贏局面;但目前國際在氫能技術與應用仍屬於前期階段,需透過跨領域甚至跨國合作,才能加速氫能應用發展,沙崙場域可望成為臺灣發展氫能共創的最佳基地。

 

同場加映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成果
展現臺灣綠能轉型硬實力

 

論壇下午場分別就「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主題,邀請工研院、台塑新智能與二家新創公司氫豐綠能、玖鼎電力等產業專家,就儲能、太陽光電、地熱、氫能、建築節能、低碳空調、冷鏈物流、智慧電表等進行成果交流分享,展現臺灣在綠能轉型的硬實力。

 

工研院副組長郭明村發表「高效率矽晶太陽光電技術與多樣場域應用」,聚焦高效率矽晶太陽電池技術,以沙崙場域太陽光電技術平台為核心,開發業界所需TOPCon+關鍵技術,協助國內太陽光電產業包含茂迪、中美晶、聯合再生、元晶等廠商等,進行世代升級。

 

因應未來高占比綠能應用情境,工研院副組長黃祺峻透過沙崙展示屋暨旋轉測試平台研究,建構綠電最佳直供網路,實證直流住宅及智慧管理提升綠電使用效益,未來可以搭配社區電網、住戶生活行為模式、天氣變化與預測等,達到最適化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綠電使用效益。

 

台塑新智能副處長王逢偉針對能源轉型興起併網型儲能系統電力新商機,被外界稱為台塑「第六寶」的子公司台塑新智能開發One for All高效鋰電池與積木型發電家用儲能系統設備,加上全台最大電芯廠預計在明年七月量產,目標三年內創造五至十%家戶儲能滲透率,以目前台灣約九百萬戶計算,粗估產值逾千億元,也可降低缺電問題。

 

提升再生能源用量當務之急下,臺灣也擁有豐沛地熱資源,估計逾40 GW,但目前規劃開發中案場僅61.75 MW,包含商轉中電廠7.29 MW,因地熱可二十四小時運轉,滿足最低用電量的電力供應,是最有機會取代燃煤的基載能源,且相較其他再生能源,較不受天候影響且用地面積小,工研院經理廖彥喆發表「一站式地熱開發技術與服務方案」研究成果可針對潛力區域,以更有效率方式加快開發進程。

 

被業界戲稱為「氫瘋雙俠」之一的氫豐綠能董事長李鈞函,和工研院氫能團隊成功研發出混氫發電、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二項核心技術,獲得能源署補助,由工研院技轉成立新創公司氫豐綠能,可將半導體、石化業在製程中產生五十%低純度的工業副產氫,透過氫燃料電池的混氫發電系統進行發電,把痛點變成有價產品;同時以沖壓金屬雙極板取代昂貴石墨極板,可大幅降低燃料電池的體積與成本。

 

為提升臺灣空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經濟部力拼先進壓縮機產業國產化,由工研院組長張鈺炯帶領團隊成立國產磁浮技術團隊,攜手上中下游十家廠商,成功打造第一條臺灣自主生產磁浮離心式壓縮機與冰水機供應鏈,目前已有逾五十套國產商系統用在醫院、機場、科技廠房與商業大樓進行示範商轉,最高可達六十%節電效益,展現高度成效。

 

針對生技醫藥、生鮮食品等具高變化性之低溫物流配送需求,工研院副組長簡國祥發表「冷鏈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結合高效率及輕量化之主動式DC變頻多溫系統、容積可調設計,提供高彈性應用之多溫共配方案。並可進一步搭配溫溼度感測器、智慧聯網平台與智慧監控APP,提供全程多溫共配之溫溼度即時監控管理解決方案。

 

看準智慧電網的市場潛力,陳展鵠董事長多年前率領工研院班底創立玖鼎電力,成為國內第一款MIT智慧電表,媒合供需兩端需求,早在二十年前就研發出二款符合台電指定的三相電表,但直到五年前台電智慧電表計畫上線,始帶動電表換機潮,專攻智慧電網、電力監控系統與電能管理系統,被視為新能源精兵之一。

 

臺灣能源轉型與國際淨零發展浪潮中,需兼顧創新技術開發與創造新商機,「二○二三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除了提供發展關鍵綠能科技之成果,也協助引導國內產業從系統服務加值面,掌握新能源商機,搭配工研院擘劃「二○三五技術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領域推動跨業整合,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改寫永續新未來。

延伸閱讀

別傻了!努力工作、省吃儉用並不會讓你成為有錢人...想致富,你必須懂得3件事

2020-03-23

能躺著月領10萬,幹嘛辛苦上班?「財富自由」成台灣新創魔咒:努力工作,是為了不用工作

2020-10-22

國中時前途被看好的資優生,努力工作10年卻仍一無所有...一場同學會揭中年人的無助:我追不上他們

2023-11-02

一心撲在工作賺錢,40歲才驚覺自己從沒好好陪過家人...別等老後才懂:「偏科」的人生大多不會太幸福

2024-03-13

只要努力工作,退休金縱使遙遠卻永不消失的年代過去了...對於退休準備,我最常提醒自己2件事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