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普發現金1萬常態化不好嗎?稅收超徵≠財政餘裕:發1塊得借1塊!稅收超徵VS.還稅於民「一文搞懂」

普發現金1萬常態化不好嗎?稅收超徵≠財政餘裕:發1塊得借1塊!稅收超徵VS.還稅於民「一文搞懂」
▲新台幣現金1萬元示意圖。Shutterstock

鄭鴻達

稅制

Shutterstock

2025-03-10 17:55

2024年度「稅收超徵」有望逾5200億元,中國國民黨據此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由該黨團與個別立委分別提出修「預算法」或「制定特別條例」兩種途徑。

上述主張牽涉到三個財稅政策相關的概念,包括「稅收超/短徵」、「還稅於民」以及「普發現金」,且衍生出下三個常見問題:

第一,「稅收超徵」是否等同政府向人民「多收」的稅金?第二,「還稅於民」是「還什麼」於民?第三,「普發現金」是否就能把政府「多收的錢」還給人民?有無其他更好做法?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周一(3/10)舉辦的「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會中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各方「各言爾志」,也觸及上述三面向問題,《今周刊》精摘重點整理成本文,以回應讀者對此議題可能的常見疑問。

藍主張「稅收超徵」應「還稅於民」 兩大途徑普發現金

 

2024年度我國「稅收超徵」金額可望再創新高,對此,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主張應「還稅於民」,並以「稅收超徵」作為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的財源,也分別由黨團、個別立委各自提出兩種法制化的途徑。

 

其一,修「預算法」81-1,規定政府稅收實徵淨額達預算編列數120%,或法定賦稅收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3000億元時,應優先辦理普發現金、還稅於民,如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等同將此常態化。

 

第二,是制定「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規定政府將稅收超徵部分金額,以發現金1萬元方式與全民共享,此為單次性做法。

 

專家學者見解

 

「沒有人是神」能估預算不失準 稅收不是超徵就是短徵

 

高雄科技大學科法所教授羅承宗

 

羅承宗從預算法角度說明「預算」就是「預先計算」,「沒有人是神」,在歲入預估上一定會失準,所以明年實際稅收會是多少沒有人知道,屆時「不是超徵就是短徵,沒有其他可能性」;他也指出,歲出法律效力有最高限額,歲入則無。

 

羅承宗認為,因為歲入的預測僅參考用,即便修法讓未來稅收超徵就要「還稅於民」,但法條設計上,在編概算時,財政部其實是可找出經濟、預算學者中最樂觀意見,讓每年稅收都短徵,因此在行政面上「超徵」、「短徵」是可操作的,毋需對超、短徵大驚小怪。

 

不僅如此,羅承宗也反對「普發現金」。他坦言其實先前制定疫後特別條例、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就是錯誤的第一步,如今「還要繼續錯下去嗎?」他強調其並非首次如此主張,而是2020年時就已投書媒體批評「普發現金」,無論是以往或以後,無論是立法院或行政院提這件事,都是錯的。

 

稅收超徵≠財政餘裕 每發一塊錢就得新借一塊錢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

 

第一,就「還稅於民」討論基礎,「稅收超徵」並不等於政府「財政餘裕」,若真要「還稅於民」,得先確定財政有餘裕,若將「稅收超徵」直接與「財政餘裕」連結是有問題的。他強調,「歲計賸餘」只是一個會計科目,並不代表國庫還有錢在那等著花用。

 

陳國樑舉例,若一個人預期他的收入80元、實得90元,但實際支出有100元,表面上雖是「超賺」10元,實際上仍是財政不足。此外,「稅收超徵」本質上是財政預估誤差的結果,這反映當初預測保守性,而非是真正「多餘」的財源。

 

第二,陳國樑直言,對於是否應制定「特別條例」來分享經濟成果,他主張「特別條例」(來編列特別預算)其實是「財政紀律破口」,因此不應一邊喊說要財政紀律,一邊不斷地要編特別條例。他認為,雖然政府以特別條例分享經濟成長成果,但如今特別預算已成常態化,且脫離正常財政規範。

 

第三,陳國樑也說明「還稅於民」包括哪些部分與謬誤何在。他表示「還稅於民」本身的謬誤,在於「拿什麼來還」,他認為雖然近年稅收連年超徵,但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也續增,若將超徵數收全用於減少舉債或還債,債務餘額仍續增,代表稅收雖有超徵,但仍不足因應政府支出所需。

 

陳國樑強調,若執意要以普發現金、消費券,或是補充特種基金(如健保、勞保等)、投資公共建設來「還稅於民」,如此每發的一塊錢都得新舉債一塊錢,等同「債留子孫」、「跨代際略奪」;此外,稅收超/短徵與景氣循環為正相關,如「稅收超徵」就要「還稅於民」,那「稅收短徵」時,人民是否要再繳一次稅?「超徵退稅、短徵補稅」有違基本財政邏輯。 

 

如何將「超徵稅收」還稅於民?或可挹注健保、國防或治安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柯格鐘

 

對於「稅收超徵」是否一定得還給個人?首先,在稅制上並無如此定義,若要將此用於全體國民,在現行制度上,可增加還債,因為包括他在內的很多財政學者,都傾向認為舉借債務,等於是挪用下一代子孫能用的錢,拿給這一代的人來用。

 

