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中國品牌狼群出擊 P.118

中國品牌狼群出擊 P.118

這年頭,想在中國致富就要營造品牌,國美電器的黃光裕就是這麼做的。

十七年前,十八歲的他在北京租了一間小鋪,賣廉價塑膠用品起家;今天,國美電器是中國最大的消費者電器連鎖業者,擁有百餘家商店,年銷售額達二十億美元。
但在北京將於明年全面開放零售業市場的情況下,國美等業者已經感受到來自海外、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中國企業家對於他們自創的品牌當然充滿激情,但對這些品牌能不能禁得起強敵壓境的考驗,也憂心忡忡。


群雄並起
本土品牌勢力不容小覷

除國美以外,中國現在已不乏本地的名牌。其中資格最老的,當然非海爾集團莫屬。海爾主要生產電冰箱、洗衣機,營業額百億美元,集團總裁張瑞敏刻正力謀向海外擴展版圖;而在杭州的娃哈哈集團,銷售額十二億美元,是中國瓶裝飲料的領先廠商;另外,產品包括電視機與其他電子產品、營業額三十四億美元的TCL,去年購併法國湯姆森(Thomson)的電視機製造部門,今年又取得Alcatel的行動電話業務主控權;營業額三十億美元的聯想集團,是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龍頭;體操選手李寧創建的李寧公司,則是中國最暢銷的本土鞋類與服飾品牌。

但看在觀察家眼中,這些中國品牌的前途可謂險阻重重。原因是中國的工業能量過剩,不重創新,跨國企業在大陸市場的介入越來越深,以及外國品牌在大陸的名聲不減。
許多中國消費者品牌公司的股價今年已經開始下挫;中國公司在歐美的品牌知名度一般很低,要想將品牌成功外銷,「還有許多光年的路要趕」。

話又說回來,二十年前南韓公司矢志進軍國際時,情況不也如此?當年誰又能預料他們也能造就三星電子、現代汽車這樣世界級的品牌?像南韓一樣,中國人在營建品牌的過程中顛簸在所難免,但最後一定有一些品牌能夠勝出。


環境惡劣
產能過剩、仿冒問題嚴重

哪些品牌能夠勝出?有鑑於中國現階段經濟情勢的混沌多變,這一切還難說得很。中國目前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許多製造業,產能過盛率已達三成,為利潤帶來龐大壓力。家用電器價格每年跌一成到一成半;面對價格戰,「惟一可行之道就是削價」。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家用電器而已。兩年來,汽車價格每年跌落百分之七,今年更可能跌破一成。

中國品牌面對的另一威脅是仿冒品猖獗。從青島啤酒到李寧牌運動鞋等各種產品,無不面對廉價仿品的威脅。而在通常狀況下,中國與外國品牌的惟一因應之道,就是賣得比仿品還要便宜。

處在這種嚴苛的環境下,中國公司在創新方面的貧乏表現尤為一大負債。將營收至少百分之五投入研發是一項國際標準,而中國公司能滿足這項標準者寥寥無幾,跨國公司也因此享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以行動電話為例。在二○○○至○三年間,TCL、熊貓等本地品牌憑藉價格等優勢,「像狼群出擊」一般大敗諾基亞(Nokia)與摩托羅拉(Motorola)等外來品牌,在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從零擴展到幾近五成。但一年多來,「狼群」後繼乏力,摩托羅拉、諾基亞、新力愛立信(Sony Ericsson)等國際品牌,挾著新的功能優勢殺進市場,使本地品牌窮於招架。

在中國的高價位電漿電視、微波爐等市場,日立、三星、與松下等外國名廠已經逐漸收復失土。在汽車市場上,南韓與日本廠商可望推出更能讓中國人消費得起的汽車;通用(G M)、福特(Ford)等車廠則已經推出售價在一萬美元以下的平價車款。

對成立六年的本地品牌吉利汽車而言,這些都是不祥之兆。吉利的售價低廉(三千五百美元就能買到),但品質無法與這些外來品牌相比。


管理落後
研發不足、多家族式企業

零售業的激烈競爭,也對中國的品牌構成傷害。以目前而論,中國公司由於能與遍布各地、數以千計的小商鋪建立關係,而享有一定優勢。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中國必須在今年年底向全球開放零售市場,沃爾瑪百貨(Wal-Mart)這類跨國業者屆時必將進一步擴展它們在中國的加盟業務,而使本地零售業者的既有優勢逐漸縮水。

中國公司必須應付的另一問題是管理水準的低落。中國目前最著名的幾家品牌,都是英雄式企業家的產物。以娃哈哈的負責人宗慶後為例,他會帶領幹部走訪街頭巷尾,調查飲品販售情況,但對市場調查他卻嗤之以鼻。此外,一旦他退休,娃哈哈的前途如何也禍福難卜。

這些都是中國企業的棘手難題,但每逢挫敗,中國人總是能夠找出辦法,繼續前進。以聯想為例,幾年前,它滿懷壯志地進軍海外個人數位助理、行動電話等市場,結果鎩羽而歸,戴爾(Dell)等品牌於是乘虛而入。但聯想在痛定思痛之餘,已經重新將重心擺回中國市場,今年第一季,它的獲利已成長二四%。

其他許多中國企業也逐漸認清研發的重要。在今後幾年,TCL將把研發經費比率,從目前銷售額的三%增至五%;電視機製造廠商SVA,也計畫將研發開支增到百分之六。

中國企業也不放棄與外國企業的合作。SVA已經與日本電氣(NEC)合作,生產液晶顯示板;TCL在購併湯姆森的電視機與Alcatel的行動電話業務以後,已經在歐洲建立分銷網路,並購得一些西方品牌與科技。電訊裝備製造廠商華為科技,已經將一成以上的營業額用於研發,它不僅在電訊裝備市場上擊敗外來強敵席斯科(Cisco),也在消費者市場上名聲日譟。


急起直追
加強廣告行銷與科研能力

其他一些公司也正對外國市場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以海爾為例,它正逐步強化設在東京與美國的產品發展團隊,計畫朝高價位市場發展。海爾執行長張瑞敏說,「我們過去在青島設計銷往美、日的產品,結果因不能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而賣得不好。」今天,海爾在海外設有二十二座工廠;在○四年一至八月,海爾的海外地區營收增加了五三%,達到十三億美元。

像西方的公司一樣,中國人也逐漸學會在廣告上大把花錢。中國去年的廣告開支達二四○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廣告市場,其中一大部分開支來自中國公司。隨著○八年北京奧運將至,廣告費用也將有增無減。

聯想集團已經成為作為正式奧運贊助廠商的第一家中國公司,與可口可樂與松下電器等國際品牌分庭抗禮;SVA為建立品牌形象,在○一年買下上海足球隊,並且在美國建立據點;TCL有意在歐洲大展雄圖,吉利則開始進軍中東,作為它向海外擴展的首站;海爾也在十月十日宣布啟用設在印度的研發中心與廠房設施。

面對前程,中國企業難免受挫。但他們正不斷汲取教訓。假以時日,一些最優秀的中國品牌必將脫穎而出。

(By Dexter Roberts With Frederik Balfour in Shanghai, Bruce Einhorn in Hong Kong, Michael Arndt in Chicago, and Michael Shari and David Kiley in New York, BusinessWeek)

延伸閱讀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