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美術館成立1年了,目前正在慶祝一週歲的生日,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表示,在開館一週年後,有幸為台灣民眾帶來「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由莫內《睡蓮》系列領軍,呈現一場國際巡迴展的亞洲壓軸展出,作為富邦美術館送給台灣民眾的暑假禮物。
印象派展覽時間、地點、票價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 展出時間:由2025年6月11日起至2025年9月29日止,每週二休館
- 展覽時間:每日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 單人全票:450元,愛心票:220元,12年國教生暨教師票:100元
翁美慧回顧過去一年的時光,富邦美術館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辦了第6次的展覽,「因為有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建造了一個這麼好的空間,因此去年的這些展覽也為我們帶來很多很好的聲譽,之後好的展覽就會自動來找我們。」
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攝影:林韋伶)
不出國就能欣賞好畫 富邦翁美慧再帶印象派作品登台
翁美慧也分享,在過去一年的6次展覽中,每一個都是自己非常感動、非常喜歡的展覽,就像是這次美術館帶來台灣的莫內《睡蓮》,也是自己非常喜愛的一幅畫。「我覺得這是一場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展覽,所以我才希望在富邦的展場,讓所有不能出國的台灣觀眾們,能夠享受到不出國就能看好畫的機會。」翁美慧這樣說。
翁美慧也特別說明,在此次的展覽中,美術館方做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也就是在展場上、在每一幅畫的旁邊,沒有附上說明,「主要是我們希望大家能夠透過眼睛,直接去感受那幅畫給你的震撼力。」
翁美慧提到印象派對現在藝術的影響,指出如果沒有印象派,就沒有後來延伸出來的野獸派、立體派等派別,顯示出印象派在整個藝術史中,是非常、非常重要,需要被民眾理解。
對於印象派的特色,翁美慧分析,是因為它開始有了顏色、開始有了自然,讓人的眼睛打開,讓人能到自然裡面感受光,「這種訓練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照片來源:富邦美術館提供)
畫作旁沒有文字說明、打造睡蓮池上的拱橋 富邦美術館求新求變
當時的美國畫家,因為面對美國正要開戰,因此希望能透過畫作來抒發自己,「他們具備的開創者(frontier)精神,是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讓大家不但能夠瞭解到畫本身、有感動的部分,還能學到背後的意義,可以讓現代的人有一個盼望。」
針對這次展覽,翁美慧與策展單位煞費苦心,像是在莫內的覽展區內做了一個地圖,紀錄莫內造訪過、並曾創造最偉大作品的那些地點,「我們也把莫內的『睡蓮池上的拱橋』重現,讓大家去體驗莫內。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做了很多改變,希望能突破自己。這也是我們給臺灣跟臺北市居民的暑假禮物,希望大家能好好來享用這樣的空間。」
此次「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空運來台52件伍斯特美術館珍藏印象派真跡,匯聚近40位大師作品,包括法國印象派巨擘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尚(Paul Cézanne),以及美國代表性印象派大師卡薩特(Mary Cassatt)與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完整勾勒印象派從巴黎走向世界的軌跡。
莫內、雷諾瓦、畢沙羅… 40位大師52件作品一次看
展覽也將帶領觀眾全面探索印象派的起源、發展與擴散,透過巴比松畫派的柯羅(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巴黎印象派的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尚(Paul Cézanne);美國印象派的卡薩特(Mary Cassatt)、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和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人畫作,深入了解印象派這場開創性的藝術運動如何突破傳統框架,邁向現代藝術的嶄新篇章。
其中一件必看的印象派精彩作品,是印象派開山始祖莫內經典的《睡蓮》,這是他晚年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與時間感,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是印象派走向現代抽象藝術的重要橋樑。
莫內知名畫作《睡蓮》系列作品。(照片來源:富邦美術館提供)
有「美國莫內」之稱的哈薩姆,他的《在法式庭園中採花》,色彩繽紛、清新脫俗,完美融合印象派的光影與美國本土精神。
圖片來源:富邦美術館提供。
而美國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有別於其他印象派畫家鍾情於塞納河派風光,她選擇描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時刻,經典的《母與子》精準捕捉親情的真摯與溫暖。
圖片來源:富邦美術館提供。
本文不授權媒體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