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不少台商在這一波金融海嘯受到重創,但有更多台商卻藉機將經營目標轉為內銷,全力搶占中國內需市場,意圖尋求更大的成長空間;馬國柱認為台灣此時應設法將優質的台商吸引回台上市,跟著中國一起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過去主攻外銷市場的中國台商也跟著遭殃,尤其華南地區,關廠、歇業的公司時有所聞。
這讓很多人誤以為,台商在中國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事實上,由於中國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復甦的國家,這反而是台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外銷換內需 台商須轉型
從最近中國推出的一連串刺激經濟方案可以發現,「內需」已經是未來觀察中國最重要的一環,包括家電下鄉等措施,都給台商很多想像空間。
很多嗅覺靈敏的台商,利用中國政策轉向的機會,將出口轉為內銷,以鴨子划水的姿態前進。估計不用幾年,這些台商又會重新嶄露頭角,類似旺旺、康師傅這種征戰全中國的企業,還會再出現。
雖然家電下鄉得標的多半是中國本土企業,但其實在通路方面,台商擁有絕佳的優勢,像大潤發、藍天,中國企業可以藉由和台商合作,將產品銷售出去。
由於通路前景看俏,包括食品業的旺旺和康師傅,也有意加快通路的布建,因此中國刺激內需政策,給了很多商機去建立經銷點,這是台商的機會。
過去十年,中國是世界工廠,台商只要夠努力,多半都會賺到錢,外界一般都太低估這些台商的口袋深度。
想想看,之前的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網路泡沫、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不都安全度過?所以說,這次金融海嘯反而是個機會;只要台商利用政策放寬之際卡位,下次景氣回升,企業規模就會從「巨鷹」躍升到「巨獅」,成為「百年企業」。
巴菲特曾說,不景氣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可以再殘酷一點解釋,就是可以看到誰陣亡在灘頭上。
這一波金融海嘯,倒閉的其實都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以及習慣「打帶跑」的地下經濟,最近就陸續聽到體質不佳、槓桿太高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但資金雄厚、「泳技高超」的企業,會是下一波景氣回升的贏家。任何一次去蕪存菁的結果,都是最精華的。
現在全球各國政府正吹起減稅風,不少人在想,財政如此惡化,為何要減稅,這不是背道而馳!其實這是在排擠地下經濟企業,增加體制內企業的成長;反而有助於增加稅收,中國近年來也朝這樣的方向在走。
例如降低營所稅、調高退稅,過去利用逃漏稅而創造利潤的山寨企業,會愈來愈難生存,按法令走的台商會接收這些企業的市場。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是金融資產泡沫造成的,歐美等地區雖然受到極大創傷,但像中國等新興市場因在過去十年賺到錢,有機會在未來成為世界經濟軸心;由於新興市場還在「富起來」的階段,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仍是最大宗,這對大部分主攻傳統產業的中國台商,是一大佳機。
台灣製造業可技壓港、星
台商的長處,是製造平實的產品,善於控制成本和品質,因此製造業一向是台灣的長處。香港雖然也有意在金融海嘯中轉型,但根深柢固的金融地產形象,限制了它的發展;而新加坡也有意利用中國茁壯自己的企業,但實力仍敵不過台商。
儘管中國內需是台商下階段成長的關鍵,但為了在第一時間卡位,最要緊就是資金;而掛牌上市,就是從市場上快速獲取資金的最佳管道。這是台灣爭取台商回流最好的機會,成為華人籌資中心,就會有愈來愈多企業選擇根留台灣。
據了解,光是廣東東莞地區,就有超過二百家企業符合上市條件;而營業額在一億美元以上、獲利超過一千萬美元且有意回台掛牌的,就有三、四十家,不少企業每股盈餘甚至有四至五元水準。可以想像,一旦這些公司回台上市,將在台股中扮演「重量級」的角色。
所以,此時台灣應該放開心胸,除了加快法令鬆綁外,「心態」的改變也是必要的,不要再把這些過去偷跑的台商當作是「賊」,拒人於千里之外,反而應藉機讓優質的台商回來掛牌上市,將技術和獲利留在台灣,只要資本市場愈國際化,外資就會進來,這樣台灣就有機會跟著中國一起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
馬國柱
現職: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主席兼執行長
學歷:政治大學會研所碩士
經歷:台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法務部調查局專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