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國銀陸企授信風險 金管會管得住?

國銀陸企授信風險 金管會管得住?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左)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右)赴立院報告國銀對陸企授信狀況,但所公布的數字,仍然引來不少質疑。

李孝華

金融

攝影/陳俊銘

931期

2014-10-23 12:43

陸企旭光高新、索力相繼倒債,引發各界對國銀在中國授信風險的關注,官方雖然提出「安全無虞」的數字說明,但不少業界人士透露,這些數字的可信度或許得打上問號。

國銀所籌組的旭光高新、索力兩件陸企聯貸案,在最近半年來相繼倒帳,一時之間引發外界對國銀陸企授信風險的關注。十月十五日,立法院財委會特別安排專案報告,要求金管會、財政部兩大部會前來備詢,兩大部會更雙雙首度對外公布相關的陸企授信餘額統計。

根據金管會公布結算至八月底的數字,全體國銀對大陸企業授信的總金額大約一二八○億元,僅占全體國銀二十六兆元總放款量裡的○.四九%,至於逾放比僅○.二四%,財政部則公布九大官股行庫〈含中國輸出入銀行〉的陸企授信餘額為五○四億元。然而,這份官方出示的統計數字,代表性究竟有多少?


選樣統計「故意」數字極小化


在財政部出示的這份統計裡,台銀、土銀、兆豐銀、一銀、華銀、合庫、彰銀、台企銀這些公股行庫的陸企授信餘額,僅分別二十七億元、三十二億元、一○二億元、四十一億元、一四一億元、六十六億元、八十二億元、十四億元;財政部國庫署表示,並不會定期要求公股行庫提報對陸企授信或曝險金額,這次是應立法院要求,才主動請各行庫提供資訊,以金管會所規定的計算辦法提報曝險狀況,並且也和金管會所掌握的數字相互對比。

但有業者私下表示,因為金管會以最狹義標準定義所謂「陸企」,必須血統百分百純正,才是金管會所謂「陸企」,和外界一般認知有不小落差;因此在多家行庫「內部」的統計數據上,不僅遠高於此,而且還比上述數據小則多出兩倍、大則多出十倍都不止。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一位行庫主管坦言,金管會、財政部近來對於陸企曝險,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因此要求提報的統計範圍:「在授信地區裡,是僅限大陸分行所承作的陸企客戶;再者,對所謂的陸企,主管機關的定義是百分之百純中資的央企、國企、民企!」可以說是最能讓顯示數字極小化的選樣統計方式。

這位不具名的行庫主管分析,這樣的範圍限定有兩個意涵,其一,香港分行所承作的陸企,並不包括在統計範圍之內;其二,不只是台商集團在中國所轉投資設置的子公司,連同台商與中資合開的企業,甚至於中資股權比台商還要大的這類企業,也排除在陸企的範圍之列。因為這兩種排除,使得銀行內部統計的真實累計數字,遠比主管機關所公布的大得多。

其實,業者的說法不算完全正確;畢竟現行法規中明定,在計算銀行曝險金額時,所謂「台灣地區銀行」包含「境外分行」,而交易對象也包含台資企業在大陸的分支機構。但金管會內部人員卻不否認漏洞的存在,「實務上,銀行上報的曝險狀況,往往不會特別計算香港分行的對陸企授信金額。」他表示,如果金管會認真查核,恐怕會發現枱面上的數字只是國銀對中國曝險的冰山一角。

一位主掌兩岸三地授信業務多年的銀行業高層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陸企跑到香港,透過境外融資的方式,向香港當地的國銀或外銀分行,透過舉辦聯貸案的方式,再把資金匯回中國。但這些跑到香港去籌資的陸企,其授信風險不見得就低於在中國內地市場。

 

陸企


有外銀背書 仍照倒不誤

 

以今年五月倒帳的旭光高新為例,這家陸企就是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而在銀行業的陸企授信業務量來看,包括台銀、兆豐、一銀、華銀、彰銀等大型行庫在內,台資銀行目前在香港分行家數總共有二十家之多,其所承作的陸企授信,無論是規模、業務量,比起剛剛才在中國起步的十一家中國分行,都高出許多,根據業內人士估計,業務量起碼在兩倍以上。這也使得此次主管機關所公布的數據不僅代表性存疑,反而還會引起外界更多的揣測與聯想。

