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財經作家的保費省錢術—告訴你做對 3件事 保費繳很少

財經作家的保費省錢術—告訴你做對 3件事  保費繳很少

蔣士棋

保險

2012-10-30 15:58

薪水那麼低,物價那麼高,很多人不禁大嘆,連最基本的保險都買不起了!其實,買不起的原因往往不是保險太貴,而是沒有正確的觀念以及沒發現適合的商品。只要把觀念扭轉過來,即使預算有限,還是有辦法花少少的錢,買到足夠的保障。

在各大媒體發表理財專欄的李雪雯,是國內知名的財經作家。現在的她是保險專家,但在聊到自己第一張保單時,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對保險的認識相當有限。

 

談到自己的第一張保單時,李雪雯回憶,因為媽媽自己就是壽險公司的業務員,大學的時候,媽媽為她買了一張簡單的儲蓄險。「那個產品的名字叫做『婦女險』,專門為婦女設計的,賣點是保戶在結婚跟生小孩的時候,會給付保險金,」李雪雯笑說,現在她還是單身,這兩項賣點自然與她無緣,也領不到保險金。

 

其實,對保險認識不多的人,同樣也會和當時的李雪雯一樣:買了保險,卻沒想過是否對自己有用。其實買保險,重點在於買足保障,轉嫁發生意外的風險,若想讓自己保費花在刀口上,先要戒掉兩大錯誤迷思:

 

戒掉迷思1:何必一定要「終身」?

 

買壽險等於是買保障一輩子的終身險,早已是台灣人根深蒂固的觀念;然而,為了要買到所謂的終身保障,我們付出的成本,可能比自己想像的更多。

 

正因為要保一輩子,終身壽險的保費自然也跟著貴。李雪雯以30歲男性投保20年估算,每100萬元保額的年度保費支出,高達2萬6,000元,幾乎等同於職場新鮮人1個月的薪水。然而,若是購買20年期定期壽險,同樣是100萬元的保額,每年的保費支出只需3,300元。對上班族來說,壓力頓時減輕不少。

 

換個角度來看,終身險的必要性其實不高。李雪雯提醒,壽險多半在身故及全殘時,給付保險金,正是為家庭、事業打拚的青壯年族群所需要的保障。但在退休之後,不再擔負養家的責任,自然也不再需要身故保障。她更指出,如果把通膨因素考量進來,40、50年後拿到的百萬保險金,價值可能剩沒多少,但是現在卻得付出高額的保費,「這樣真的划算嗎?」

 

戒掉迷思2:難道不能不「還本」嗎?

 

為了把所繳保費拿回來,儲蓄險也是台灣人相當喜愛的保險商品。尤其當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低時,打著到期還本訴求的儲蓄險,也的確相當吸引人。

 

只不過,還本險真的那麼好嗎?恐怕未必。李雪雯分析,「儲蓄險受到大眾青睞的原因,多半因為保單的預定利率比銀行定存高,而且又能夠強迫儲蓄,」然而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預定利率,與一般所認知的報酬率並不相同。

 

她以中華郵政銷售的6年期吉利保險為例,雖然預定利率有2.75%的水準,但若以(30歲男性)年繳1萬6,000元保費,6年期滿領回10萬元保險金的條件來計算,總報酬率不過2%,年化後的內部報酬率(IRR)更僅有0.6%;同樣的,保險公司的6年期儲蓄險,年化內部報酬率也不過1.55%,與銀行的存款利率相比其實相差無幾。

 

正因為既要買終身,又要買還本,使得台灣雖然是全世界保險滲透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個人都有兩張保單,但國民平均的死亡保額還不到100萬元,與一般人的所得或資產狀況不成正比。因此,李雪雯認為,如果預算有限,更要有正確的觀念,才能買對自己的保險。

 

預定利率與報酬率大不同!

 

預定利率並不等於保戶拿到的報酬率。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商品時,會計算內部管理能力以及未來投資收益率的評估,來決定保費的收費基準。換句話說,預定利率的內容可能包括了給外勤業務員的佣金、內勤人員的薪資,還有保險公司自己的獲利,並不是保戶能夠全拿的報酬。

 

因此,如果要了解保險產品真實的報酬率,最好的方法是,要求業務員提供該份商品的保費結構,用「總繳保費」與「總保額」來計算「內部報酬率」(IRR),才能夠清楚知道投入的保費,能為自己帶來多少報酬。

 

如果想要省錢,又不想讓保障出現缺口。其實做對3件事,買保險可以不用花大錢:

 

第1件事:善用定期險與附約

 

李雪雯建議,可以用終身險搭配定期險與附約。舉例來說,30歲男性,想要有200萬元的壽險保障,購買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高達近5萬4,000元;但若改以50萬元的終身險搭配150萬元的20年期定期險,保費年繳不到兩萬元。李雪雯也提醒,「別忘了,大部分終身壽險,都有搭配醫療險與意外險的附約,搭配購買比單買主約便宜,一樣能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

 

第2件事:醫療保障=實支實付+醫療帳戶

 

除了壽險,醫療保障也是另一項所費不貲的保險支出,李雪雯認為,醫療保障雖然重要,購買時,還是得要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以及醫療行為的轉變。例如,對於實支實付與住院日額兩類的醫療險,台灣人多半先購買以住院日數來計算保險金的住院日額型醫療險,但李雪雯卻觀察到,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醫療行為越來越少。「住院日額買再多,如果住院天數不長,你也用不到,反而是手術或用藥本身的花費,住院日額險沒辦法給付,」因此,她建議,倘若預算有限,應該優先購買花多少、賠多少的實支實付險。

 

此外,李雪雯也認為,醫療險也適用「先定期後終身」的原則來節省保費支出,並根據自己的財務能力,每個月提撥一筆錢,到只進不出的醫療帳戶,「等到接近退休年齡時,這些平常的積蓄就會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金,到時候再考慮購買醫療險也不遲。」

 

第3件事:「揪團」買保險拿折扣優惠

 

李雪雯指出,正如同時下流行的「團購」,如果能夠找一群人一起買保險,也能向保險公司爭取到一些保費折扣。

 

第一個揪團的管道,透過銀行通路購買。李雪雯分析,透過銀行購買,可以享有1%~5%的保費折扣優惠,不無小補。第二個管道是公司的團體保險:因為團體保險一次投保人數可能高達數10人或上百人,可以直接跟保險公司洽談優惠的保費費率。保險公司為了爭取團體保險的業務,也會主動提供其他保險產品的加保方案來吸引客戶。不過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團保僅針對在職員工,離職之後可能就失去保障,所以得先詢問清楚,再決定是否購買。

 

 

 

延伸閱讀

適婚情侶保險規劃掌握3大要點

2018-03-19

《專題報導》台版「肥咖條款」109年上路 比美國還嚴格

2018-03-07

升息加快、美元轉強 這類保單成搶手貨

2018-02-22

地震死亡拿不到錢 23萬家戶移工竟是勞保孤兒

2018-02-09

善用「信封袋理財法」!5萬元養一家9口,還能買70坪大屋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