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財政部長許嘉棟擔任董事長的外貿協會,日前決定花六億元買下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持有的三一.二五%國貿大樓股權,而中投的持股成本約二.八億元。對於因下台而可能將遭新政府清算黨產,復因財務壓力而積極求售資產的黨營事業來說,經濟部轄下的貿協此舉不知該算「 雪中送炭」還是「 先禮後兵」。
以黨營事業持股設質的情況看來,國民黨的「錢途」確實不容樂觀。依台灣經濟新報社的資料顯示,黨營事業各大控股公司旗下總共有十五檔上市櫃、六檔未上市股票被質押借款。
例如,國民黨已宣布將中興票券股權出讓給交銀籌組的金控公司,不過持有興票二六.六六%的中央投資,卻已將持股設質了九七%以上。也就是說,待交銀金控成形,國民黨賣光興票、還債解質以後,恐怕也沒多少餘錢。
再如中投原持有二.三萬張欣天然,設質比率也高達九九.四%,難怪國民黨傳出要退出天然氣市場已久,去年十月間中投卻「只敢」申報轉讓八千張欣天然。台苯、中鼎也有類似情況,中投持有的六.九萬張台苯已設質了九四.九%,去年十二月中投陸續申讓三萬張的台苯;去年十月被中投申讓兩萬多張的中鼎,中投設質比率也有八五.七%。
其他像是光華投資持有的復華證金、建華投資持有的大華證券…等,設質比率都高達九五%以上。黨營事業設質股中比較值錢的像是宏科、中華開發,比率也在六成以上。
看來,國民黨即使想趕在政府把黨產清算歸公前「脫產變現」,恐怕也得先解決龐大債務再說。而連戰「黨產信託」主張的正面價值,更已隨著信託動作的小模小樣而大打折扣,幾乎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國民黨連續兩年大選大敗之後,除了連續兩度要把黨務組織「瘦身」之外,實在還看不到什麼具體改造方案,倒是聽說國民黨正計畫花錢聘請外界行銷專家,試圖再次改頭換面。這回應該不會又推出類似穿著超人褲的肌肉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