其次,對於所謂「稅收超徵」 幾種可行的利用方式,若是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收到的人當下雖會覺得很不錯,但一轉眼就花完了。因此建議用於幫助弱勢族群,例如挹注全民健保,因健保是一種全台灣的醫療社會安全網,其於支撐全國弱勢群體上的功能相當重要。

 

最後,這筆錢除了可以用來因應國家重大財政的特別支出的需求,如先前發生的疫情,或是因應地震等天災。他也建議用於投資國家的未來,包括投資於集體安全例如國防,或是投資於治安層面上,如詐騙防治等。

 

政府單位說法

 

恐成舉債發錢,行政院不支持法制化、常態化普發現金

 

行政院副秘書長李國興

 

第一,稅課收入預算編列具不確定性。因中央政府籌編總預算,需依「預算法」、「財政紀律法」、「公債法」等規定,且須兼顧國家發展與財政紀律,預算編列與實際執行有時間差,會導致執行結果與編列產生差距。因此,財政部已成立稅收估測專案小組,將建立更精進的稅收估測模型,盼提升估測精準度。

 

第二,現行做法已有法制可循。預算法、公債法已明文規定,稅收優於預期應優先減少舉債、還債及累積至歲計賸餘剩餘,「預算法」有規定不得坐抵或挪移墊用,「公債法」也有增加還本數額的規定,因此不建議修正「預算法」第81條之1。

 

李國興也解釋,我國預算制度是總預算搭配特別預算,若年度總預算稅收執行優於預期,但並計特別預算後就不一定會有賸餘,如僅以稅收全年實徵淨額,達當年度預算編列數120%或大於3000億元就要普發現金,且未考慮總預算稅務執行、整體預算收支情形,恐會出現「舉債發放現金」的情形。

 

第三,行政院不建議「法制化」或「常態化」普發現金。他解釋,因歲計賸餘僅為單一年度預算執行結果,且檢視中央政府近13個會計年度決算審定結果,其中7個年度有歲計賸餘、6個年度沒有,且政府施政應以政策優先順序考量,因此建議不宜將普發現金法制化或常態化。

 

收支賸餘金額最快7月底出爐 主計處:景氣有循環並非每年都會賸餘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

 

第一,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額,不代表當年度財政有餘,須先弭平差短並扣除法定還本,才是政府可用財源。

 

她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為例,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2934億元,併同考量其他歲入及歲出、扣除債務還本後,雖仍有賸餘1530億元,但因特別預算尚有差短,仍須舉債支應。

 

第二,財政部初估決算113年稅課收入較預算數增加5283億元,增加的包含中央3757億元、地方802億元、撥入中央特種基金724億元。不過中央這塊3757億元,在考量其他歲入歲出及扣除債務還本後產生的收支賸餘,仍得到今年7月底審計部審定、透過預算程序納編預算後,才可運用。

 

第三,中央政府過去13個會計年度決算中,有7個年度因經濟持續成長,而稅收實徵數超過預期,每年度平均約1000億元,但其餘6個年度沒有,仍須舉債等方式弭平,稅收實徵數會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並不是每年都會有賸餘,仍應優先用於償債或留著因應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不宜將普發現金納入預算法來常態辦理。

 

第四,若將所謂的「稅收超徵」額度納入「預算法」常態化規範限定用途,未來恐無法保持彈性來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及國家重點施政項目;此外,若將所謂「稅收超徵」的額度,以預算法規定限制用於普發現金及其他項目,若發生重大災變或疫情時,將無法優先因應災害或疫情。

 

稅收超徵、還稅於民立論有誤 財政部:歲計賸餘有三大用途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

 

首先,預算編列到實際執行有著1年多的時間差,且我國為海島型經濟,貿易依存度高且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經濟發展高度仰賴國際市場,期間若有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等變數,可能會導致實徵數與預算數仍發生差異。

 

其次,稅課收入優於預期不等同財政賸餘。預算從編製、審議到執行完成存在時間差,且近期國內外經濟變化大,造成估測值與實際值產生落差,但稅課收入優於預期都是依法徵收,因此並無外界誤解所謂的「超收」,也沒有超過本應課稅的金額進而導致需「還稅於民」的議題。

 

最後,近年稅課收入優於預期,都依「預算法」及「公債法」等規定優先減少舉債、還債或增加債務還本數額。

 

以往年度的歲入歲出賸餘,在扣除債務還本後的收支賸餘,都累計到「歲計賸餘」,以供後續年度施政融資財源,來減少舉債或減緩政府債務累積,同時提升財政韌性,來因應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挑戰。

 

相關新聞:

電價還要再漲?藍:不如全民發錢...綠反擊:核電若便宜好用,全世界為何不通通都用?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普發現金1萬元「還稅於民」快了?藍委揭進度...若能闖關最快今年「這時間」會發
普發現金1萬元「還稅於民」快了?藍委揭進度...若能闖關最快今年「這時間」會發

2025-03-09

「預估誤差」實非財政餘裕  五千多億該花刀口上  超徵稅收濫發紅包  不如搶救勞保破產危機
「預估誤差」實非財政餘裕 五千多億該花刀口上 超徵稅收濫發紅包 不如搶救勞保破產危機

2025-02-19

稅收超徵5千億「全民普發1萬元」?還稅於民用在「社會投資3箭」上、這些人將受惠 總統賴清德表態了
稅收超徵5千億「全民普發1萬元」?還稅於民用在「社會投資3箭」上、這些人將受惠 總統賴清德表態了

2025-02-15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