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國際透視》美1月非農就業「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股市漲勢繼續?數據已告訴投資人「這3件事」

國際透視》美1月非農就業「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股市漲勢繼續?數據已告訴投資人「這3件事」

林曄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3-02-06 16:30

上周五出爐的美國1月非農就業數據「好到令人難以置信」,主要有兩個跌破專家眼鏡之處,首先是就業人數一口氣暴增了51.7萬人,而非市場普遍預期小增18.9萬人;其次是月比不僅未如預期走跌,反而是去年12月時26萬人的近兩倍。

美國經濟從此將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老實說,這些意外發燙的就業數據,有點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因為這與近幾周科技巨頭大裁員和悲觀的總經訊息背道而馳。但整體而言,對美國經濟應是利大於弊,即便仍不足以證明經濟正急速走強,至少緩解今年初對經濟衰退加劇的擔憂,並顯示儘管工業活動、零售銷售和企業獲利等指標均走軟,美國經濟可能正處於「軟著陸」。

 

美國經濟正在軟著陸 但難一帆風順

 

但分析師提醒,美國經濟恐怕沒這麼快就一帆風順,他們建議謹慎解讀數字,理由是美國通常在年初改變計算方法,未來還可能被修正。此外,從數據的分項指標來看,休閒和旅宿業是此次就業人數激增的主要推手,共增加12.8萬人,其他包括商業服務業的8.2萬人、政府7.4萬人、醫療保健業5.8萬人,零售業3萬人等。換言之,增加的就業大多屬中低薪工作。

 

因此,這項就業報告的另一個重要細節是工資成長受抑制,這可能比實際增加的就業人數更為重要。1月時薪僅較去年12月增加0.3%,與前月增幅相同,但遠低於去年第1季每月平均0.6%的增幅,凸顯了工資降溫趨勢。1月時薪年比也降至4.4%,低於去年3月的5.9%峰值。

 

由此可知,即便1月就業人數激增,但顯然並未轉化為更多通膨壓力。

 

Fed 5、6月恐再升息

 

投資人第二個問題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這項數據?許多人認為,這些就業數據可能仍令人惴惴不安,因為投資人希望看到美國勞動力市場進一步走軟的跡象,使聯準會放緩升息步伐、甚至結束緊縮周期。專家指出,基本上不致破壞聯準會「轉向」,但可能淡化只再一次升息1碼(0.25碼)及甚囂塵上的「暫停升息」說法。

 

延伸閱讀:《全球瞭望》鮑爾「鷹中帶鴿」 美股有撐!拜登將發表國情咨文 搶先掌握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數據,交易員增加了對聯準會3月會議升息1碼的押注,機率已升至95%。現在還預計5月或6月將再升息,這將使央行的基準基金利率,由目前的4.50%-4.75%,升至5%-5.25%。

 

摩根士丹利在上周五的研究報告說,在這項就業報告發布後,聯準會3月會議可能再升息1碼。大摩之前曾呼籲3月暫停升息,如今已改變其預測。該公司研究報告還說:「即使在3月會議前還有更多數據未公布,但我們認為已無足夠時間讓數據向聯準會發出利率已充分進入限制區的信號。」

 

此外,聯準會固然希望勞動市場降溫,但其降低通膨的努力,不必然需要失業持續上升。平均時薪和其他工資指標將成為衡量通膨壓力、和聯準會下一步政策走向的更重要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就業報告透露的另一重要訊息是,工資成長與就業增長趨勢脫鉤,平均時薪成長已降溫,這對通膨趨勢和聯準會尤具意義。

 

據此,不難看出現階段勞動市場不再是通膨的主要驅動力,而是更多結構性因素造成通膨走低,包括供應鏈逐漸恢復正常以及升息的持續影響。因此展望聯準會3月會議,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等通膨數據,將在聯準會未來決策中扮演更大角色。

 

今年股市可望維持漲勢 仍有兩風險

 

第三個問題是:股市接下來會怎麼走?當然,投資人顯然習慣性地遵循「(經濟)好消息就是(市場)壞消息」的思維,這份就業報告在3日出爐後,美股三大指數應聲急跌,隨後跌勢逐漸縮小至收盤,可能反映了前述工資成長降溫不致拉抬通膨的看法。

 

對股市而言,隨著通膨放緩以及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改善,未來可能出現的持續經濟復甦,加上已宣布裁員的企業將能夠透過改善效率和降低成本來提高利潤率。股市今年來的漲勢可望持續下去。能源價格與東歐局勢是這波上漲行情的兩大風險,兩者可能再度推動通膨加速走高。

 

延伸閱讀:科技業一直裁員,美國失業率卻創低,連經濟學家都跌破眼鏡!奇特就業現象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延伸閱讀

科技業一直裁員,美國失業率卻創低,連經濟學家都跌破眼鏡!奇特就業現象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2023-02-06

用飛彈打中國氣球,美國太小題大作?事情沒想像簡單 關於間諜氣球5QA告訴你:為何中國不用衛星

2023-02-06

周休3日讓工作效率更好?實驗證明公司營收增、員工樂歪 美國馬里蘭州提法案鼓勵實施

2023-02-06

又有間諜氣球!布林肯訪北京喊卡...中國稱「民用」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動機為何?專家解答了

2023-02-04

美國拿命和錢護台,台灣可以做些什麼?學者提14個建議「兵役延長至少1年」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