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正全面重塑產業面貌,日前人工智慧與雲端服務供應商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舉辦的「 AI 金融新未來 資安創永續 2025 金融數位策略高階早餐會」,邀集產官學界多位權威專家,深度剖析實務經驗與前瞻趨勢,激盪出業界新一輪對話與創新思維。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創辦人劉永信指出,公司成立八年來已服務超過 1,400 家企業,秉持「Make Innovation Simple」的品牌願景,聚焦資安、AI、雲端成本效益管理(FinOps)三大發展主軸,接下來將致力發展安全 AI 應用 Secure AI ,協助企業落實資料治理與數位信任環境建置,並推動開放標準的 AI 協作。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則強調,資安是整個金融生態系的共同責任,非單一機構所能獨立承擔,金管會將強化指引與規範彈性,提供產業明確方向,並推動跨機構資源共享及國際合作。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陳愷新也在致詞時,建議金融業在推動 AI 創新與資安防護應雙軌並進,金融業可攜手 Google Cloud、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等策略夥伴,共同構築安全、創新、永續的數位新藍圖。
AI 金融競爭全面升級 五大應用趨勢成致勝關鍵
Google Cloud AI 解決方案資深協理李浩賓在演說中剖析,2025 年金融業 AI 應用將聚焦五大趨勢
根據麥肯錫最新研究,超過 85% 的頂尖金融機構正積極投資 AI 技術,以提升客戶體驗和優化營運效率。Google Cloud AI 解決方案資深協理李浩賓在演說中剖析,2025 年金融業 AI 應用將聚焦五大趨勢,包括多模態人工智慧將融合文字、語音、影像等訊息;AI 代理正從陪伴式聊天機器人進化為主動執行任務的多 Agent 協作系統;輔助搜尋技術結合企業內部資料與大模型;AI 客戶體驗透過個人化檔案生成客製化建議;AI 賦能資安防護,有助於強化反詐騙機制與偽造文件的偵測效能。對此 Google Cloud 提供了Customer Engagement Suite、Agentspace 跨系統整合平台和 AML AI 等一系列落地解決方案。他強調:「 2025 年金融業競爭力將取決於 AI 技術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業者應積極佈局多模態 AI 建置、強化知識整合能力、深化個人化服務體驗與資安防護,並攜手 Google Cloud 等大型平台,加速實現數位轉型與創新升級。」
IT 強化驅動金融轉型,Secure AI 成為新標配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解決方案架構團隊主管梁文典以多年經驗洞察,IT 系統升級將驅動金融業轉型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解決方案架構團隊主管梁文典也指出,強化 IT 系統功能是金融業推動數位轉型的關鍵策略。他建議金融業可選用 Google Cloud VMware Engine 作為上雲新選項:「此平台可讓企業在遷移雲地兩端 IT 環境時維持服務不中斷,並透過專屬硬體資源強化安全性。」在實際應用方面,他除了分享文件數位化與風險評估、防詐聯防平台建置及 AI 從 Model-Centric 發展至 Agent-Driven 的案例外,同時示範智能客服系統是如何透過不同專責 Agent 協作提升客戶體驗。梁文典表示, AI 轉型效益可以從提升營收、降低成本、優化體驗、強化風險控管四大面向進行評估;安全思維部分則須遵循零信任防護、資安內建、資料加密及自動化監控四大原則,藉此建立可兼顧效能與資安考量的 IT 系統。
數位自主與 FinOps 並行 金融雲端治理進入新紀元
Thales 達利斯數位安全資深技術總監周達偉與 Electrum Cloud 蔚藍雲策略諮詢總監黎嘉龍,也在會中分享 AI 與雲端時代的資安與治理思維。周達偉指出,「數位自主權」已成為金融業推動雲端轉型與 AI 創新的基本盤,金融機構應逐步導入自主權分層管理,持續強化內部資安治理能力,並與具備主權雲建置經驗的資安夥伴合作。黎嘉龍則強調,FinOps 不僅僅是雲端成本優化工具,而是財務與技術間的重要共通語言。企業若要有效管理雲端投資,需落實跨部門協作、建立統一標準與責任歸屬機制並善用 AI 工具強化資源配置與決策效率,提升企業在 AI 與雲端技術快速擴張過程中的財務透明度與營運韌性。
生成式 AI 帶動創新潮 金融資安治理同步升級
從左至右為今周刊顧問林宏文、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左瑞麟、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解決方案架構團隊主管梁文典以「2025 AI金融創新與資安的黃金平衡法則」為題,進行焦點對談。
除了精彩演講,此次早餐會也邀請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左瑞麟與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解決方案架構團隊主管梁文典,以「2025 AI 金融創新與資安的黃金平衡法則」為題,進行焦點對談。對談主持人《今周刊》顧問林宏文指出,生成式 AI 正加速融入金融產業,為業界帶來創新契機的同時,也伴隨資安治理的高度挑戰。金融業者應從政策規範、產業實務與企業因應應對三大層面著手,並在創新推動與風險控管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左瑞麟提醒業者量子電腦的威脅正逼近,Google 已證實在特定運算任務上,105 個量子位元可完成傳統超級電腦需數十億年的運算,預估 2030 年量子電腦將能破解現有主流密碼體系,「金融業立即啟動「後量子轉型」,盤點所有使用中的密碼技術並規劃無中斷式切換。」,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也分享 AI 導入經驗,他指出生成式 AI 出現後使自行開發的分類模型瞬間歸零:「在通用基礎功能部分,金融業者可等待大廠產品成熟後直接導入,差異化核心功能則可利用自有資料優勢進行開發。」,梁文典則建議,金融業應及早佈局,可透過推動教育訓練、基礎系統上雲等方式打好底盤,同時升級資安防護機制,特別重視資料本體保護與雲端預設加密的落實。面對 AI 與雲端技術的快速演進,三位與談人一致認為,金融業唯有同步推進 AI 創新與資安治理,並採取前瞻部署、跨界協作與靈活應變的行動策略,方能在變局中掌握主動權,取得未來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