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2303)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12奈米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製程技術傳來好消息,聯電財務長暨發言人劉啟東表示,本案已獲得多家客戶的「design in」(啟動設計)及量產規畫,預計2026年完成製程開發及通過驗證,2027年投產。
他說明,聯電與英特爾的這項合作案,由於是大量採用英特爾在鳳凰城晶圓廠的既有設備,不需要另行採購,更沒有折舊費用,因此「我們認為整個算下來,是一個相當好的合作模式」。
王石:聯電專注技術研發、多元的製造基地
聯電周三(28日)在新竹科學園區的8S廠舉行年度股東會,共同總經理王石做營業報告時表示,當前聯電面對了地緣政治變化、通膨、庫存調整及產能過剩等多項挑戰,2025年將專注兩個部分,就是技術研發與多元的製造基地。
他說明,在技術研發方面,聯電攜手英特爾(Intel)針對12奈米製程平台開發 ,可以客戶提供22奈米技術的下一個節點技術藍圖;在特殊製程也鞏固了我聯電的市場領先的地位,可以避開一些產能過剩壓力。
聯電「在12奈米和14奈米的特殊製程,以及3D IC先進封裝的研發,將持續保持領先,實現差異化,創造最大價值。」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右2)於年度股東會上講話。(圖片來源:聯電提供)
在多元製造方面,聯電生產基地從台灣、新加坡、日本及中國都有,可以為客戶提供比較彈性的供應鏈選擇。
「隨著我們新加坡P3產能的佈建完成,加上和英特爾在亞利桑那的量產計畫,我們可以在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提供更多的選擇跟服務。」
展望未來,聯電對半導體產業前景及公司發展仍充滿信心,「今年是我們的45週年,聯電將憑藉45年的製造經驗、完整的技術平台、多效多元的營運模式,來持續爭取客戶信任」。
「未來聯電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紮根,專注於技術研發、多元產能、卓越製造及永續經營的準備,致力為股東提供穩健回報和成長機會。」
聯電與英特爾技術合作,從22奈米跳12奈米「這原因」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就與英特爾的技術合作節點,從22奈米直接跳到12奈米,說明了箇中原由。
「我們從22奈米直接跳到12奈米的原因,就是它不會用到EUV,所以它可能是在用EUV之前,一個會停下來的一個節點,所以我們認為它是一個甜蜜點。」
「這個潛在市場,我們自己研究是覺得非常大,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是願意投資的,當然跟台積電比,我們是後面的追兵,所以目標當然是現在有12奈米市場,目前算下來的模擬是,可以創造出還不錯的利潤。」
「更重要的是,跟Intel合作模式,是採用它目前既有設備,不用再去採購大部分的新設備,所以即使在美國生產的成本稍微高一點:但因為沒有折舊費用,我們認為整個算下來是一個相當好的合作模式。」
劉啟東:對於各國邀約,聯電對於純粹增加產能「興趣不大」
劉啟東也提到,是有中東國家來探詢合作的可能性,「公司對各個新location的評估,如果單純只是加產能,我們意願不大,因為不想陷入產能的競爭」。
「但如果是個比較特殊的、創新的合作模式,像是跟Intel這種方式,可以降低資本支出,同時提供在美國在地生產的產能,我們覺得比較有吸引力。」
「剛剛提到,像是如果(合作案)有新客戶,或新的市場區隔,能夠擴大聯電市佔率的,對我們會是比較首要的考量,所以我們對純粹增加產能的興趣沒有那麼大。」
延伸閱讀:
台灣成熟製程還有機會嗎?他說聯電、世界先進都有各自利基 「台廠跟陸廠最大差別在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