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還在投資市場尋『息』嗎?

還在投資市場尋『息』嗎?

「現在高收益債還可以買嗎?」這個問題從去年五月爆發一波贖回潮以來,不論是銀行客戶、理專、甚或法人,都陷入難以判斷的困境中。細究理由,一方面多少嗅到了美國QE退場,甚或升息氛圍,擔憂債券可能得面臨利率反彈所產生的損失。另一方面,看著美歐股市節節走高,遲疑進場,心中想著不如拿點比定存還高的配息,較為實在。到底那個說法才是對的?

去年五月迄今,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由一.六%,大幅彈升一百二十點至二.八%。值得注意的是,高收益債的選擇權調整利差,一度由四%,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跳逾五%,但隨後縮減到目前的三.六%。目前利差,大致與二○○三年至二○○七年的四年均值接近。不過,該段的十年期公債利率均值約在四.五%,而現在卻不及三%,顯示高收益債目前的相對價值減低。即將返回哈佛大學任教的聯準會理事史坦(Jeremy Stein),稱這種「尋息活動」(search for yield),似已造成信用債出現過熱的跡象。

何以如此?可能原因有二:一是金融海嘯後大眾的風險意識增強,對配息型商品的熱度始終不減。以台灣為例,縱使去年五、六月爆發高收益債基金贖回潮,但隨後數月仍有近三千億台幣的淨流入。二是全球資金不斷擴張。根據我們估計,去年全球在外匯存底、主權財富基金、及金融資產的增加規模,大約是十兆美元。倘尋息活動持續,在追求報酬率且維持一定的資產配置下,信用債甚至是美股遂成部份新增資金「不得不」選擇的標的。

不過,由於美股已在高位,加上信用債的利差狹窄,除非逢壓修正,否則買進意願相較以往勢必不高。站在尋息活動的角度,近期隨美國景氣愈趨明朗,減碼如網路、生技等高評價及高基期的指標股,暫時轉進仍有央行紅利題材的歐洲股,甚至如新興等低評價及低基期的轉機股,為的都是希望能增加點投報率。

回到一開始問的,定期配息確實不錯,但尋息活動最懼怕的,就是央行。芝加哥大學教授凱夏普(Anil Kashyap)等學者,在近期的一篇研究指出,尋息活動倘遇央行的態度趨緊,很可能會引發「市場脾氣」(market tantrum),加劇金融資產的波動,去年五月的債損即是如此。信用債的尋息活動,宛如「黑潮環繞太陽花」,現階段雖偶有暗礁,但仍朝向日的光明面發展。然而,隨著利差續縮,一旦「鷹影盤結央行根」,屆時市場免不了又要動怒一番。還在市場尋息的投資者,不妨好好思索「拿了」(take)配息的同時,未來會不會連本金都「給了」(give)出去。

 

 

 

 

 

延伸閱讀

誰吃到輝達Blackwell最新商機?黃仁勳演講揭曉:華碩、華擎、技嘉、鴻海、英業達及廣達都有!

2024-06-03

鴻海股東盼股價衝上500元!特別做手板、獻花及送禮給劉揚偉 強調「董事長健康對大家太重要」 劉對股價這麼說

2024-05-31

鴻海AI伺服器將成為下一個兆元事業!劉揚偉:去年整體伺服器營收衝1兆台幣,AI伺服器就貢獻3000億 今年可望再增四成

2024-05-31

00929、0050...只存10年就退休!45歲夫妻想月領息15萬...達人教「以息養股」離職前快速累積財富

2024-05-27

鴻海攜手輝達在高雄建先進算力中心!以超級晶片GB200伺服器為核心 總共64櫃、要用4608顆輝達GPU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