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匯率升值成為第2季的熱門關鍵字。5月以來,從投資大戶到菜籃族、企業巨擘或市井小民,人人都在談論「新台幣匯率又升值了、台幣漲到28字頭了、你買美元或日圓了嗎?」
不過,新台幣匯率猶如「雙面刃」,外匯投資人喜孜孜迎來換匯「甜蜜點」,但出口商與壽險業卻面對鉅額匯損壓力,這波升勢何時到頭,迄今無語問蒼天。
不到3個月台幣匯率狂漲超過4元
今年第2季來,新台幣匯率如搭直升機般一路狂升,3月31日還在33.182元,6月27日已直奔至29.18元,匯銀主管說,若非央行用力阻升,新台幣匯率早已高掛在28字頭。
不到三個月,新台幣匯率狂漲超過4元,並寫下驚人的兩位數升幅13.71%,過去非常罕見。
金管會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5月,新台幣匯率累計升值2.088元、大升6.98%,創1989年4月以來、逾36年的單月最大升幅,讓壽險業獲利與淨值岌岌可危。
壽險業前5月由盈轉虧617億元
壽險業單月暴虧1,066億元為史上最慘,其中受匯損影響就達280億元。累計前5月更是「由盈轉虧」617億元;5月底淨值重挫到2兆345億元、為19個月低點,單月大減1,831億元,累計前5月淨值共蒸發5,515億元,為近三年同期最慘。
為降低損失,壽險業者動用大量外匯準備金「水庫」止血,導致整體水位急跌至188億元,寫歷史新低。
金管會研議增添「第二桶金」為壽險業救急
換句話說,新台幣匯率6月之後再持續飆升,壽險業在外匯準備金的「水庫」見底下,恐怕已沒任何緩衝空間,為此,金管會正在研議增添「第二桶金」為壽險業救急。
金管會證實,擬鬆綁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替壽險業者爭取一條活路。
這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包括拉高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及採用第六回合生命表,讓壽險業可釋出過去有效保單「溢提」的準備金,轉做外匯準備金的「第二桶金」,業者可選擇將釋出的準備金轉入損益或外匯準備金,抵禦未來市場波動風險。
換言之,責任準備金與死亡準備金的提存規定若鬆綁,將為壽險業者釋放出上千億元的救命活水,可轉挹注到外匯準備金上,不過官員也憂心,如果新台幣升值走勢煞不住,換匯(CS)交易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交易避險成本持續拉高,「第二桶金」恐怕也很快就消耗掉,到時才是真正更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