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拜訪中東取得重大的人工智慧(AI)合作成果!
上周美國總統川普帶著AI科技巨頭們一起訪問中東,在訪問期間川普與UAE(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達成了一項重大的AI合作協議,標誌著兩國在科技領域的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
國家AI競賽從技術驅動進入資本驅動模式
雙方AI合作亮點包含:
輝達H100晶片出口協議
美國同意每年向UAE出口50萬顆輝達H100高階AI晶片,為期至少三年。這些晶片將用於阿布達比建設全球最大的AI數據中心,該AI數據中心由UAE國家安全顧問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領導的G42公司主導,並與多家美國科技企業合作,包括OpenAI、亞馬遜AWS和微軟等等。
AI數據中心建設
該中心佔地約10平方英里,耗電量達5GW,將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AI基礎設施。此舉使得UAE作為全球AI算力中心樞紐的地位更加穩固,也為美國高科技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中東地區國家能源豐富與財富可觀,從這次川普中東訪問期間與UAE達成的AI合作協議,我們認為,國家AI競賽已經從技術驅動進入資本驅動模式,國家定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此次參與雙方AI合作的G42,就是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MGX(Machine and Gear X)AI基金,三方一起透過資本力量,推動UAE部署全球AI和半導體等前沿技術核心的技術公司。
政府與民間合資 台灣適合「(半)類主權基金」
反觀,目前國內市場上討論熱烈的「央行主導國家主權基金」,是否改以類(半)主權基金或是定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取代?我們先進行案例分析:
案例1—挪威主權基金(GPFG)
挪威主權NBIM(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挪威銀行投資管理部)是挪威中央銀行(Norges Bank)旗下的部門,專門負責管理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即挪威主權基金,GPFG)。
NBIM總部位於挪威奧斯陸(Oslo),國際據點如倫敦、紐約、新加坡等地皆設有辦事處,員工數約600名(來自30多個國家),並與各大國際投行進行人才合作!這樣的國際投資規模與團隊,對目前台灣政府機關實施主權基金有很大的挑戰!
案例2—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成立時間於1974年,全資由新加坡財政部持有,資產規模截至2024年約3820億新元(約2800億美元),總部位於新加坡,並在全球多地設有辦事處(如中國、印度、美國、英國),其商業化運作像私人投資公司一樣運作,獨立於政府部門!(註:全私有化運作大型主權基金對台灣政府機構挑戰很大)
案例3—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oration,KIC)
成立時間於2005年,總部位於首爾(在紐約、倫敦、舊金山、新加坡也有辦事處),資產規模截至2023年底約1690億美元(根據KIC年度報告),設立目的為提高外匯儲備的長期投資回報,協助政府實現財政穩定與經濟增長。
資金來源主要來自韓國銀行(央行)的外匯儲備,相對於挪威、阿布達比、新加坡等主權基金,KIC歷史較短,但成長速度快。(註:台灣外匯儲備成長穩定,KIC Model不見得合適台灣!)
案例4—阿布達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簡稱 ADIA)
資產規模估計超過8500億至1兆美元(具體數字未公開,為全球前三大主權基金之一),任務目標是將石油資源收入轉化為多元化的國際投資,以保障UAE未來世代的財富與經濟穩定。
ADIA約75%的資產由外部機構投資管理,25%為內部管理。阿布達比不只擁有 ADIA,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主權或半(類)主權基金,例如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Abu Dhabi Developmental Holding Company (ADQ)、Emirates Investment Authority (EIA)。
我們要思考:
1-「國家主權基金」可能不完全適合由政府主導!在政治、立法,監管、國際戰投限制環境下,非台灣公務體系能完全掌握。
2-央行的外匯儲備已經很成功,阿布達比的半(類)主權基金,例如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比較適合台灣的產業戰投,而非「外匯儲備導向的主權基金」!
3-可以考量以下面的股權結構,成立「(半)類主權基金」,定向進行產業戰投(例如AI、半導體等等)——政府40%、企業50%、銀行團10%!
風向已變,國際AI競賽已經從技術驅動進入資本驅動模式!期待,定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類主權)盡早成立,助力國家AI的發展!