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黃明惠 整理

稅制

shutterstock

2024-04-30 09:00

5月綜合所得稅開徵,許多人若對所得稅法規定不了解,又不知節稅之道,往往導致申報錯誤、荷包失血。報稅有哪些眉角要留意?如何才能最省錢納稅?2024報稅時間自113年4月26日8時起,開放使用憑證及查詢碼下載所得資料;5月1日~5月31日開放線上申報上傳;113年5月1日~6月11日開放附件上傳。

今年綜所稅申報,除了特別扣除額外,還有一般扣除額可以扣除,又分為大家常聽到的「標準扣除額」及「列舉扣除額」2選1,究竟選哪個比較有利?

自2023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也就是說,2005年出生的人,年滿18歲可以選擇單獨申報。會計師提醒民眾,不要以為自己所得低就不報稅,這樣反而有可能錯過退稅的空間;此外第一次申報的「報稅小白」,應先釐清申報觀念,避免誤踩報稅地雷。

 

財政部提醒,一般扣除額分為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2類:


1、標準扣除額:單身者享12.4萬元,與配偶合併申報者加倍24.8萬元,申報時直接扣除,免附證明文件。


2、列舉扣除額:6項包含捐贈、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申報時須附證明文件,但依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資料申報可以免附(購屋借款利息除外)。
 

報稅一般扣除額

 

當納稅人進行綜合所得稅申報時,納稅人除了能檢視上年度收入、試算稅金,部分納稅人能透過申報扶養、列舉扣除額等,當抵扣金額大於實際繳納金額時就能獲得退稅的資格。

 

若想在報稅前確認自己是否有所得稅退稅資格,可以先確認自己是否符合以下 6 大退稅資格:

 

1、薪資達一定金額,每月公司已預繳、預扣一定比例稅金

2年收入低於一定金額

3投資可抵減稅額

4銀行存款利息、股票股利,可申報特別扣除額

5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

6大陸地區已繳納所得稅可扣抵稅額

 

符合以上條件者有退稅資格,但要注意的是,有報稅才能申請退稅,所以無論年所得有沒有達到免繳所得稅標準,都應進行所得稅申報,才可拿到退稅金。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怎麼選?

 

財政部說明,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主要的不同是標準扣除額不須出具證明,而列舉扣除額則須檢附證明文件,由於要檢附相關證明,有些列舉扣除項目是沒有金額的限制,完全核實減除,像醫藥生育費及災害損失等。

 

此外,標準扣除額不論所得高低,都只能按固定金額扣除,112年度的標準扣除額,單身的人是12.4萬,夫妻合併申報的則是24.8萬,如果列舉扣除額超過這兩項標準,選擇列舉扣除額申報較能節稅。

 

也就是說,只要看同一申報戶成員中,在112年度內所支付的列舉扣除項目金額總合,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的額度,若是有,就應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並檢附證明文件申報,才能節稅。

 

至於列舉扣除項目則包括醫藥及生育費、人身保險費、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支出或房屋租金支出、捐贈及災害損失等6大項,民眾可查詢財政部官網,確保能用最有省荷包的方式繳稅申報。

 

買ETF要報稅嗎?

 

ETF近年成為國民熱門投資標的,其中高股息ETF更是不少民眾理財首選,但ETF依照配息來源不同,租稅負擔也會有所差異。

 

自2018年起,財政部取消「兩稅合一」制度,股利所得課稅改採「 合併課稅 」或「 分離課稅 」兩種二擇一,究竟股利所得稅是什麼?選哪一種比較划算?

