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群眾與情緒」為何是投資中最常被提起的虧損原因?

「群眾與情緒」為何是投資中最常被提起的虧損原因?

吉姆.保羅、布南登.莫尼漢

國際總經

達志

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

2022-05-09 10:00

在市場上虧損的原因,最常被提起的就是情感和情緒。對於這一點的解釋,從最簡單的貪婪和恐懼到最細微的各種說明都有,其來源是從我們幼年時期到日後的影響。

檢視個人情感和情緒,根本是搞錯重點。情緒沒所謂好壞,情緒就只是情緒而已,也沒辦法避免。但是情緒化(也就是根據情緒來做決策)就很不好了,情緒化的情況是可控制,也應該要避免的。因此,本章不一一檢視每個人的情緒和情感,而是把焦點放在情緒化的主體:群眾。

 

情緒是非常強烈的主觀感受,不必經由自覺的心理運作即可喚起。群眾就是容易受到潛意識動機所引導,換句話說就是被情緒所操控。要是你不能在意識層面上控制自己的行動,那麼你的情緒就會控制你。因此,要了解情緒化對投資人、交易員或投機客有什麼不利影響,就要先知道群眾的特徵和行為。十九世紀心理家古斯塔夫.勒龐是這麼說的:「群眾就像古代寓言中的斯芬克斯(sphinx)3 ,你必須知道怎麼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問題,否則就會被他們吞噬。」

 

關於「群眾」的普遍看法

 

失控的市場

市場上有一些關於群眾的古老格言,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不要跟隨群眾」「要逆向而行」「跟大眾對作」。但多數人不曉得什麼叫「群眾」,懂得分辨的人更少,而知道自己其實就是群眾之一的人就更少了。大多數對於「群眾」的解釋,實際上是研究或參考一些引發震撼的投資狂熱歷史資料。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麥凱1841 年的巨著《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Madness of Crowds)中提到許多例子,其中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就是群眾喪失理性的著名範例。1634 年,荷蘭當時相當原始的股票市場,有一股投機熱潮延燒到鮮花市場,這情況跟1980 年代全球股市投機成風又蔓延到藝術市場一樣。當時荷蘭大眾不分老少,都急著售產求現,搶買鬱金香球莖。鬱金香市場在1634 年11 月到達巔峰,1 顆球莖售價直逼一般勞工十年工資。

 

從這些投機歷史尋找共通模式,已經歸納出各種不同模型,可用來說明群眾把持市場的各個階段運作狀況。例如查爾斯. 金德伯格的名著《狂熱、恐慌與崩盤》(Manias,Panics, and Crashes)即提供一套「明斯基模型」(MinskyModel) :一、位移:某些外在事件(諸如戰爭、糧食欠收等)衝擊總體經濟體系。二、機會:前述位移在某些經濟部門中創造出獲利機會,同時某些經濟部門因此封閉。投資和生產集中於有利可圖的產業部門,正掀起一陣繁榮。三、信用擴張:信用擴張更加促進繁榮。四、興奮:伴隨投資及生產/銷售熱潮,更刺激價格投機。

 

另一種群眾把持市場的常見模式是:一、投機;二、信用擴張;三、金融困境;四、危機;五、恐慌和崩潰。這些模式都有許多種變形,但基本上對於群眾的研究,都是針對歷史事件的研究、描述和解釋來進行,而不是針對個人心理活動過程。因此,群眾往往被視為陷於失控市場中的眾多無名氏。

 

逆大勢法

在市場上,行情挺升至頂部時大家都想得到別人認同,而跌到底部又都避之唯恐不及,因此逆大勢而行也是辨識群眾的方法。所謂逆勢操作,就是跟市場大勢對作,持有相反倉位。但你不能一直跟群眾站在對立面,事實上到了某些時

候也必須跟群眾方向一致,方才有獲利可能。在群眾力量導入後,大盤因此走向你預期的方向。

 

這些對於群眾的傳統看法,對我所要討論的並沒有什麼幫助。了解狂熱、恐慌和崩潰模式,對於市場上重複的歷史情節,在辨識上雖有幫助,卻也都無法揭露個人的決策過程。這些模式描述了市場事件,但並不能說明個人之所以成為群眾一員的心理狀態。因為我們重點是擺在市場參與者,而不是歷史學家或經濟學者,我們不需要這些模型來警告市場即將出現狂熱或恐慌。我們需要的是警訊,一個可提醒我們自己正在成為群眾一員的模型。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

延伸閱讀

高中成績吊車尾、大學一度落榜…少年股神靠當沖短線練功6年,50萬滾出千萬獲利!

2023-04-28

電動車趨緩 重回技術分歧點

2024-03-06

00922+00878 vs 0050+0056終極大PK!陳重銘解析:市值型搭配高股息ETF,存股哪1檔能加速提早退休?

2023-09-20

00929、0050、00878…手上有500萬準備退休,要存股哪支ETF?「這1檔月領逾3萬股息」

2023-09-11

00929連續2個月配0.11元,9月會配多少?年化殖利率8%、存股月配息3秘訣:領息更多、張數更快

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