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財富管理寒冬 銀行提高利率大吸金

財富管理寒冬 銀行提高利率大吸金

康士軍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609期

2008-08-21 10:45

通膨壓力升高,使得現金變小,偏偏投資環境一片惡劣,賺錢遠比賠錢來得困難。看準一般民眾的迫切需求,銀行業者紛紛推出所謂的定存加碼商品,用高利定存來吸引民眾目光。但不同商品有不同門檻與條件,消費者得先弄懂其中門道。

景氣轉弱,銀行的財富管理進入寒冬,為了提升財富管理業績,銀行近期以來紛紛推出「定存加碼」商品,以求強力吸金。

其中,遠銀、萬泰銀行、大眾銀、陽信銀行等,分別推出「純定存加碼」商品;而元大銀、永豐銀等民營銀行業者,以及台銀、土銀等老行庫則推出必須搭配理財商品的定存加碼。

根據了解,遠銀、大眾銀及陽信銀行所推出的純定存加碼,已在市場上大大吸金。遠銀原定五十億元的目標,短短半個月就完成,而大眾銀行、陽信銀行表定一百億元的目標,也均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順利達陣。

其中,陽信銀行是以六個月的定存排告利率為基礎固定加碼,利率為二.八九%;大眾銀則是以三個月定存利率加碼,利率為二.八八%,而遠銀則依存款人存款金額決定,最高是三.四四%。

 

純定存加碼門檻低/但要忍受銀行推銷理財工具

 

不過,上述定存加碼商品雖以不須搭配理財商品為主要訴求,但也有最低門檻的限制。以遠銀來說,最低存款金額為五十萬元,且五十萬元以上僅加碼○.七五%,利率為二.九四%;而三百萬元以上加碼一.二五%,才可享受到三.四四%的高利,存款上限為一千萬元。

 

另外,大眾銀的門檻比遠銀低一點,只要三十萬元就可以參與定存加碼;萬泰銀只要二十五萬元,分為兩種存期,一種為三個月,加碼後利率為二.七五%;六個月則為二.八八%。

 

銀行理專私下表示,銀行紛紛推定存加碼的目的,一方面是吸引新資金進來,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讓新存戶成為財富管理的新客戶,進而將資金轉投資於其他利潤更高的理財型商品。

 

理專也承認,定存加碼對於銀行的資金成本頗重,因此存期都不會很長,大約是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目的就是鼓勵民眾解約,將資金轉投資到其他理財商品。

 

如果說,不須搭配理財商品的純定存加碼商品,是用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吊」你上鉤,那麼,擺明必須搭配理財商品的定存加碼,就是要用極為誘人的加碼空間,讓你心甘情願地再拿一筆資金,購買理財商品。

 

經過全球股市震盪,投資人態度轉趨保守,因此近來銀行的定存加碼連結理財工具,逐漸轉為保守型的商品,包含保險、保本型的連動債等。

 

舉例來說,台銀、土銀、遠銀、荷銀等業者,定存加碼以搭配保險商品為主,包含利率變動型年金、投資型保單等;而永豐銀、元大銀除了綁保險之外,還有連動債產品。

 

搭配理財商品利率高/但不見得符合需要

 

以遠東銀行來說,除了定存的最低門檻是五十萬元之外,另外還要投資利率變動型的萬能壽險,首年度保費達五十萬元以上,才能夠享受三.一九%的定存加碼高利;保費須達五百萬元以上,才可能享受到五.一九%的高利。

 

至於元大銀行的「利即加碼」商品,定存部分的最低門檻為十萬元,另外還要連結指定商品,連結連動債保險的部分,保費需要三十萬元以上。如果是直接連結連動債,申購金額就得達到一百萬元,或者是等值三萬美元的外幣金額。台銀、土銀則是連結保險產品,必須一次繳保費三百萬元以上,才可能享受五.二九五%的高利定存利率。

 

整體來說,要享受到連結理財商品的高利定存超高利率,顯然,除了本身資金條件至少需有百萬元以上之外,其中還有一大部分,得要放在自己不見得真正需要的理財商品之上。相反的,如果你本身的確有投資連動債、或特定的保險、外幣存款需求,那麼上述的定存加碼商品,自然值得進一步多加研究。

 

銀行主管表示,除了利率之外,也要注意所連結商品的門檻、風險屬性,像是連結投資型保單盈虧仍要自負。

 

此外,定存加碼的資金雖然為三到六個月,算是短期就可以拿回來運用的資金,但所連結的產品期限通常都比較長,如保險,往往一綁就是五到十年的時間以上;連動債的部分,至少也要三到五年,因此,未來會有資金需求的定存族、存款戶,也要注意資金流動問題。

延伸閱讀

政府發錢了!勞保年金抗通膨5月調升「6月入帳」,91萬退休勞工受惠 勞保局:最高調幅7.59%

2024-04-15

公公過世她做了「1件事」拿到政府最高「近10萬補助」 勞保局提醒:還得符合這資格

2024-04-09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勞保老年年金幾歲領最划算?退休實例計算:提早領、延後領差多少…這招「輕鬆多領38萬」

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