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底,TFT 面板控制晶片廠晶捷科技全球市占率達一八%,股價一度衝上一五○元。事隔不到兩年,去年晶捷卻大虧五.二億元,三月還申請從興櫃下櫃,股價跌到五元以下。這家股東陣容堅強的公司,到底怎麼了?
晶捷去年營收九億八千萬元,原訂第四季可以損益平衡的目標不僅未達成,反而在十二月認列了一筆二.四一億元的財產報廢損失,加上先前月月呈現虧損,導致全年稅後虧損五.二億元,股本已虧損殆盡。
相較於同業晨星半導體,去年不但出貨量超越晶捷,未上市股價更因獲利看俏一度逼近三百元。相較於晨星的表現,一九九九年在董事長梁瑞娟帶領下,公司由矽谷搬回台灣的晶捷,不但技術領先的地位被超越,公司內部甚至傳出諸多經營不合理的怪現象,讓股東憂心不已。
訴訟費超支/贏了官司失了股東支持
曾經是創業模範生的晶捷,股東陣容非常堅強,國內監視器大廠包括達利創投(明基旗下創投)、瑞軒、光威、光寶都有投資,由股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擔任董事長的通信家創投也是晶捷董事,在眾多專家的監督下,晶捷卻能「玩」到愈虧愈多,公司甚至瀕臨財務周轉失靈,經營團隊的本事確實令人驚訝。
據了解,在去年七、八月傳出晶捷資金出現缺口後,梁瑞娟曾分別向達利和通信家求援。其中,達利創投對晶捷施予金援, 但要求晶捷以關係企業、生產 TFT (薄膜電晶體)驅動晶片的瑞鼎科技股票質押;有了達利的金援,讓晶捷財務暫時過關。
然而,在公司七、八、九連續三個月毛利全呈負值,九月分單月營收更跌到最低點,只剩四千八百萬元的情況下,不堪持續虧損,梁瑞娟還透過往來密切的通信家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戴譙彥,運用他的私人關係到處尋找奧援。
部分股東在得知梁瑞娟四處求援後,深入研究晶捷虧損的原因,赫然發現,晶捷原本告訴股東,預估與控制晶片全球龍頭捷尼的侵權訴訟費用僅需二百萬美元,但是,最後卻支付了台幣二億元(近六百萬美元)。這筆訴訟費比別先預估超出太多,雖然晶捷最後獲判勝訴,但仍令股東心生不滿。
研發費超貴/管理能力備受質疑
其次,晶捷開發光罩費用也較同業高昂,晶捷原定去年第三季導入○‧二五微米製程,據指出雖已有產品推出,但績效不如預期。 相關人士同時指出,一般數位晶片試產(tape-out)兩次算是普通,類比晶片試產次數四次也可接受,但晶捷去年全年晶片試產次數合計近二十次,試產次數過高自然造成費用大增。
梁瑞娟證實,該公司去年光罩費用的確相當高昂,但並未明指此與虧損間的關連性有多大。不過,據了解,晶捷去年十二月單月提列二.四億元的財產報廢損失,其中,即包括光罩費用和部分○.三五微米製程產品的跌價損失。
此外,晶捷的研發團隊一直留在美國,雖然股東曾建議將研發團隊移回台灣,但梁瑞娟並未執行。結果,研發費用單月高達一千五百萬元,一年要花掉一億八千萬元,約占晶捷去年營收的一九%;部分股東認為,高額的研發費用未讓晶捷的競爭力提升,經營團隊的管理能力讓人不敢恭維。
董座面臨交出位子/運用增資求續命
因為嚴重虧損,並受到股東質疑,晶捷去年底也傳出人事異動。包括原業務副總王立民因個人健康因素請辭,原掌控財務與諮商的周昀生、周育蔚兄弟也在消息曝光前突然離職,並在達利要求下改聘張美華出任財務長。
據了解,目前晶捷計畫先理辦理減資,議案一是將股本減至一.五億元,然後再辦增資,將股本增至三.五億到三.八億元,不過這個數字還須經過三月十八日的董事會決議才能確立。減資過後,半年多前用每股三十六元認購增資股的股東,成本迅速跳升至一百二十元,先前參加增資的股東可說是個個都虧大了。
至於未來會對晶捷增資的股東,據了解,目前已有某家創投有意主導後續增資計畫,另外,包括通信家創投也會繼續跟進增資,不過,在眾多股東的要求下,目前兼任董事長與總經理的梁瑞娟,將被迫交出董事長位子。
不過,梁瑞娟表示,晶捷產品競爭力還是業界領導者,她並預期今年在財務重整過後,晶捷營收可較去年成長兩成至三成,並在年中轉虧為盈。
梁瑞娟主觀的期望能否落實,晶捷的股東們心中都有一個大問號。不僅如此,由於晶捷過去兩年增資時,增資認購價分別有七十元、三十六元及三十元,不僅法人股東認購不少,許多個人股東也都跟進投資,甚至在未上市也是交易熱絡,如今套牢一大堆股東,這個投資案,肯定讓許多精明的創投大老闆臉上無光。
由於通信家創投旗下第一檔基金投資晶捷近一億元,在晶捷大虧後,通信家的股東已在追究戴譙彥的責任;有趣的是,強力支持晶捷的通信家創投總經理戴譙彥,三月十二日竟突然申報轉讓二百張股票給特定自然人,根據戴譙彥表示,他會申報賣出,是希望再認購現增的部分。至於通信家目前也是受害者,他也希望晶捷能夠重新站起來,他也要求梁瑞娟卸下董事長一職,同時要美國研發團隊減薪,至於下一次的增資,通信家一定會繼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