現在在中國,對於陸企的授信風險究竟多高?其實,旭光高新、索力這兩件倒帳案,都呈現出好幾種共同的特質,令金融圈深感:「照理不應該會倒帳的,卻還是倒了」。

其一,兩家都有「在監管機制完整的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光環,前者在香港,後者更在德國法蘭克福;其二,兩家都不只受國銀青睞,旭光高新除了兆豐主辦的八千五百萬美元聯貸案,瑞士信貸銀行也不遑多讓,其主辦的聯貸案也達九千萬美元,索力的六千萬美元聯貸則是由野村證券出面牽成,還自己跳下來包下九百萬美元額度。

最後,這兩件案子都是無擔保授信,其中,索力現在只能透過先預存在備償專戶裡的利息,每家銀行先拿回五十萬美元的額度。然而,這也意味著倘若之後的民刑事訴訟不力,銀行的損失將高達九五%(若以國泰世華、合庫、彰銀、台企銀等多數銀行都投入一千萬美元的額度計算〉。

其中,比起旭光高新集團是在放款一年多、約十五個月之後倒帳,索力的情節更是離譜。一位了解內情的金融圈人士形容,索力這件案子,八月才簽約,短短三周就傳出事,負責人吳清勇涉捲款潛逃,後來在國台辦方面派員強力關切之下,不得不從菲律賓硬著頭皮回到中國,但負責人的態度非常糟糕,這位金融圈人士表示,吳竟然推說是要去菲律賓「整牙」看病,被問到相關印鑑時也推說不清楚,擺明沒有配合的誠意。

而荒唐的是,這件案子之所以有不少台資銀行共襄盛舉,還與泉州市政府大力推薦有密切關聯。

此次公股行庫裡,包括合庫、彰銀、台企銀等三家行庫,都是積極布局海西特區的銀行,合庫、彰銀選在福州設第三分行之外,亦有意透過海西特區的「同城異地」支行優勢,將業務範圍再延伸至泉州,而台企銀去年更曾物色在泉州投資設置村鎮銀行,這次在索力聯貸案裡,全部都是參貸行。

 

陸企

▲除了國內銀行業者外,瑞士信貸銀行也是旭光高新倒債的受災戶。(圖片來源/ CFP)


內保外貸仍須列入曝險


由上述的情況,就不難了解對中國企業的授信風險有多高了,即使是在高透明度的市場掛牌、有知名外商銀行參與、有地方政府推薦,都難擔保還款無虞;但也有一位不具名的行庫高層表示,其實不只是陸企,台商企業在當地的授信風險也在升高,因為中國的產業政策多變:「包括夕陽產業,或是中國官方已擺明政策不支持的產業,例如耗能產業,現在授信最好要小心!」

此外,除了聯貸授信,就連銀行最常投入的「內保外貸」,亦即應收帳款貿易融資,國銀也得張大眼睛看清楚,檢視是否有問題。內保外貸主要是由中國的銀行開立信用狀,企業據此再向海外銀行貸款;原本,部分國銀主張這種作法已有中國的銀行擔保,因此不必計入中國曝險,但八月間金管會已表明,因為「中國銀行開的信用狀不具擔保效力」,而認定「內保外貸」仍須列入曝險計算。

據金融圈人士透露,某家國內具有壽險背景的知名大型銀行,就曾與夏普在無錫的子公司,一度發生「應收帳款」的執行糾紛,最主要爭議在於,這筆應收帳款先前夏普無錫公司已和其他公司有所約定,使得這筆應收帳款設質出了問題,之後還是透過律師團隊出面力爭,風波才平息。

國銀這幾年來,因為兩岸開放政策而積極登陸,原本認為是因勢利導、美事一樁,但隨著各種疑難雜症一件接一件浮上枱面,國銀在搶進中國業務的同時,恐怕風險控管的腳步也得及時跟上,才不會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0056貼息中,買37元划算?施昇輝:套40也免擔心!00929秒填息好開心?她為何說跌也是好事

2024-04-24

00929、00940、00679B…該選高股息ETF還是債券ETF?這檔30萬人搶進,還能免扣二代健保

2024-04-16

兆豐金配1.5元現金+0.3元股票,股利新高!為何他卻說配股是雙面刃...更棒買點在哪?

2024-04-24

LINE Pay股東會紀念品來了!600元買1股拿100點LINE POINTS值得嗎?他:下次是不是要發貼圖

2024-04-24

地震警報APP推薦!提早20秒預警iOS、安卓都有,LINE還可接地牛速報…一文教學怎麼下載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