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當川普要求歐盟負起國防責任時,歐洲國家在增加開支、舉債問題上卻彼此矛盾。
關於援烏計劃應由歐盟強制規定,還是維持「自願」、「雙邊」性質,也難有共識。
歐洲國家領導人已收到來自美國華府的明確訊息:他們應在自身國防與援助烏克蘭方面,承擔更多責任。面對要求嚴苛、不抱善意的川普政府,他們以強硬言語表態支持烏克蘭,並保護歐洲邊境。
但言行之間存在難以磨滅的落差,歐洲內部團結也已出現裂痕——特別是在低成長、高負債的環境下,還要討論增加開支或新增舉債。
荷蘭等國對「歐洲共同為國防舉債」的構想不買帳,要匈牙利與歐盟站在同一陣線更愈來愈難。當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數十億歐元的「歐洲再武裝(ReArm Europe)」計畫時,被義大利、西班牙認為過於激進,後來改名為「備戰二○三○(Readiness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