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做十二吋晶圓廠的霸主!P.20

做十二吋晶圓廠的霸主!P.20

十二月十五日,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萊佛士飯店,鎂光燈此起彼落,來自世界各國的媒體、產業分析師及新加坡政府官員,數百人擠進這家飯店內最大的會議廳,每個人都豎起身朵,想聽聽台前的貴賓們說些什麼。

對於人口只有三百萬、但一直以「半導體聚落」的科技矽島為發展目標的新加坡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來自台灣的聯華電子公司,要在這一天宣布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案,總計投入三十六億美元興建十二吋晶圓廠,對於半導體投資密度很高的新加坡來說,也是破天荒第一座十二吋廠。

新加坡人的驕傲, 充分表現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EDB )主席楊烈國的臉上。只見他滿臉笑容,到處與人握手,雖然當記者問到這個投資案的優惠條件到底如何時,楊烈國均是三緘其口,表示不便透露。 但是,提到 UMC (聯電)這個新加坡還不太熟悉的公司時,他則是豎起大拇指說:「這個投資案前後只談三個月就完成了,聯電是我們看過非常有效率的公司,我相信 Bob & John (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和聯電董事長宣明智的英文名)做的決定很正確!」

三十六億美元,換算成新台幣已接近一千兩百億元,三個月內就敲定,這是怎麼談的?曹興誠說:「過程其實沒什麼,八月初,聯電在美國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 ),當時不少外資反應聯電的工廠太集中在台灣,因此我們就有分散生產據點的想法,後來想到新加坡地點不錯,客戶也有到當地設廠的呼聲,因此就與新加坡政府展開接觸。」

三十六億美元三個月敲定


投資金額愈大,曹興誠講起來卻似乎更輕鬆,「接觸後發現新加坡不錯,十月初Peter (聯電晶圓代工執行長張崇德)先來看地,發現那塊地規畫得很好,於是就開始談。其間 Infineon 的投資意願很高,於是十一月我和宣董一起來新加坡和 EDB 談,十二月初整個投資案就敲定了, 只剩下最後的細節部分,留給聯電各部門來談。」

這個投資最後敲定的結果,是由聯電持股五成以上,並主導公司的運作,預計興建一座月產四萬片十二吋晶圓的工廠,另外 Infineon 至少持股三成,另外兩成持股則可能洽尋 EDB 或其他夥伴加入。 由於聯電與 Infineon 是這家公司主要的技術來源,因此其中有一五%的股權是以技術作價,其中聯電擁有較多的技術股。

另外,由於投資金額龐大,預計有一半的資金(十八億美元)都將由銀行融資而來;同時,由於技術股與新加坡政府的各種優惠條件,真正要收的股本可能只有十億美元左右。至於新加坡政府給予的優惠並沒有透露,不過據了解也是歷來新加坡最好的條件,十年全部免稅。

三個月就敲定在新加坡的投資,聽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其實聯電之前已經在世界各地探察過不少投資地點,觸角遍及大陸、美國及歐洲等地,除了新加坡政府提供優惠的條件以外,其實最重要的考量還是產業競爭的因素,其中尤其以滿足客戶需求,與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進行資源合作共享的策略最為關鍵。

「有一些客戶告訴我們, 希望我們到新加坡設廠, 像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的Infineon 就很積極, 很多半導體封裝、測試廠也都設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上、下游的聯繫不錯,形成所謂的半導體聚落( cluster )效應; 加上新加坡政府給予很多支援,條件不會比中國大陸或其他地區差,這些都是我們做決策時的重要考量。」五月初才接掌聯電董事長的宣明智如此表示。

Infineon 要求聯電設廠新加坡


年輕化及決策速度快是 Infineon 公司的特色,也是這個投資案能夠迅速談定的原因。 一位聯電的員工描述:「我們和 IBM 及 Infineon 合作開發製程,在聯絡的過程中, 就很清楚感覺到,聯電做決定是超級快,Infineon 下決定也很快,但是,IBM 就慢很多。」

