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人人熟悉的數位IC,類比IC顯得很陌生!規模小、公司少,近三年才開始有比較高的能見度,加上與數位IC迥然不同的用人、市場邏輯,讓類比IC族群顯得很孤單,但展望未來,可能出現三至五倍的成長大爆發。
聯發科領銜,台灣前十大的IC設計公司,都是做數位IC的,沒有一家是做類比IC。為什麼要投資類比IC呢?台灣的類比IC產業,真有國際級競爭力嗎?
成本優勢
可望複製數位的成功模式
去年,台灣類比IC總產值七億美元,僅占全球百分之二,相較市場規模九十八億美元、占全球百分之二十的台灣數位IC產值,整整差了一個零。
看似腳步落後,但這正是高成長的機會所在。世界第二大IC設計業者、年營業額是聯發科一倍以上的博通(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總經理高榮新就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台灣類比IC的全球市占率,保守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如果樂觀一點來說,可以上看百分之十。
擁有三十年IC設計經驗的高榮新觀察,台灣類比IC有可能複製數位IC的成功模式,雖然在技術上難以一下子趕上美、歐,但在成本上極具優勢,尤其接近台灣EMS大廠,有就近取得訂單、提供服務的好處。
「只要跟環境、能源相關的,都很有看頭!」英飛凌資深行銷經理陳清源強調,台灣業者明顯集中在電源轉換用途的類比IC,尤其在電腦、手機及其周邊的產品上,將來只要能做出更省電、更環保的晶片,一定有機會出頭天。
反應靈敏
台灣新生倍速追趕領先群
英飛凌資深工程主任吳榮輝則認為,台灣的類比IC人才與環境,近五年來都慢慢到位了。早先大家都處於草創投資階段,這兩、三年,獲利能力都慢慢起來了,整個類比IC市場正從荒蕪一片,慢慢變為綠油油的豐盛景象。
英飛凌是德國半導體巨人,類比IC產品線多元,三十年前就率先投入電源管理IC、汽車電子相關IC等多元領域,至今是歐洲最大的類比IC供應商。近兩年來,身為市場先行者的英飛凌,也陸續將類比IC技術移轉到台灣,包括乾坤等公司都受惠。
事實上,相較於英飛凌、德州儀器、Maxim、ADI等歐美大廠,台灣的立錡、致新、類比科等一票年輕小公司,好比是向巨人歌利亞投擲石頭的大衛,雖然身形微小,但是速度快、很有彈性,後勢看漲。從數字上來看,近年全球類比IC產業成長率約達一成,已高於整體半導體產業,但台灣類比IC產業更以兩成以上的成長率,積極趕上領先群。
人才到位
選修學生已有增加趨勢
要積極趕上,關鍵在人才,因為IC設計是高智慧資本的行業,沒有人不行。
致新科技是台灣類比IC領導廠商,總經理吳錦川曾任交大電子系教授,他回憶說,「五、六年前,根本沒有學生要念類比!」
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葉瑞斌也說,類比IC的好人才簡直是奇貨可居。因為訓練一位數位IC人才,在製程工具齊全、設計方法完整的前提下,大概兩年就可以成熟,但是好的類比IC工程師,起碼要五年才能出師。
這是一種老師傅式的訓練。因為要順利轉換生活中各種類比訊號,進入各種科技迴路中,遠比零與一世界來得複雜,設計過程中不可預期的狀況多很多,需要的是多一點天分、經驗與觸動。
「大家都覺得這是做黑手的!」高榮新說,以前大家都覺得類比IC產業沒有光環、不夠「sexy」,大家都往「拳王」公司跑。
人才養成上,腳步慢了許多,但在交大校長吳重雨等名師培育下,近幾年願意念類比IC的學生慢慢多了起來。以交大最著名的三○七實驗室為例,每一位碩士班學生在畢業前,都要能夠自主完成一顆類比IC才能畢業,扎實訓練與產學合作機制,讓類比IC工程師人數慢慢多了起來。
生命力強
產品生命可能長達二十年
類比IC的市場,也跟數位IC的邏輯完全不同。例如英特爾一顆中央處理器,可能在市場上只有一到兩年的生存時間,緊接著就有更佳規格的新品推出;但是一顆類比IC,生命週期可能長達十到二十年時間。
德儀可說是類比IC的「百貨公司」,數萬種類比IC產品線中,有的甚至已經賣上三十年。因為包括中央處理器、繪圖晶片等數位IC,新規格日新月異,每次迴路設計都要改,因此總有一代拳王會出現;但類比IC規格長長久久,不會一下子上天堂,一下子掉地獄。
博通美國總部資深公關經理賀紅揚指出,相較於數位IC的拳王輪迴,類比IC好做得多,競爭也少,「甚至在美國,從沒聽過類比IC公司倒閉的!」
