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官方沒肩膀 金融債如燙手山芋 P.88

官方沒肩膀  金融債如燙手山芋 P.88

開發金大買萬泰銀行的金融債,讓還有誰持有問題銀行的金融債,一下子成為市場關切焦點。隨著問題銀行效應持續發酵,主管機關處理態度軟弱,台灣資本市場受到波及的苦主,恐怕還會持續增加。

問題銀行是金融業的沉重包袱,日前萬泰銀的金融債券,讓開發金嘗到苦果。而慶豐銀、寶華銀、安泰銀、日盛銀、聯邦銀面臨的財務壓力也不小。

這些銀行有的是淨值明顯小於一個資本額,例如寶華銀,今年第一季底淨值只剩下九.七三億元,隨時面臨被接管命運;有的是如果處分不良債權損失一次提列,淨值還得大幅縮水,實際財務結構其實不穩,信評已經被調降到「D/E」之間。

金融債是發行期間長達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長期債,而且,發行金額低,一筆金融債大約通常是五億、十億元的額度,不像公債金額大、買家多,彼此間流通性大;金融債流通性很小,甚至根本就是不動,買家通常都是以長期持有為前提買進。


明明虧錢帳面卻有賺

然而金融債券不像股票會因公司營運不佳一路下跌,只要遵照會計原則提列一定損失,風險會適度表現在財報上。金融債因長期持有的特性,加上很多根本沒有交易,難有公平市價產生。這讓握有這些問題銀行金融債的公司,不僅財報上還看不到損失,不少甚至還出現獲利,與事實明顯悖離,將來一旦銀行真的出事,就須承受更高的風險。

當然,各家銀行病況也分輕重。例如慶豐銀、寶華銀病情廣受關注,所發行的金融債持有人,恐怕得早晚祈求銀行營運順利,手上的債券才不致變廢紙。目前看來,以茂德手上持有慶豐銀行五億元、開發工銀持有寶華銀二億元(去年底市價為二.○三億元)的金融次順位債券,都存在不小的潛在風險。此外,安泰銀、日盛銀與聯邦銀相對以上兩家銀行則壓力稍小。

原本市場評估卡債呆帳壓力漸小,但萬泰銀去年財報出爐,大虧一一二億元,累計帳上未攤提的呆帳損失高達三百億元,今年第一季季報簽證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瞬間從普通病房被打入加護病房。

依此來看,安泰銀今年第一季底帳上未攤提損失一一三.五七億元,日盛銀則是在去年改採一次攤提之後,全年大虧一四○億元,決定大幅減資因應,淨值因此應聲跌破票面。相較之下,聯邦銀的情況則在三家之中較屬輕微,大股東林榮三家族對萬一增資不順,必須自己掏錢增資的態度,也相對積極因應。

安泰銀發行金融債高達二十餘億元,苦主因此最多,華南銀持有安泰銀十億元的金融債、國票持有八億元、北富銀持有四億元,潛在風險不小。而復華證持有日盛銀近七億元的金融債,合併後的復華金也須概括承受。


主管機關得快解決呆帳問題

過去,金融債券從未發生不給付的情況,對苦主們來說,金融債券只是去化過剩資金,且風險相對低的管道之一;但在金融重建基金(RTC)於兩年前退場後,金融債券等「非存款債權」並不在保障範圍,如今成了燙手山芋,真是始料未及。

一位握有問題銀行債券的財務長表示,這筆金融債是在○四年買進,他說當時公司手上資金這麼多,無論如何都得去化,尤其台灣金融法令對海外投資設限嚴格,在「投資無門」的壓力下,「台灣銀行不會倒,相對風險已較小,當時怎會想到卡債風暴會讓銀行面臨被接管問題。」尤其投資資金部位龐大的保險業、票券業,更是有苦說不出。

儘管如此,也有公司做好內控,全身而退。例如國內可運用資金部位最龐大的單一法人國泰人壽,在這次問題銀行的金融債中毫髮無傷。國泰人壽發言人李長庚說,資金無法有效去化當然令人頭痛,但內部風險控管還是第一要件,寧可讓資金做無效運用,也不能因此投資高風險標的,尤其國壽的資金都是保戶的錢,沒有承受高風險的能力。

這些問題銀行今年下半年還有陸續增資、發債等財務改造計畫,效應還會持續發酵;主管機關若不盡快積極解決相關問題,恐怕連帶遭到波及的苦主還要持續增加。

延伸閱讀

行人闖紅燈不只罰500元!濫用路權「行人三寶」變多、交部擬提高罰鍰 警:違規害車禍你也有肇責

2023-07-11

股利率近10%,富邦高股息00900募集衝破150億!她解定存300萬,親試2年「新ETF募集賺錢法」半年賺30%

2021-12-14

車禍擦撞輕傷後對方直接4個月不上班...一個要200萬判賠2千案例:車禍不是中樂透!律師揭損害賠償算法

2023-05-29

台灣「行人地獄」10大怒點!出車禍就怪A柱擋到視線、機車騎上人行道...台灣人你怎麼不生氣?

2023-05-11

17歲女車禍亡,母求償撫養費遭駁回…法官吐原因「任職大立光、年薪百萬應無需撫養」判決內容出爐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