Infineon 去年才從母公司西門子獨立出來, 並且在紐約及德國上市,總裁舒馬克才四十四歲,其他一級主管也都是年輕人,組織及決策都相當快速,可能也是因為具備彈性及速度,因此與聯電變成十二吋廠的結盟夥伴。

事實上, Infineon 很早就與台灣進行深度的策略結盟,和茂矽合資成立茂德進軍 DRAM 市場。今年初,Infineon 又和聯電及 IBM 宣布共同進軍○.一三及○.一微米先進製程技術的研發,作為支援系統單晶片( SOC,System On Chip )的技術平台。十個月後,也就是在今年的十一月底,三方共同宣布成功開發○.一三微米製程技術,並已有十餘個客戶已開始使用這個技術開發產品,並分別在IBM 美國的工廠、Infineon 歐洲的工廠,以及聯電在台灣的工廠進行試產。

共同研發標準平台


「我們派了近百位工程師赴紐約與他們共同開發新製程,希望這三家公司合作開發的技術,可以作為未來 SOC 的標準平台,然後到我們的十二吋廠生產。 」宣明智說,聯電做事情有一定的邏輯,這樣的布局讓聯電晶圓專工的競爭力大幅拉升,而且,為了讓更多大廠有機會參與,還保留兩成股權給其他公司,「很多公司都很有興趣,積極和我們談。」

赴新加坡投資,除了與世界一級大廠建立聯盟關係以外,也讓聯電在台灣、日本的生產基地外,再增加一個海外據點,進一步具備國際化企業的條件。「分散風險當然很重要,你看,特許半導體的本益比( PE )比台積電和聯電都高,因為人家覺得你的生產基地都在台灣,風險太高,評等自然降低。」八月去美國做一趟募股說明會的曹興誠無奈地做此表示,當然,積極布局更多生產據點,並展現聯電國際化的決心,也是聯電到新加坡設廠的一個主要考量。

從市場及客戶的角度來思考的話,新加坡的教育及各種制度都承襲自英國,有很濃的親歐色彩,因此新加坡向來與歐洲國家關係密切,許多歐洲半導體大廠也都把亞洲據點設在新加坡。聯電過去在美國及日本的客戶上已下過功夫,也已有成績顯現,未來新加坡的十二吋廠將是進一步鞏固歐系客戶的一個重要布局。

不過,更重要的是,曹興誠拍板決定新加坡投資案,讓聯電在全球十二吋晶圓廠的投資競局中,更加確立領先地位。以目前聯電擁有的三個十二吋晶圓廠,分別是在日本與日立合資的 Trecenti,在台灣南部科學園區的廠,以及與 Infineon在新加坡合資的廠,三座廠房分別在今年、明年及後年進行量產,每年推出一座全新廠房應戰。在十二吋廠的競局中,聯電已卡好位置,準備放手一搏,打一場世界級的仗。

聯電掀起世界大戰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規畫中的十二吋廠高達三十五座,分布在台灣、日本、南韓、美國及歐洲,其中亞洲規畫了二十四座,其中有十九座落在台灣,並且有十六座集中在台南科學園區。不過,就像一九九五年也有許多公司宣布要建八吋廠,但後來有許多投資案並沒有做成一樣,這麼多規畫中的十二吋廠,能夠做成的肯定沒有那麼多。

以今年的情況來看,目前全球真正進行試產的十二吋廠只有五座,分別是英特爾、德州儀器、Infineon 在德國的 Dresden 廠、日立與聯電的 Trecenti, 以及台積電在南科的六廠;另外,南韓三星的 DRAM 廠、意法半導體與飛利浦合資廠、NEC 與日立的 DRAM 廠、美光、摩托羅拉、聯電南科廠,台積電在竹科的廠,也都將在明年投片試產,這些一級廠都是規模排在全球前十位的領導廠商,在十二吋廠投資金額高達三十億美元,技術層次也愈墊愈高的趨勢下,能夠在十二吋廠持續投資的廠商肯定是愈來愈少,趕不上的公司將被無情的淘汰。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十二吋試產領先的五個族群中,台灣就有台積電及聯電兩家公司擠入,而且技術層次已緊緊貼近一級大廠;同時,在其他大廠都是擁有自己產品的整合元件廠( IDM )型態下,同樣以晶圓代工為主的台積電及聯電, 短兵相接的態勢就更加白熱化了。

