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小心台灣經濟陷入日本魔咒

小心台灣經濟陷入日本魔咒

谷月涵

國際總經

594期

2008-05-08 13:44

近年來,台灣經濟彷彿是日本翻版似的,僅能仰賴出口免強支撐,所幸相較於日本,台灣仍有兩項優勢,或許可以自日本魔咒脫身。

近年來,台灣經濟彷彿是日本翻版似的,包括經濟成長率、薪資成長與投資等各方面都停滯不前,也造成利率低到近乎零的水準。糟的是,低利率又使資金加速外流,形成惡性循環,僅能仰賴出口勉強支撐台灣經濟。

然而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出口國的貨幣通常得維持比貿易對手國較弱勢的水準;但弱勢貨幣卻也意味著人民愈來愈窮,更不利經濟成長。十五年來,日本經濟便是處於這種困境。

所幸相較於日本,台灣仍有兩項優勢,或許可以讓台灣自日本魔咒脫身。

首先,台灣的經濟規模非常小。過去台灣的經濟規模比俄羅斯還要大,但曾幾何時,如今俄羅斯經濟規模已經是台灣的三倍;而中國經濟規模也曾和台灣相當,但現在已是台灣的十倍了。

不過,從出口國的角度來看,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比大國有利得多,因為大國出口最終會面臨外銷市場飽和的問題。中國已不可避免遇到出口極限,再也沒有一個市場,能夠消化中國製造出來的龐大出口產品;過去中國的經濟成長動能來自於「世界工廠」的大量製造規模,但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下,上檔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因此,中國已明顯被迫從出口經濟轉型為內需經濟,設法發展出更強的消費市場。

近來中國政策有了重大轉變,對出口廠商愈來愈不友善,從實施《新勞動合同法》、漸次取消租稅優惠,以及降低加值稅等各項措施,已逼使不少出口企業關廠或遷廠;尤其是《新勞動合同法》,為的就是將財富從資本家手中移轉到勞工身上。

台灣的第二個利基是,過去二十年並未與中國驚人的成長產生密切連結,而今正當中國準備發展內需市場,台灣剛好有絕佳的機會卡位「國內市場」(home market)。雖然在政治上,中國仍屬於台灣的「外國」,但就地緣和文化上的密切程度,大可視為國內市場。

不過,經營中國內需市場,台灣必須與對其他國家出口的模式有所區隔;對全球其他市場可以採取單一產品大量出口的方式,如PC或各類消費電子產品;但對中國則必須建立自有品牌與通路,並逐步放棄製造。台灣企業聚焦品牌不僅是成本考量,更重要的是保持產品彈性。近來台灣積極建立品牌及通路的製造業,多能維持良好的獲利能力。

台灣企業的經營模式開始轉型,可望提升經濟成長力道,脫離長期遲滯的泥淖。當然,台灣經濟也不能只靠中國,但在台灣的經濟模式裡,加入中國這個要素,如同發展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市場般,勢必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打破兩岸的經濟藩籬,對台灣經濟發展如此重要的原因。
 

延伸閱讀

「我覺得哥嫂都沒好好照顧失智的爸爸...」醫師勸長照裡不同居的家人們:照顧不是出錢的人最大

2023-09-06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2023-11-01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2023-07-14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