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永豐金併京城銀,金管會准了!兩銀行191據點躍國銀第2名、員工全留任…何時正式併入金控?

永豐金併京城銀,金管會准了!兩銀行191據點躍國銀第2名、員工全留任…何時正式併入金控?

林韋伶

金融

今周刊資料庫

2025-06-19 17:48

金管會在週四(6/19)記者會上,公布數項最新金融產業動態,其中一項為同意永豐金以股份轉換方式,取得京城銀100%股權。

另一項則是公布同意合作金庫銀、第一銀、華南銀、上海商銀、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兆豐銀、滙豐(台灣)銀、元大銀、玉山銀、星展(台灣)銀行、中信銀及瑞士銀在臺分行等13家銀行,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並自其開辦日起試辦1年至115年6月30日止。

永豐金據點數從第12名衝上第2名

 

金管會指出,永豐金控及京城銀行分別於114年3月3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本股份轉換案,股份轉換完成後,京城銀行將成為永豐金控100%持股之子公司,完成合併後資產累積為3兆元。

 

金管會表示,依永豐金所報資料,永豐商業銀行與京城銀行在營業據點分布與放款業務發展具互補性,兩家子銀行未來透過整合重疊資源、調整業務結構,可發揮整併效益,國內營業據點增加至191處(永豐銀125處、京城銀66處),據點數量從第12名一口氣衝上第2名,存款市占率由3.74%提高至4.24%,放款市占率由3.79%提高至4.37%。

 

永豐金併京城銀,金管會:盼1年內併入金控旗下

 

有關京城銀行員工權益保障的相關措施,永豐金承諾繼續留任京城銀行全體員工,並對員工權益保障展現善意回應。基於客戶權益保障及金融市場安定,金管會希望雙方持續維持勞資關係和諧。

 

金管會也表示,希望永豐金在1年內可以完成京城銀的整併,在金控把銀行併入後,再進行永豐銀與京城銀兩家銀行的合併。

 

13家銀行遞件申請前進高雄專區   金管會全數核准

 

此外,為推動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已於4月1日訂定發布「金融業申請進駐地方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作業原則」,並受理銀行申請進駐高雄專區試辦業務。

 

金管會指出,截至5月上旬,已有13家已開辦高資產業務之銀行遞件申請,均獲核准。本次開放銀行試辦的22項業務均有銀行提出申請,主要以授信業務(如:自行質借、保險融資及Lombard Lending)、家族辦公室及跨境金融服務為主。

 

金管會表示,在審核過程中,已要求銀行就專區營業據點的管理、客戶權益保障及爭議處理、申請試辦業務項目之交易作業流程及風險控管等提出說明,以確保相關業務於試辦期間能符合規範,並持續厚植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之服務量能。

 

試辦業務觀察1年   若具正面助益將推動法規落地

 

金管會表示,高雄專區將自今年7月正式啟動,銀行試辦業務將以1年為期定期檢視試辦成果,後續對市場發展具正面助益的試辦項目,將研議修正相關法規,或請金融業同業各公會等單位檢討修正相關規範,完成法規落地。

 

金管會強調「業務試辦有期,專區運作永續」,設立地方資產管理專區是推動我國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重要的一步,期盼在各界攜手合作下,吸引更多國內外市場參與者進駐,擴大我國資產管理產業量能,穩步推動臺灣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對於獲金管會核准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國泰世華銀行表示:「高雄專區分行規劃將於7月正式開業,成為首批啟動營運的金融機構之一。未來將試辦OBU、DBU等升級業務,並結合國泰世華於新加坡、香港私銀深厚的國際實戰經驗,積極響應金管會政策,把握資金、人才與產業發展,共同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延伸閱讀
台灣大未來》金融機構導入AI就像「開著飛機造飛機」!永豐金數位科技長張天豪揭AI發展旅程
台灣大未來》金融機構導入AI就像「開著飛機造飛機」!永豐金數位科技長張天豪揭AI發展旅程

2025-06-19

南山人壽股東會,10多年來首次沒工會抗議!會併購玉山金永豐金?何時上市、發股利?尹崇堯說明白
南山人壽股東會,10多年來首次沒工會抗議!會併購玉山金永豐金?何時上市、發股利?尹崇堯說明白

2025-06-11

永豐金證砸16.28億併台灣匯立證券,近1年第3起併購案!看上對方這項業務潛力:客群高度互補
永豐金證砸16.28億併台灣匯立證券,近1年第3起併購案!看上對方這項業務潛力:客群高度互補

2025-05-29

銀行「南霸天」申請下市!599億賣給永豐金,拚明年第4季合併…為何要購併它?員工怎安置?
銀行「南霸天」申請下市!599億賣給永豐金,拚明年第4季合併…為何要購併它?員工怎安置?

2025-05-12

永豐實總經理李宗純猝逝,享年58歲…掌舵五月花、橘子工坊等知名品牌,未來人事如何安排?
永豐實總經理李宗純猝逝,享年58歲…掌舵五月花、橘子工坊等知名品牌,未來人事如何安排?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