「日立是日本公司中投資十二吋最積極的, Infineon 則擁有歐洲最領先的十二吋廠房,這兩家現在都是聯電的合作夥伴,別人要和我們競爭,可以說已經沒機會了。」宣明智說,其他大廠都傾向不和別人合作,像英特爾打死也不會和別人合作,台積電現在也是關起門來自己做,在資金、技術需求都更大的十二吋晶圓廠競賽中,聯電已經取得領先。

不過,台積電公司的解讀並非如此,當時正在北京打橋牌的張忠謀,聽到聯電前往新加坡投資時,只表示「難道是真的對台灣沒有信心了嗎」?張忠謀對聯電新加坡投資沒有表達太多意見,至於總經理曾繁城也沒有進一步表示。老闆低調回應,不少台積電主管的反應則是,聯電在十二吋的布局上祭出這麼多招式,其實基本上還是因為聯電的技術落後台積電,才需要靠這種布局追趕台積電。

台積電最早加入十二吋聯盟


事實上, 台積電早在四年前便加入 I300I 的聯盟,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加入這個十二吋晶圓技術研發專案聯盟的廠商,這個組織是由國際間數十家一流半導體廠所組成,共同進行十二吋設備技術的開發。台積電由於很早就投入這個組織,並企圖成為十二吋晶圓廠的領導者,因此台積電在南科的第一個十二吋晶圓試產線,也就成為國內第一個十二吋的生產實驗據點,許多有意搶攻十二吋設備的供應商,也將台積電六廠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有一位設備供應商就說:「台積電的十二吋試產線,將決定供應商未來幾年的訂單來源,因此即使把機器送給他們用也很划算。」因此,許多設備廠商都是免費送設備給台積電用,設備廠龍頭美商應用材料甚至將機器送給台積電免費使用九個月。對於台積電來說,為了測試誰的機台最好用,也是每一種設備同時找了兩、三家一起來供應,最後才決定用誰的。台積電企圖成為十二吋的領導廠商,並且建立產業的標竿,從這一點已經看得很清楚。

另外,台積電在十二吋的試產技術也已有成績。除了○.一八微米在十二吋廠內試產兩個產品成功, 設計客戶分別是連邦及 Altera,另外在八吋廠中試產完成○.一三微米的產品,使用的客戶及產品則是威盛電子的微處理器,預計這個技術也將在明年第一季移至十二吋廠試產。這些技術的推進,都是目前業界最領先的。

至於在產能的規畫上,台積電是以目前位於南科六廠作為第一條試產線,這座廠房原來是八吋的設計,而且號稱全球最大、總產能六萬片八吋晶圓的「天下第一廠」,但是為了及早進行十二吋的試產,因此空出一條約四千餘片的產能作為十二吋試產線,至於純粹十二吋設計的第一座廠,則是明年第四季量產的竹科十二廠,第二座十二吋廠則是後年初量產的南科十四廠,至於第三個十二吋廠標號為南科十五廠,也已決定明年第一季開始動土。

聯電策略應用?台積電穩紮穩打


到底聯電是不是因為技術落後,才要結盟大廠以追趕台積電呢?會有這種推論的人認為,一九九五年, 聯電以成立三個合資廠( Joint Venture )努力追趕台積電,在策略上算是成功,讓聯電能夠從無到有,逐漸逼近在晶圓代工已耕耘多年的台積電,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聯電會採取這種策略,最主要也是因為大幅落後台積電,否則,如果自己夠實力,為何還要找別人來投資,一起分享利潤?