 

關鍵在於總所得及課稅級距,綜合所得在98.3萬元以下的小資族,若選擇「合併計稅」可以賺到3.5%的稅率差額,領股利還能有節稅效果;而若所得高、適用40%課稅級距者,則可選擇分離計稅,股利所得將以28%稅率計算。

 

舉例來說,林先生年薪48萬元、股利所得20萬元,採取合併計稅;假設其綜合所得淨額為25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5% ,抵稅前應繳納1.25萬元;不過,20 萬元股利所得可抵減 8.5% ,即 1.7 萬元;總計林先生可退稅 5,000 元。

 

2024年所得稅率級距將會全面提升,最低所得淨額從56萬提高至59萬,但由於所得稅是當年度申報去年的所得,因此財政部公告 2024 年稅率級距調整,在 2025 年五月報稅時才適用。

 

 

一張圖秒懂免申報、免繳稅門檻

 

財政部指出,綜合所得稅報繳最常見錯誤就是「有繳稅但忘記申報」,那麼申報和繳稅一樣嗎?答案是不一樣!財政部提醒民眾採人工、二維申報或網路報稅時,申報跟繳稅兩個動作都要完成,才算成功。

 

我國綜合所得稅是所得總額扣掉免稅額、扣除額後的所得淨額,依照稅率計算應該繳的稅款。

 

如果所得總額在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合計數以下(112年為單身21.6萬元、有配偶者為43.2萬元),表示個人經計算一定不會有要繳的稅款,因此依照所得稅法第71條第3項規定,可以不辦理結算申報,目的是簡化申報的行政程序。

 

報稅申報免繳稅

 

財政部列舉5大情境,其中單身年所得在21.6萬元以內、有配偶合併申報所得43.2萬元以內,可以免辦綜所稅申報;但另外3種情境,雖然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與各項扣除額合計數,不必繳稅也要報稅。

 

情境1:免繳稅、免申報


對象:單身


條件:112年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總數21.6萬元,不在申報與繳稅追查範圍。

 

情境2:免繳稅、免申報


對象:與配偶合併申報


條件:112年度合併申報後年收入未達43.2萬元,不用繳稅,也可免申報。

 

情境3:免繳稅、要申報


對象:單身


條件:112年所得超過21.6萬元,但未達42.3萬元,雖然不用繳稅,但報稅資料要經過公式計算後才能知道要減除「扣繳稅額及可抵減稅額」

 

情境4:免繳稅、要申報


對象:雙薪家庭,沒有扶養子女、親屬


條件:112年所得在43.2萬元以上,但未達84.6萬元,依法需要申報

 

情境5:免繳稅、要申報


對象:雙薪4口之家,養2名子女


條件:112年所得超過43.2萬元,但未達127萬元,依法仍需要申報。

 

家有子女 3情況可列報節稅

 

民眾今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請注意民法已將成年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的規定。至於子女綜合所得稅應選擇自行申報或由納稅義務人列報為受扶養親屬較有利?國稅局表示,可先後依「年齡」及「是否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2步驟判斷。

 

國稅局表示,有關受扶養親屬「無謀生能力」之認定,民眾常把待業中、無薪假或補習中誤解成「無謀生能力」態樣。依財政部109年3月26日台財稅字第10904516510號令釋規定,所稱無謀生能力,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因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經取具醫院證明,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2、符合衛生福利部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目之7規定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3、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者。

 

報稅18歲打工扶養親屬減稅

 

18歲打工要繳稅嗎?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指出,受扶養親屬應符合3原因才能列報扶養,包含還在學校就讀、身心障礙,或是沒有謀生能力。

 

至於沒有謀生能力的定義,為有身心及智能障礙、患有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經取得醫院證明,以及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者,符合其中一項條件才能判定為沒有謀生能力,國稅局補充勿將待業中、無薪假或補習中誤解成「無謀生能力」。
 

所以18歲打工的人也要報稅嗎?

