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封實名檢舉信湧入金管會,指向投信業與銀行、券商間長年存在的「基金IPO責任額」現象。
這套行之有年的銷售機制,如今正讓前線營業員陷入難以負荷的壓力中。
一場有組織的集體吹哨,正揭開ETF募集熱潮背後層層堆疊的銷售壓力。長年被業界奉為「行規」的銷售責任額制度,如今已壓得基層員工喘不過氣。
五月十三日,金管會證實過去一周內接獲超過百封的實名檢舉信,矛頭一致指向證券、銀行等金融機構長期施加於基層員工的「基金IPO責任額」。所謂責任額,指的是證券營業員或理財專員被分配基金銷售目標金額,必須在期限內賣出一定數量的ETF或其他基金產品。
檢舉內容大致指出,為了衝刺業績,證券公司將銷售壓力層層下放至第一線人員,無論市況冷熱、人力條件,皆被要求「照量」推銷金融商品。多位營業員反映,公司表面上沒有白紙黑字訂下KPI,但責任額已經是不成文規範。
金管會表示,檢舉內容初步涉及二十家金融機構,包含十家券商、九家投信與一家銀行,目前不便公布具體名單,但將盡速向券商公會與各家金融業者了解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