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五月出場?

五月出場?

2009-05-28 16:48

徒統計不足以自行,要找出背後的因果關係,才能做決策依據;以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是定理,隨時會被新發現的案例推翻。

今年是統計失靈的一年,根據過往經驗歸納出的操作手法無效,「元月效應」掛了,「sell in May」是否也報廢?

以前討論過這議題,徒統計不足以自行,要找出背後的因果關係,才能做決策依據。這兩年常被提起的「黑天鵝事件」,表達意義相同,都在說:以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是定理,隨時會被新發現的案例推翻。

一般來說,五月應該要減碼,對於台灣來說,五月是報稅季、月報、季報也紛紛出爐,銷售又將進入夏日淡季。好的出貨點,並非最高價,而是價格盤旋在高檔,過了一段時間,有機會用低價補回。今年五月減碼對不對,就看這個夏天悶不悶了。

 

回到景氣這個根本問題,半年前率先表示訂單回籠的朋友說,這幾周又不行了,它還會是領先指標嗎?

 

經濟到底有多差?世界銀行估計全球經濟成長率為零或小小負數,這肯定與大家的感受有很大差異,原因出在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公式。

 

舉例來說,上半年的油價比去年同期,一桶少了一百美元。對於能源進口國來講,每天一百萬桶的進口量,單單這價格差異,一天就創造出一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因為出口減去進口的淨出口,是國內生產毛額統計數字的加項。

 

貿易量萎縮比其他指標都嚴重,亞洲幾個貿易強國,大致都是出口衰退兩成、進口衰退三成。進口很差,主因是像石油這種原料的價格跌得很深,導致貿易順差不變或微幅增長;因此學者或官員看的數字不壞,但對業者來講,這種增長真是「何不食肉糜」的替代方案。

 

中國這種國家還有很多基礎建設需要做,可以在失業率提高同時創造經濟正增長;美國、法國的內需夠大,衰退可控制在個位數;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這些深度依賴出口的國家,要到下半年才能擺脫年增率負十的慘劇。

 

實際衰退應該在一成左右,歐洲的失業率穩穩的維持兩位數,美國今年必然破一○%,台灣與日本的實質失業率也差不了多少。依此推論,衰退約為一○%,這不是世界末日,相對應的需求應該還有九成,這九成在哪,投資機會就在哪。

 

因為收入預期降,消費行為也將改變。以我們熟悉的電子產品來說,時尚、高價的MacBook Air退出,低價實用的Netbook將領一時風騷。

 

從成本考慮,台灣或其他地方設計,中國生產還是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有報導說,墨西哥等地,因為匯率與高失業率的關係,現在的生產成本比中國低,將取代中國成為製造中心。這種數字分析忽略一件事:除了可見的成本之外,還有不可見的管理成本。

 

中國設廠,往往一個廠區員工數萬人,十幾年來沒有罷工、暴動的事件發生;越南設廠,不過區區數千工人,往往一年有十幾次勞資糾紛。上個世紀貪圖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免配額優惠,台灣紡織廠早早就去墨西哥開工廠,也在這問題上栽跟頭,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去年拉美經濟大躍進 歐洲被戰事波及最慘烈 今年扮成長火車頭 新興亞洲很搶戲

2023-02-22

搶先歐美啟動寬鬆 善用ETF、基金布局這些國家 拉美降息起跑 新興市場債鎖利時機到

2023-08-16

拉丁美洲資金大量外流至西班牙!繼邁阿密之後,拉美富豪為何選擇錢進馬德里?

2023-06-05

景氣、獲利、熱錢三亮點 墨國有望成新世界工廠 拉美股市吸睛

2023-07-19

新興市場遇三大逆風 股市表現落後已開發國家 東協、拉美正逢低點 法人喊布局時機到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