 

若在校就讀且有打工所得者,如果打工收入未超過32.4萬者(一般扣除額9.2萬+薪資扣除額20.7萬+教育學費扣除額2.5萬),納稅義務人可考慮列報扶養子女較有利;反之,如果超過免稅金額,可考慮將子女作為獨立申報戶,反而有節稅的用途,才不會因為加上申報子女所得而繳更多稅負。

 

報稅常見錯誤

 

國稅局根據往年納稅義務人申報情形,歸納出下列常見的錯誤情況,提供作為申報參考,以避免遭到發單補稅,甚至處罰之情事。


一、與配偶分開申報綜合所得稅:


所得稅法第15條規定,納稅義務人可就本人或配偶的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由納稅義務人合併填報於同一張申報書內申報繳稅。

 

惟納稅義務人卻常誤認為所得可分別申報,填報2張申報書,導致違反上開所得稅法規定,類此案件,稽徵機關將依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產出之資料查核,如有短漏稅款者,會依法補稅並處罰。

 

二、不符合所得稅法第15條規定得各自申報之分居者,其分別單獨申報,卻未載明配偶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一)自103年1月1日起,符合下列規定者,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可各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及計算稅額:


1.符合民法第1010條第2項難於維持共同生活,不同居已達6個月以上之規定,向法院聲請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者。


2.符合民法第1089條之1不繼續共同生活達6個月以上之規定,經法院裁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3.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取得通常保護令。


(二)不符合上述規定而無法合併申報之分居者,應於結算申報書內載明配偶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並於申報書「□不符合上開規定,而無法合併申報之分居者(不包含因工作因素分隔兩地或戶籍地不同等情形)」處打「V」,屆時稽徵機關會將分別單獨申報之資料合併計稅。

 

除了發現另有短漏報所得應處罰外,因合併課稅產生之應補稅款,不用處罰,但如未依規定載明配偶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合併課稅產生之應補稅款,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三、納稅義務人漏報受扶養親屬所得:


納稅義務人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卻經常疏忽漏報該扶養親屬之所得,稽徵機關將依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提供之扣繳及非扣繳所得資料,經查獲有短漏報情形,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四、納稅義務人未成年子、女有所得單獨辦理申報:


所得稅法第15條規定,納稅義務人之配偶及合於本法第17條規定申報減除扶養親屬免稅額之受扶養親屬各類所得,應由納稅義務人合併申報課稅。

 

依此規定,凡納稅義務人之子女未成年(已婚者除外)而有所得者,均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課稅,納稅義務人如將未成年子女所得單獨申報,稽徵機關除依法合併歸戶課徵外,如有應補稅款者,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報稅

 

五、納稅義務人浮報扶養子女免稅額:


納稅義務人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申報扶養他人子女,為免檢附他人子女戶籍及父母證件資料等,故意偽報為自己之子女,類此案件稽徵機關將依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提供之資料,查出違章事實,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六、納稅義務人列報已死亡親屬之扶養親屬免稅額:


納稅義務人在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為減輕稅負,列報所得年度開始前已死亡親屬之免稅額,稽徵機關將依據死亡戶籍資料予以勾稽,如查得該親屬死亡事實,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七、納稅義務人虛報配偶免稅額:


納稅義務人在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以申報假配偶之方式虛報免稅額,經稽徵機關將夫妻檔資料與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稅籍資料相互勾稽產出異常資料,證實虛報配偶關係時,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八、納稅義務人於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出國或服役疏忽未辦理申報:


納稅義務人出國或服役,在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未辦理申報,亦未在稽徵機關核定前自動補申報或委託他人辦理申報,稽徵機關將依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提供之課稅資料,除核定補稅外還要處罰。

延伸閱讀

父母逐年贈與子女488萬幫買房,還申請「贈與免稅證明書」...為何最後被扣贈與稅?漏了1個關鍵動作

2024-03-07

《遺贈稅法》限縮遺產捐贈節稅對象 金流監管成改革重點 遺贈不能抵稅 社團法人成善款冷門戶

2024-04-10

「幫兒子還房貸」竟被課稅?專家列「3大常見情況」會追討贈與稅:抓到再多罰1倍罰鍰

2023-10-05

獨家專訪 AI巨浪下 聯發科登全球IC設計前五強 蔡明介敞心:我磨劍十年的日子

2024-03-27

杜老爺、卡比索、點水樓、寶萊納的老闆都是他!參透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的經營心法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