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國家競爭力關鍵在於投資基礎科學!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國家競爭力關鍵在於投資基礎科學!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灣企銀常董葉俊顯以學術角度分享台灣未來產業創新焦點在生技醫療產業,以及新能源,也就是電動車產業。

廣告企劃製作

金融

2023-07-07 16:12

《今周刊》6/28舉辦第六屆「2023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灣企銀常董葉俊顯以「創新與人才 台灣大未來」為題演講,多次呼籲國內應重視、投資移轉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增加競爭力,立足世界。

葉俊顯於報告中引用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丁肇中院士一席話:「沒有基礎科學研究,何來新創產業與創新經濟。」台灣不要將自己研究只侷限於「技術轉化」,因為「基礎研究才是新技術和工業發展的原動力」,技術發展是生根於基礎研究,如果一個社會將自己侷限於技術轉化,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沒有新知識發現,也就沒有東西可以轉化了。

 

ChatGPT為基礎科學代表 應大量投注基礎研究領域

 

葉俊顯解釋,「基礎研究」是產生前瞻性的創新,其研究所需時間至少以十年考量。「技術發展」則是在商品化量產後端,只能產生維持性的創新,也就是一般認為的製程改良。葉俊顯說,好比近來火紅的ChatGPT(生成式預先訓練轉換器)就是大量投注基礎科學的結果。

 

而依據台灣科學技術統計要覽(2020年版),2019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發展」分別占整體總研發(R&D)支出(約新台幣6,600億元)的7%、22.7%、70.3%。

 

「基礎研究的投資實在太不成比例!」葉俊顯舉例,中國華為公司在2018年的研發經費高達人民幣數千億元,華為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從事基礎研究的專家及6萬多位工程師。由此可見技術創新的大企業對基礎科學的重視。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灣企銀常董葉俊顯強調,產業創新要以科學為本。

 

生技醫療及新能源車為未來兩大創新產業

 

葉俊顯指出,台灣未來產業創新有兩大焦點,一為生技醫療產業;二為新能源(電動車)產業。

 

生技醫療產業方面,疫情前投入生技醫療產業的資金就有增加的趨勢,2020年更吸引全球逾2千5百億美元資金投入,台灣電子五哥也積極跨入生技醫療領域。包括廣達著重在雲端整合平台、遠距醫療;鴻海強調穿戴式醫療設備開發;仁寶發現少子化大家開始養寵物,投入動物醫院、動物影像診斷;緯創著重在外骨骼機器人、科技輔具商機等。

 

尤其近來因為政策引導,生醫也融入三大新科技領域,包括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創造相關商機。像是再生醫療,由於基因及細胞治療研發與製程漸趨成熟,可聚焦在醫療上未被滿足或無藥可用的市場。精準醫療則是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能做到癌症早篩、伴隨診斷等。而數位醫療的概念,也是希望以巨量資料、雲端運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在健康醫療照護領域,提升疾病預防,或是發展AI技術的醫療器材等。

 

在能源車方面,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汽車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逾16%,為主要汙染源之一,各國為達成其所宣示的碳中和目標,紛紛制定禁售燃油車的時程。目前禁售燃油車最早的國家為挪威,而10/27歐盟27國達成共識,將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美國僅加州宣布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尚未有全國禁售燃油車的時程。

 

市場預估,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675萬輛,以電動車平均售價3萬美元計算,2021年電動車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美元,而隨著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有望在2025年突破3成,全球電動車銷量上看2,000萬輛,2030年電動車銷量預估4664萬輛,市場規模將逾1兆美元。

 

擴大研發法人創業的借調制度打造友善新創環境

 

隨著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各家品牌百家爭鳴,特斯拉雖為電動車品牌市佔率之首,但22Q2市佔率已由Q1的20.1%下滑至15.9%新低點。顯見隨著多家傳統車廠投入研發,未來電動車市佔率之爭將越來越激烈。全球電動車銷售佔比中,前三名為中國(50%)、歐洲(35%)、美國(8%),這也說明歐洲和美國的電動車仍有巨大商機。

 

此外,葉俊顯指出,新創者可多加善用科學園區和國科會可能資源,如國家太空中心、高速電腦等,舉例來說,「歐盟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計畫」,以高速運算中心為核心,結合大學,衍生出不同服務取向的新創,形成科學園區的創新事業。同時可槓桿科學園區附近的科研設施,如半導體晶圓(Shuttle)共乘計畫、嘉義無人機研發中心(飛行測試場),將可大幅增加成功機率。

 

最後,葉俊顯建議,台灣應該將重心放在加強吸引國外新創企業,擴大研發法人創業的借調制度。好比當年以色列一家汽車科技研發Mobileye公司與特斯拉都曾經來台尋求投資資金和供應鏈,可惜台灣因未能看到Mobileye背後的演算法而錯過,投資者應將眼光放遠一點。

 

至於借調制度,則建議比照大學教授可以「借調」創業的機制,讓國研院研究人員也能借調,用豐富經驗和專業協助團隊面對挑戰,省去失敗路徑。打造台灣營造成為友善的新創王國。

 

▲由左至右,今周刊顧問林宏文、益鼎創業投資集團創辦人暨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灣企銀常董葉俊顯、水木創業顧問公司董事長暨清大創業車庫創辦廖湘如。

 

延伸閱讀

繼黃仁勳、蘇姿丰後又一AI巨星誕生!同樣出身美超微的台灣囡仔 謝金河:出身嘉義的他最感謝這位「台灣部長」

2024-02-04

銀行存款超過200萬的人有什麼共通點?500位20-49歲儲蓄調查4結果:存得了錢的人都著眼在未來

2024-02-05

3檔增資股抽起來「只有3天」,申購全中能賺4萬、光這檔就1.8萬!龍年開紅盤博個好彩頭

2024-02-14

哪裡可以換新鈔?Google換鈔地圖輕鬆查!ATM、郵局「限時5天」...父母、小孩紅包行情一次看

2024-02-07

過年天氣/冷氣團又來了!愈接近除夕愈冷,這天「下探7度」…春節連假返鄉天氣搶先看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