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匯率在上週五(6/27)盤中一度衝至28.904元逾3年來最高,央行出面阻升、終場上演「跳水」行情收在29.18元,週一(6/30)再次上演大逆轉,早盤一度升逾1角看到29.048元,收盤則是重貶7.22角,創24年單日最大貶幅,收在29.902元。
近幾個月外資如瘋狗浪衝進台灣,出口商大舉拋匯,加上債券ETF爆出贖回潮,匯市美元供給暴增、增添台幣匯率升值柴火,所有人都在問,新台幣匯率年底前究竟會升到哪個價位?
台幣匯率暴升,好處是增強民眾購買力
以收盤價估算,民眾若在3月底時購買1,000美元,需花費新台幣33182元兌換,到6月30日,買進等值的美元,只需要花費29902元,足足省下3280元;匯銀主管說,新台幣成為「最強亞幣」,因此吸引外匯投資人蜂擁搶匯。
新台幣匯率在短短幾個月內瘋狂飆升,令人回憶起40年前的「廣場協議」。匯銀主管說,1985年9月「廣場協議」簽署後,新台幣匯率便大幅飆升,1985年8月,新台幣匯率還在40.6元,1986至1989年間陸續升值至約25.3元附近,並於1992年7月觸及歷史高點24.4元。
新台幣匯率暴升,好處是會可增強民眾的購買力,國人赴海外旅遊、置產或留遊學將省下不少費用,另進口商品變便宜,有助舒緩物價;但對出口產業與壽險業叫苦連天,光是第2季的財報就蒙受鉅額匯損。
接下來,所有人都在問,新台幣匯率今年底前究竟會升到哪個價位?
央行提前拉下匯價,讓出口商有逃命機會
據了解,央行選在上周五出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主要亞幣都在貶,新台幣匯率不宜獨強;二是6月30日適逢季底,央行提前拉下匯價減緩新台幣升值速度,讓出口商有逃命的機會。
週一是月底、季底、半年報結算最終日,台幣升轉貶有助化解匯損壓力,加上外資對台股賣超逾312億元、市場傳央行緊盯熱錢「假動作」炒匯,都是台幣走勢震盪的原因之一。
歷史資料顯示,央行前總裁彭淮南1998年上任後,新台幣匯率在2011年5月11日創下28.476元高點,為任內最高價,取其整數,市場將28.5元稱為「彭淮南防線」。
27.5元是楊金龍「升值防線」
央行總裁楊金龍2018年2月上任後,新台幣最高價為2022年1月17日的27.607元,超越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任內最高價28.5元,市場研判,27.5元是楊金龍「升值防線」,一旦升破27.5元,新台幣匯率將締造1998年以來、近30年新高紀錄,且再無所謂的總裁「防線」。
觀察今年下半年,美國聯準會仍有降息機率,加上全球掀起「去美元化」風潮,都會讓國際美元偏弱、新台幣等主要亞幣走勢持堅,匯銀主管認為,新台幣匯率升勢難以扭轉,第3季恐將繼續維持在「28」字頭。
儘管央行施行「柳樹理論」、透過尾盤作價把匯價拉回,最多只能延緩升值速度,無法抵檔新台幣跟隨主要亞幣升值的趨勢;今年第下半年,出口商與壽險業要做好台幣在「28」字頭盤旋、明年還有可能進一步探關27.5元的「最壞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