台北市內湖的安茂微電子,就是一個例子。「很多同事,每天一上班,就在看盤!」安茂總經理郭俊廷,苦著一張臉回憶說,從二○○四年三月掛牌以來,內部人心浮動,他心裡不斷矛盾想著:真是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郭俊廷當時覺得,公司不掛牌很難吸引到好的人才,等到真的上了櫃,反倒是另一大煩惱的開始。他的憂慮成真,安茂的電源管理晶片等主力產品線開發不順,營收獲利愈走愈低,在法人的眼裡,成了在極短時間內、暴起暴落的「一幕拳王」,期間整體毛利率幾度跌到三成以下,這對台灣的IC設計業者來說,簡直是被宣判了競爭力死刑。
守得雲開
安茂爭取到Eee PC大單
「一切都是人的問題!」臉上皺紋近年深了幾分、五十七歲的郭俊廷語氣沉重,坦言安茂過去表現確實不及格。不過,有趣的是,安茂表現最差的一年,每股稅後純益仍有一.四四元,因為靠著老產品,仍可續命。
容忍了兩年時光,郭俊廷從去年起,重新設下衝刺目標,最近安茂爭取到華碩Eee PC的大單,預估二○○八年每月有三十萬顆的大量,整個公司愈來愈有活力。
在郭俊廷眼中,類比IC公司就像是傳統產業,真的被淘汰的機率不大。「關鍵只是在成長快或慢而已!」郭俊廷一語道破,類比IC在電子產品上不是核心零組件,因此產品生命週期長,很適合中小型企業投入,可以維持在小規模不會餓死,如果要高成長,就要付出很大心血。
「上得去的才能算是一線公司!」郭俊廷自我期許,要越過四成的毛利率關卡,整個台灣可能不超過五家,這才是資優生的標準。
選修學生已有增加趨勢
要積極趕上,關鍵在人才,因為IC設計是高智慧資本的行業,沒有人不行。
致新科技是台灣類比IC領導廠商,總經理吳錦川曾任交大電子系教授,他回憶說,「五、六年前,根本沒有學生要念類比!」
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葉瑞斌也說,類比IC的好人才簡直是奇貨可居。因為訓練一位數位IC人才,在製程工具齊全、設計方法完整的前提下,大概兩年就可以成熟,但是好的類比IC工程師,起碼要五年才能出師。
這是一種老師傅式的訓練。因為要順利轉換生活中各種類比訊號,進入各種科技迴路中,遠比零與一世界來得複雜,設計過程中不可預期的狀況多很多,需要的是多一點天分、經驗與觸動。
「大家都覺得這是做黑手的!」高榮新說,以前大家都覺得類比IC產業沒有光環、不夠「sexy」,大家都往「拳王」公司跑。
人才養成上,腳步慢了許多,但在交大校長吳重雨等名師培育下,近幾年願意念類比IC的學生慢慢多了起來。以交大最著名的三○七實驗室為例,每一位碩士班學生在畢業前,都要能夠自主完成一顆類比IC才能畢業,扎實訓練與產學合作機制,讓類比IC工程師人數慢慢多了起來。
生命力強
產品生命可能長達二十年
類比IC的市場,也跟數位IC的邏輯完全不同。例如英特爾一顆中央處理器,可能在市場上只有一到兩年的生存時間,緊接著就有更佳規格的新品推出;但是一顆類比IC,生命週期可能長達十到二十年時間。
德儀可說是類比IC的「百貨公司」,數萬種類比IC產品線中,有的甚至已經賣上三十年。因為包括中央處理器、繪圖晶片等數位IC,新規格日新月異,每次迴路設計都要改,因此總有一代拳王會出現;但類比IC規格長長久久,不會一下子上天堂,一下子掉地獄。
博通美國總部資深公關經理賀紅揚指出,相較於數位IC的拳王輪迴,類比IC好做得多,競爭也少,「甚至在美國,從沒聽過類比IC公司倒閉的!」
台北市內湖的安茂微電子,就是一個例子。「很多同事,每天一上班,就在看盤!」安茂總經理郭俊廷,苦著一張臉回憶說,從二○○四年三月掛牌以來,內部人心浮動,他心裡不斷矛盾想著:真是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郭俊廷當時覺得,公司不掛牌很難吸引到好的人才,等到真的上了櫃,反倒是另一大煩惱的開始。他的憂慮成真,安茂的電源管理晶片等主力產品線開發不順,營收獲利愈走愈低,在法人的眼裡,成了在極短時間內、暴起暴落的「一幕拳王」,期間整體毛利率幾度跌到三成以下,這對台灣的IC設計業者來說,簡直是被宣判了競爭力死刑。
守得雲開
安茂爭取到Eee PC大單
「一切都是人的問題!」臉上皺紋近年深了幾分、五十七歲的郭俊廷語氣沉重,坦言安茂過去表現確實不及格。不過,有趣的是,安茂表現最差的一年,每股稅後純益仍有一.四四元,因為靠著老產品,仍可續命。
容忍了兩年時光,郭俊廷從去年起,重新設下衝刺目標,最近安茂爭取到華碩Eee PC的大單,預估二○○八年每月有三十萬顆的大量,整個公司愈來愈有活力。
在郭俊廷眼中,類比IC公司就像是傳統產業,真的被淘汰的機率不大。「關鍵只是在成長快或慢而已!」郭俊廷一語道破,類比IC在電子產品上不是核心零組件,因此產品生命週期長,很適合中小型企業投入,可以維持在小規模不會餓死,如果要高成長,就要付出很大心血。
「上得去的才能算是一線公司!」郭俊廷自我期許,要越過四成的毛利率關卡,整個台灣可能不超過五家,這才是資優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