聯電原來規畫的第一座十二吋廠, 是在明年第二季進入裝機量產的南科 12A 廠,時間上比台積電六廠試產線晚,但又比台積電的十二廠早一點,不過,如果再把聯電和日立合資的十二吋廠來看,速度又和台積電六廠不相上下,聯電找到日立合作,除了獲得日立的技術以外,也讓本身與台積電的競局中,能夠保持齊頭並進的優勢。

聯電採取的策略一向靈活,台積電的做法則是穩紮穩打,兩家公司特性不同,採取的方法也迥然有異,適合聯電的,不一定適合台積電。例如聯電找設計公司成立 JV, 搞得有聲有色, 但是台積電後來在客戶 Altera 的要求下也成立一個WaferTech, 但做起來似乎就不是太成功,現在聯電在十二吋廠又找來兩個大廠合作,許多人預期台積電是否也會走同樣的路,但是台積電的做法顯然已胸有成竹,在製程技術的發展上,堅持走自己的路。

不再你死我活 共同創造市場機會


事實上, 在十二吋的製程技術上,台積電一路走來相當堅持,在聯電與 IBM 及Infineon 宣布共同開發技術時,台積電說,其實這兩家公司找過台積電, 但台積電與他們談過後覺得自己發展比較適合,「台積電已有能力自己主導,而且要為滿足客戶的需求做各種產品及製程開發,這不見得是共組聯盟可以做到的。」

不管台積電如何回應,善於下圍棋的曹興誠又再度掀起新的產業戰爭,而且,在十二吋晶圓廠的布局中先走一步,當然現在可能還無法判斷曹興誠是否已贏得「先手」,但這樣的策略已把十二吋廠的競爭層次再度拉高,並且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策略創新的例子。

至於成立至今十四年的台積電,過去十幾年來的成長從未落後過任何公司,愛打橋牌的張忠謀,當然會仔細算算檯面上與自己手中的牌,再決定怎麼打下一張牌。當然,比起幾年前,牌局已經愈來愈有利於張忠謀,因為台積電打的仗早已是世界級的,現在,台積電更把目光放在全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公司,並以爭取這些客戶為目標。

曹興誠與張忠謀較勁十幾年,最近五年的層次愈來愈提升,這次的戰爭,不會只有台灣人在看,所有在這個產業界的人,都很想看看曹興誠與張忠謀的下一步怎麼走,不過,可以很肯定的是,台積電與聯電的競爭已經超越你死我活的格局,他們在一起向全世界大聲說,請把目光移到台灣來,因為這裡是半導體業的新希望!

延伸閱讀

2024哪些科系好找工作又高薪?大學「10大最有價值科系」出爐: 薪資6位數起跳、失業率低
2024哪些科系好找工作又高薪?大學「10大最有價值科系」出爐: 薪資6位數起跳、失業率低

2024-10-04

新北高麗菜1顆430元 颱風過後菜價貴到嚇死主婦:500元只能再多買2種菜「一小把」
新北高麗菜1顆430元 颱風過後菜價貴到嚇死主婦:500元只能再多買2種菜「一小把」

2024-10-05

不只贈與免稅額244萬元!贈與子女財產選對「日子」 最多一次拿走近1400萬元免繳稅:唯獨1例外
不只贈與免稅額244萬元!贈與子女財產選對「日子」 最多一次拿走近1400萬元免繳稅:唯獨1例外

2024-10-04

前發言人馬治薇涉「收中資虛擬貨幣」遭羈押禁見!民眾黨開鍘,柯文哲:她只是「小咖」正了解中
前發言人馬治薇涉「收中資虛擬貨幣」遭羈押禁見!民眾黨開鍘,柯文哲:她只是「小咖」正了解中

2024-01-06

張忠謀自傳下冊傳11月底出版 親筆道出「台積電創辦過程」:盼台灣出現3類貢獻者
張忠謀自傳下冊傳11月底出版 親筆道出「台積電創辦過程」:盼台灣出現3類貢獻者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