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6年第三季巴菲特意外宣布買進航空股後,「巴爺爺」成為推升航空股價的最大利多,今年第一季他老人家更進一步加碼了美國航空與西南航空,累計過去一年來,這兩家航空公司分別上漲了92%和68%,跟著股神買的投資人個個笑開懷。
近期油價頻創新低,對華航經營相當有利,但股價會讓投資人如此失望,工會要求更多可能是重要原因。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表示,去年華航空服員在桃園產業公會領軍下,發動全面罷工,造成航線停飛,也逼迫新上手的經營團隊答應讓所有行業都羨慕的七項恊議,但工會得逞後仍不願罷休,在罷工事件滿一週年之際,產業公會再度到交通部砸紅色水球,希望爭取更多的員工福利。
謝金河接著表示,此時交通部次長王國材挺身而出,他批評華航員工要太多,得寸進尺!這是小英政府就職一年多來,面對抗爭,第一個勇敢站出來說真話的官員,值得肯定。
檢視華航的幾個指標:一是每股淨值從小英當家前的10.91元,到今年首季掉到9.46元;二是毛利率從16.43%降到7.82%;三是營業利益率從6.78%變成負1.03%。
華航2016年第一季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為14.6億元,今年第一季反而虧損37.6億元,對照競爭對手的長榮航空今年首季淨損歸屬於母公司僅有7.4億元,華航的營運成績單實在是差強人意。華航第一季每股稅後虧損0.69元,長榮航只有小虧0.18元。
謝金河強調,他並不反對華航加薪,但加薪一定要建立在企業獲利的基礎上,如果華航有賺錢,員工分紅比重可以提高。但是,華航已出現重大虧損,今年稍不小心,就會虧損超過100億元以上。「這個錢要國庫及股東買單,用全民納稅血汗錢給華航員工不停加薪,這樣合理嗎?」
有不少網友認為,華航第一季經營不善,由政府指派的管理階層也要負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