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6770)於周二(27日)上午舉行年度股東會,董事長黃崇仁罕見未出席,是力積電2021年底股票上市以來的頭一遭。
力積電去年是連續第二年虧損,而且虧損金額高於2023年,總經理朱憲國做營業報告時表示,受到中國同業積極擴充產能、削價競爭及苗栗銅鑼廠尚未達到經濟規模等因素拖累,2024年虧損擴大至68億元。
展望2025年,隨著美系客戶對於非紅供應鏈的詢問度愈來愈高,5G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AI)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都將是有助力積電發展的因素。
朱憲國:台灣成為中國以外,成熟製程最有競爭力區域
力積電股東會上午開場時,司儀說明董事長黃崇仁有要事未能出席,由副董事長謝再居代表主持。
總經理朱憲國在股東會報告時表示,美系客戶的供應鏈去中化趨勢,加速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組,惟高度不確定性也帶來很多新商機。
「美系代工客戶積極重組供應鏈,調降在中國下單比重,使台灣成為中國以外成熟製程最有競爭力的區域。力積電做為12吋鋁製程的代工首選,將持續吸引大型歐美日客戶導入新產品線,且力積電在Wafer on wafer 3D堆疊技術,包括3D AI DRAM、矽中介層、氮化鎵、及矽電容等新興領域,都不斷創新和技術突破,成功吸引多家大型知名企業合作,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新產品在力積電投產。」
▲力積電總經理朱憲國(前排左2)在股東會上報告。(圖片來源:力積電股東會直播截圖)
其次,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各國對半導體自製需求大幅提升,台灣半導體業者的經驗和技術成為各國合作的對象,力積電與印度塔塔電子合作便是很好的例子。
「隨著印度成為繼中國後,全球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區域,力積電未來將擴大與塔塔合作,協同台美日客戶聯手進軍印度半導體市場。」
「各國對半導體自製需求大幅提升,台灣經驗和技術成各國合作對象」
朱憲國指出,力積電也將持續深化與國際一線大廠合作,透過與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滿足不同地區進一步擴大市佔率,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客戶需求,來提升力積電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展望2025年,隨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逐步完成,5G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半導體市場未來數年仍持續成長,這些技術普及將帶動半導體產品需求的持續提升,特別是在高性能運算、數據中心和智慧裝置等領域。
「力積電將積極把握這些市場機遇,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和緊密的客戶協作,提供市場更高效及優質的半導體解決方案。」
力積電本業連虧七季,今年股價漲幅已全部吐光
黃崇仁在今年2月的力積電法說會就缺席,當時發言人譚仲民轉述,黃崇仁應邀參加在法國舉行的巴黎AI行動高峰會,見到了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這兩位領袖都向黃崇仁表示,希望能借助台灣的力量,厚植本身在AI時代的技術實力。
不過,從力積電財報來看,本業從2023年第三季就轉虧,到了今年第一季營業利益是負8.58億元,歸屬母公司虧損為10.96億元。
從股價來看,力積電今年2月初一度衝上20.7元的波段新高,但今年以來漲幅已經全部吐光,周一(26日)收盤價為15.45元。
延伸閱讀:
力積電去年虧損暴增3倍至67億元,蟬聯唯一虧損的晶圓代工廠!樂觀看待AI推升3D晶片需求與去中化商機,機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